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13章一百一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行了,既然阿爺已經替我向李家伯伯表明心跡,後面的事就不勞煩您老心了。

“楊天佑搖手把伴當阿滿叫到跟前,“那邊的事怎麼樣了?

“阿滿低聲道:“少爺,那家人不服氣,像是要告到裏甲老人那裏去。

“楊天佑輕笑一聲,“看來他們家胃口不小。

““聽説他們在召集族中子弟,等着重陽登高那天鬧事。少爺,要不要去縣衙裏找幾個幫手?

“楊天佑沉半刻,“先不管他們,看緊點就行。

“主僕倆説話的聲音越來越低,人也走得越來越遠。

楊縣令眼巴巴看着兒子走遠,想追上去,又怕兒子厭煩,把一柄摺扇搖得嘩啦直響。

家僕在一旁道:“官人,是回縣裏還是回大宅?要是回縣裏,得趕快去渡口坐船呢。

“楊縣令想了想,道:“回縣裏吧,夫人和天嬌丫頭還在家裏等着呢。

“指着不遠處和伴當低聲談的楊天佑,“問問你們少爺,他今晚在哪兒歇宿。

“家僕誒了一聲,跑到楊天佑身邊,“少爺,官人問您今天家去不?

“楊天佑面微微一冷,想也不想道:“不了,我在大宅那邊睡。

“家僕原話回了楊縣令,楊縣令嘆了口氣,想起夫人和兒子之間劍拔弩張的敵對之勢,不敢強求,帶着家僕,徑直回城。

在這個年代,小娘子們不能當眾談論自己的親事,哪怕是當着親近人的面,也得矜持含蓄。如果聽到別人談論自己的婚事,必須馬上找藉口離開,或者當做聽不懂,不然會被人嘲笑恨嫁或是不知羞。唯有當着親父母、親姐妹兄弟的面,才能大膽吐心思。

同樣的,除非兩家的親事談到一定程度了,家人一般也不會把沒有影兒的婚事透給小娘子聽,免得閨中兒女們多思,徒惹是非。

所以楊縣令和楊天佑上門求親,然後被李乙客客氣氣送出門的事,沒人告訴李綺節。

不過偏偏叫李子恆無意間聽到風聲,於是李綺節很快也曉得了。

她幾乎想仰天狂笑:那個專門趁火打劫、賺黑心錢的楊九郎想娶她?做夢去吧!

間壁孟家傳來一陣接一陣高昂起伏的雞啼狗吠,另一邊的周桃姑家也在張羅着搬動椅凳、銅鍋。

窸窸窣窣的柔和人聲中,間或夾雜着孟娘子尖聲責怪丫頭的喝罵聲,和周家兩個小娘子清脆悦耳的笑語。

李綺節伸胳膊踢腿,打了個慵懶悠長的哈欠,在簟席上翻了個身,穿上踏板上擱着的一雙枹木屐,踢踢踏踏,走出房門,下得樓來。

丫頭寶珠連忙端來熱湯、香胰子和布巾帕子,伏侍李綺節洗刷漱口。

李家大郎李子恆穿着一身褐窄袖布衫,正蹲在院中的桂花樹下劈柴火。見妹妹起牀,笑着道:“三娘朝食想吃什麼?灶上温着一鍋羊鴨花湯餅,還有一籠灌漿饅頭,阿爺曉得你愛吃那個,一大早特地叫寶珠去東大街唐枴子家買的。”寶珠也在一旁附和道:“可不是,官人見三娘這幾胃口不好,還讓我稱了好幾斤銀絲細面,三娘要是不愛吃湯餅,下碗雞絲麪也不費什麼功夫。”李綺節還真不愛吃鴨花湯餅,尤其那底湯還是羊熬煮的。

她上輩子是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不大吃得慣羶味濃厚的羊骨頭湯,這輩子走錯了輪迴道,莫名其妙來到大明朝,在潭州府瑤江縣生活六七年了,依然還是吃不慣羊

偏偏朝廷從應天府南京遷都至順天府北京沒幾年,北方盛行牛羊,紫城的皇族貴戚和朝中眾人,無不以食用羊為尊。

上行下效,潭州府人也貴羊,輕豬,各家舉辦紅白喜事,都以羊為佳。

而後世家家户户都極為喜愛的豬,在瑤江縣極為鄙賤,一斤豬不過十個錢,貴人富户都不屑食用。只有那等家境困窘的貧苦百姓,受不得餐餐茹素,清苦度,方會偶爾買些豬,回家熬煮湯羹。

上個月因着有媒婆上門説親,説和李乙續娶間壁賣水、香飲子的寡婦周桃姑做填房,李綺節大病了一場。

飲食不進,嘔吐不止,在牀上一連將養了十數天,才算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