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假如把1968年説成是柯尼斯伯格(e.l.konigsburg)之年,實在一點都不為過。在這一年,她的第一本書《小巫婆求仙記》(jennifer,hecate,macbeth,william,mckinley,andmeflizabeth)得到紐伯瑞銀牌獎(newberyhonor);而首獎落在誰家呢?沒錯,也是她。她的第二本書《天使雕像》(fromthemixed—upfilesofmrs。basile。frankweiler)拔得頭籌。這個柯尼斯伯格是何許人也?從原來的默默無聞到舉世知名,竟只是一年兩本書的功夫。她本本自寫自畫,旗開得勝,必定是個念文學的人吧?至少也是位學美術的?如果你這樣猜測,那就錯了。其實柯尼斯伯格在大學和研究所中主修的課程都是化學,而且均有相當好的表現。畢業後,順利地當上了化學老師。沒想到在她有機會和孩子真正接觸後她才發現,雖然化學難不倒她,但她更興趣的,卻是孩子本身。於是在教了幾年書,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後,柯尼斯伯格在1967年正式提起了筆,寫下了兩本書。這兩本書,為她的寫作生涯奏響了轟轟烈烈的序曲,也奠定了她在兒童文學界的地位。
1930年柯尼斯伯格出生於紐約市,但童年的她是在賓州一個小鎮度過的。小城裏人們彼此悉,使得她從小對自我的期許便很高。讀書和繪畫是她自幼培養的興趣,但是上大學時她卻選擇化學,因為當時創作的種子尚未在她心中萌發。直到她專職在家照顧孩子時,她才生氣地發現,幾乎沒有人尊重家庭主婦的時間。為了尊重自己,柯尼斯伯格正式學畫。在最小的孩子上學後,她每天早上不做一點家事,開始為這個新找到的興趣投下心力。
《天使雕像》這本書的靈來自一次家庭烤活動。柯尼斯伯格發覺她的孩子已無法真正接近大自然,他們嫌烤麻煩、螞蟻太多,而且座位也不乾淨。於是她想到,這一代是在電器用品下長大的孩子,即使你給他們打點行裝,讓他們離家出走,他們也無求生本能,逃不開物質文明的掌心。這本書的雛型就這樣出來了。而柯尼斯伯格科學家求真求是的態度,也在書上無遺。博物館幾點開門、幾點關門,在這其間有幾回的例行檢查,孩子要在馬桶上蹲多少時間,屏住呼多久才能躲過工作人員的耳目,任何一點我們以為不起眼的細節,都是她密詢問記載下來的結果。
與其他作家的作品比起來,念化學的柯尼斯伯格呈現出的寫作風格是屬較智慧型的,內容錯綜複雜描寫卻密準確,幽默而充滿邏輯。她清楚自己創作的目的,並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專長和特,努力為孩子在文學領域中開創一片有深度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