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聲東擊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張佈告,天下皆驚。
南國在沒有經過皇帝陛下的應允下,就變成了大魏國。這恐怕是造反的跡象。
宋主的反應更是印證了這個觀點,一道聖旨傳遍天下,大魏者,宋賊也!
説是如此説了,但是天下有幾個人敢膽帶兵觸及方天定的眉頭。
殺字軍的分量,太重。
但是天下,總有滿腦子忠義的人。
每一個王朝到了末代,都會有數不清的人跳出來表現自己的忠心,對老王朝的眷戀。
就連後世的清朝也是。
清朝初年各種準備造反或者正在造反的人當然不會對清朝有什麼忠心。但是到了傅儀退位之後,卻又很多人想要復辟清朝。
範致虛立身營門之外,從清晨,站到了午後。
汴河水匆匆東,初冬的寒冷讓步入中年的範致虛打了一個寒顫。多少年了,範致虛都沒有再打過寒顫。上一次,恐怕還是孩提時代。如今,自己也老了。
冬的驕陽猛烈的照着,只可惜刺骨的冷風讓太陽的暖意消失殆盡。
有些地區的人可能經受不起這種天氣,比如説陝西四川等冬天不算寒冷的內陸地區。
但是南國開封本身,都是常年經受這種天氣的。
誰叫開封東去,盡是沃野平地呢。
海風,刺骨的寒冷,越是在太陽下曬太陽,越是覺得冷。
範致虛乃是江南之人,幼年也能適應這樣的天氣。但是做官之後,三年一換官位,卻始終沒有了離開過與西夏作戰的那一塊疆域。
算是宋庭自己作繭自縛,官員必須每隔幾年就調任。但是範致虛從來都是征伐西夏的統帥,雖然是文官,卻一直行武事,兩代皇帝,絞盡腦汁的把那幾個抗擊西夏的官員在原地調過去調過來,然後還要一路升遷,真的是苦了做皇帝的了。
太陽雖然不能帶來暖意,卻起碼能讓人看的更遠了。沿河而上,西去數里,終於出現了一道滾滾沙塵。
所謂風塵僕僕,無非這樣。
範致虛策馬揚鞭帶着親兵親自了上去。
斥候説,孫昭遠的部隊很快就要到,但是依舊走了這麼久,恐怕是在準備什麼。
三萬大軍到來,終於可以讓範致虛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情了。
遠遠的,孫昭遠也是了上來,拱手道:“謙叔兄,一別數年,卻不料如此再見。真是國難啊!”範致虛也是拱手做輯道:“顯叔兄,如今竟然需要你我兩名文官救國,真的是印證了食者鄙的古話啊。”兩人一個謙叔,一個顯叔,所以在相見之處就對對方有着莫名的好,加之兩人自己都是清官又是偏武的文官,所以很有共同語言,算是往好友。
如今再見面,竟然是國都危在旦夕。
孫昭遠是四川眉山人,作為蘇大家的老鄉仕途上受到了頗多照顧。
作為西道副總管,以及正式的文職水部員外郎,在他這個年紀已經算是很高的官了。
要知道孫昭遠現如今才三十,要知道一般的官員要做縣官三年,才能成為州一級的副官。但是三十歲的孫昭遠已經掛的是京官的名頭了。
當然,朝中有高俅維護眉山弟子的權益,眉山一系官員僅僅比開封一系的官員權勢弱上一些而已。
孫昭遠遠道而來,還不知道戰況如何隨即切入主題問道:“謙叔兄,南國方天定我聽説過,民間盛傳這人膀大,一巴掌能拍死十個遼兵,一百年來,少有能攻入遼國腹地的將領,如今遼國都被他得遠退蠻荒之地了。”範致虛知道孫昭遠是説笑,也是説道:“當年,我們攻入西夏的時候,咱們那兒的老百姓還不是説我們膀大身高八丈。不過此人真的很厲害。開封八營三寨一城,將開封圍得水不通。”孫昭遠略微皺眉:“可我聽説,此人善於詭道,每每偷襲,才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範致虛搖了搖頭:“此人曾經參與過數次攻城戰,都是速戰速決,這個人的武藝,恐怕堪比楊延昭,甚至比楊延昭還要厲害。”楊延昭是五代時期出生的人,作為北宋前期將領,在軍中聲望很高,能夠得到一句堪比楊延昭,本身就是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