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土坯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固水泥不壘磚,夏涼冬暖樂安然;修修補補百年後,推倒重新歸壟田。

如今,土坯房在我的老家十分少見,差不多算作“文物”了。我從前左鄰右舍的土坯房,已經全都翻蓋成磚瓦房,只有農友劉寶成老兄家保留了三間。我每次回家,在弟弟待上一兩個鐘頭,便去弟弟家房西的劉老兄家。

土坯房裏的覺,同磚瓦房裏全然不同。如果是夏天,炎陽蒸烤,經過烈火燒炙的磚瓦,又有着很強的,蒸籠般的屋裏不開空調,人必定要起痱子;土坯呢?它有着隔熱的顯著特點,加上土坯本來很厚,地面也沒有用水泥覆蓋,跟地脈相通,人在屋裏,如果內心不浮躁,總有陰涼潤的覺,那種天然生成的效果不是空調的“機事”可以造就的。如果是冬天,冰冷刺骨的西北風,很難穿透四面厚厚的牆壁,何況佔據半間屋的一爿火炕,一冬不停地收着草棵與禾稈散發的熱能,使人覺不出數九的嚴寒。城市供暖,那暖氣乾熱,空氣中的水分被收得乾乾淨淨,需要用加濕器調節。土坯房裏有燒水做飯時產生的蒸氣,永遠是濕潤的,清新的,人的五臟六腑總是到十分熨帖。

因此我每次回鄉,都願意坐在土坯房裏,跟一羣農友海扯閒聊。更願意在劉老兄的屋裏住宿。剛鑽進被窩,一陣沁涼,不久,暖炕的熱量便緩緩地透過被褥向人身滋蔓,聽着外面被風呼吼,而四面土坯牆壁,好似忠厚長者温暖寬厚的懷,嚴嚴實實地呵護着你,廕庇着你。你很快便安穩地睡入夢鄉。

土地是莊稼人的命子,保護土地就是保護兒孫的生存基——這才是莊户人家的硬道理。土坯房的最大好處,它是這個硬道理重視的擁護者,執行者。土坯,取之於田野,遲早要回歸田野。土坯房傾圮了,或被人廢棄了,那閒置了數十上百年的土坯,風吹雨淋曬,積聚了太多大自然的能量,變成上等的底肥,人們會把它們寶物一般地運到田裏,去改良土壤,去換回起碼兩季好的收成。土坯房,從老祖先的老祖先開始,人們住了不知幾千幾萬萬年的土坯房,它周遭的耕地總是越來越寬廣,越來越肥沃。然而,當它被人當作貧窮落後的標誌無情淘汰以後,不過二三十年的光景吧,你看,那大大小小的人造城市周圍,多少良田毀壞,土壤,應該養育代代蒼生的土壤,讓時人一次開發利用,被燒成磚,被製成瓦,被賣到城心種植草坪,代之而出的是坑窪草甸,返鹼撂荒,滿目狼籍…

一塊磚,一把土,哪個結實堅固?答案是肯定的,後者哪裏比得上前者。但在我老家免費着這樣的説法:有百年的土屋,無百年的磚房。為什麼?年深月久了,不要説磚瓦,連石頭都可以風化。而泥土,過一千年一萬年還是原樣。土坯房的牆遭風吹被雨打,不再光滑了,沒關係,和一堆爛泥補上去就是,格外簡單。只要你年年維護,時時修補,它會永遠立着,樸實健,像華北平原上的農民,飽經滄桑,本不改。

土坯房,不損耕地,因冬暖夏涼、燒柴做飯而節省能源,在國土資源漸匱乏的時代,這才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實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有誰願意居住它呢?如同耕地可以為人類貢獻賴以維持生命的糧食,寸土寸金,但誰願意一輩子與它為伍呢?

難道果真要為它申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嗎?

2009年8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