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章不敢怠慢自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民國五年,袁氏稱帝,史稱洪憲,天下大亂。西北陸泉乃崖州第一重鎮。陸泉又被稱為“六泉”其地勢獨特,東面龍湖山,南面鐵魚山,城郭位於兩山之間,離城十里是由六條灌河匯聚成的金水河。

金水河始發於龍湖山,途徑陸泉後入鐵魚山,最後匯入百里江。河水由龍湖山中六條泉水匯而成,故稱六泉。

初時,金水河有淘金人在此作業,雖略有收穫,但成總是下品。誰知袁氏稱帝那年龍湖山發了一次強震,六條灌河竟枯了兩條,卻也因禍得福掀動金脈,自此後河裏金沙暴增,成也皆是上品。

那時間遠近的淘金人蜂擁而至,無論夜河邊人滿為患。金脈理應歸國家所有,陸泉設有‘鑷金司’,淘金人必須有官憑才能作業。

但世道混亂,官府威嚴早已不足掛齒。淘金人拉幫結派勢力強大,竟奈何不得。其中三股勢力,由本地地頭氓組織的‘青沙幫’。外省,主要是陝甘一帶淘金人組成的‘礦業會’。

陸泉本地有正規官憑的‘陸泉作業組’。三路人馬相加足有千人,為了爭奪地盤相互廝殺,慘烈時每天都有械鬥致死者,本地棺材不夠用,需從外省調貨。

我家老太爺時值壯年,為陸泉守備武官,姓楊,本名嘯虎,偏將軍銜。也是機緣湊巧,當任地方長官因病故去,老太爺趁勢變賣家產聚了幾千銀洋謀了個陸泉正參領的職位。

自老太爺上任,先從府庫中調重金購買新式槍械,又組織周邊縣鎮徵兵入伍,再加上原有百十人正規軍及作業組的幾百人,竟是拉起一支軍隊,練、征討殺伐僅用半年便平定了青沙幫與礦業會,打死打傷百餘人,收編四五百人。

上封念其平匪有功又追加協參議的職務,就此發跡。也是從那時起,我們楊家便成了陸泉一帶的土皇帝,一個縣、三個鎮、五個鄉幾千户幾萬人皆受管轄!

話説距城三十里,龍湖山腳下,當年地震時地面塌陷形成一小湖泊,湖心有一小島。老太爺看重此地地勢,以湖為中心大興土木,撥重金招攬民夫千餘,幾年間建造出一座偌大莊院便是“楊家莊”又依據地勢環莊深挖壕溝並引來金水河水形成護莊河,四面莊門設立吊橋,儼然一座堡壘。時逢亂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何況楊家手握金脈?因此老太爺處心積慮用心經營,上封三次調令不為所動,坊間傳聞楊家必反!

緣何一省怎就奈何不得地方?只因當時軍閥割據混戰,民不聊生,陸泉雖為一隅,然人口眾多兵員充沛,又加上有源源不斷金沙供應,其武備遠超規定建制,實力足可與一省抗衡。

直到最後時任督軍吳展功派特使談判,最終達成約法三章:一、陸泉每月向省城呈銀十萬兩。二、聽宣不聽調。三、正參領職位世襲罔替。自此,楊家這份家業算是穩固下來。

楊家莊分內、外二府,平軍務、公務、課算賬目、行文、會議、來往賓客皆在外府接待,內府則是老太爺休息之所,除非邀請,外人不得擅入。

老太爺平生最喜三樣:金沙、美女、新式槍械。單説這美女,老太爺雖無任何偏房僅有一位正室嚴氏夫人,但可以説女無數。

內府中除老太爺外無一男子,上至夫人,下至丫鬟、女僕、婆子都挑細選,人人美貌,個個俊俏,燕語鶯聲,楚楚動人。內府設有“管習”職位,專職調教女子。

要説這位管習媽媽卻是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乃當年“紅透京城半邊天,裙下做鬼也枉然”的馮三豔!這馮三豔原本也是官宦之後,生得美豔無雙又才高八斗,只因家道中落入了娼門,雖如此。

也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見識,唯有遇到那投緣相當的翹楚人物或與之風一度,她多情温柔又通房中秘術,與其配能讓男子魂遊天外!幾死幾生!

只是可嘆,再好的美人也敵不過光陰蹉跎,年過四十便隱居起來,老太爺經過多方打探才尋得,彼時,她已四十有二。

老太爺下重金又親自登門才將其請到府中任職。初次見,雖上了年紀但其美貌不減當年另有一番韻味,遂心熾大動!

三豔也於老太爺真情,應允陪侍三次,有名堂:初次‘口舌之歡’,二次‘户裏幹坤’,三次‘芳滿後庭’,只這三次便不再答應。過後老太爺留下句話:“雖老婦,但牀笫間舉手投足似柔情少女又恍若天仙下凡,讓人慾生死!得其一宿,平生足矣!”從此這位管習媽媽便成了老太爺紅粉知己,閒暇時談古論今品茗聽曲好不洽意。説來也怪,老太爺身邊無數美女,歡夜夜亂但卻只有正室夫人誕下一子。

老來得子愛如珍寶,取名:楊公左。字:元堂。名:牙哥兒。這便是我們老爺,從小雖嬌生慣養但也習文練武,二十歲更是留洋海外,在德意志帝國著名陸軍軍官學院進修,只是他自幼任慣了。

對那枯燥科目無甚興趣,反倒是連忘返紅燈會所,進修換成遊玩,終是學無所成,但幾年下來倒是結了一位德國老師傅。自從老太爺移駕楊家莊便有了算計,那時節天下大亂,又是復辟又是民國,中不中,洋不洋,而陸泉偏安一隅,既有源源不斷財力供應,又有新式槍炮裝備的楊家新軍,雖説依舊受省政府轄制。

但不妨做個‘土皇帝’,因此仿照清廷禮制定下許多繁複規矩。例如:一三餐皆稱‘膳’。來往皆稱‘移駕’。下達命令皆稱‘諭’。家人奴僕回應皆稱‘諾’。每夜女子陪侍皆稱‘侍寢’等等。

他通讀史書自詡是楊家將後裔,又效仿當年楊家十二女將,隨即從內府中挑選十二個女子着重培養,可怎奈都是平凡之人,甚不得心意,遂又收了遠親兩個男童作乾兒子,取名楊冠臣、楊冠甲。

那時,老太爺每率領親兵巡視河岸保護作業組。某,巡視歸來見路邊密林外大青石上端坐一道人,那老道見了老太爺也不言語只是仰天大笑如同癲狂,親兵見了,以為賊人,遂包圍捉拿,説來也怪,只見他向後一倒,栽下青石,待眾人尋之卻蹤影不見。

一連三皆如此,到第四再見那老道時,老太爺福至心靈喝退親兵,翻身下馬,步行到青石面前深施一禮詢問:“道長三見我,卻為何故?”那老道笑而不答,老太爺隨請入莊中長談,才知這老道竟是坊間傳聞已有半仙之體的潑風道人劉太清,師從五宮山三清觀九合真人,通醫術又擅長‘看骨’。

老太爺視其為尊師長者,供奉頗多,又將心中之事請教,太清笑:“你那府中女子皆為平常婦人,我去與你尋來才好。”老太爺大喜,太清又道:“恰逢昆州天災,餓殍遍野,疫病肆,施主可與我銀一萬兩前去救災,既是功德一件。”老太爺隨撥銀萬兩與他,老道購買糧食、藥品往昆州去。到了昆州,邊救災邊物,有那離失所的女娃兒,老道見了。

若留下便留下,不留下也找個好人家寄養,尋來尋去卻只得了八個女娃,總是差了四個,他掐指一算便知其中緣故,隨將這八個女娃送至楊家莊,女娃中年紀最大兩歲,差一點的一歲,其餘襁褓。

老道臨別時囑咐老太爺好生照料隨即再回昆州。三月後,功德滿,太清回到楊家莊,問及女娃,老太爺愁眉苦臉道:“自從得了,好生供養,倒也吃得白白胖胖,只是夜間哭鬧不止!

抱也不行,哄也無用,甚是煩惱。”太清笑:“待我去看。”言罷,老太爺陪着來至內府房中。

只見個個白胖卻一味哭鬧,數十個丫鬟婆子哄也無用。老道逐一看罷,略思琢,忽仰天長笑説出一段隱語:”女娃兒,女娃兒,莫要哭,莫要鬧,爾等來歷我知道。

天香國世難尋,粉黛佳人血染袍,亦佛亦魔難分辨,纖纖玉指把命要,八枚金鎖定幹坤,半副殘鑰真可笑,只嘆紅顏多薄命,段段孽緣隨風消,待到撥雲見時,報得恩情放屠刀,女娃兒,女娃兒,你也笑,你也笑,原是一場瞎胡鬧!

“説罷,仙隱而去。説也奇怪,那八個女娃聽了竟都止住哭鬧,從此乖巧。待到女娃們八九歲時,某,莊外有一老尼求見,老太爺命人接待至外府,見此老尼也不知多大年紀,眉長三寸白如雪卻面如嬰兒泛紅光。

只聽她稽首道:“貧尼破塵,特為那八個女娃而來,老施主可撥一間清淨院落,我與她們傳授功夫,七年業滿,方能大用。”老太爺知此尼來歷不凡,也不敢多問,只撥出一進清淨大院落給她安身,一三餐素齋由專人伺候,不敢怠慢。自此,破塵師太便住下來。這八個女娃每早起由破塵傳授功夫,中飯後則由管習媽媽馮三豔傳授女紅、廚藝、醫藥、琴棋書畫等技巧。

五六年光景,女娃們生得國天香傾國傾城,不僅通詩詞歌賦且個個身手不凡,破塵師太本就是世外高人,最擅近身搏擊之術,女娃得其真傳甚是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