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決戰前夕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京城,太陽宮,金龍殿,真神大殿。
這裏本是太平天國的後宮,除了天王之外,任何男人不得入內。但是此刻,這個大殿裏竟然跪着十幾個男人。
眾人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悲鳴不已。真神大殿上的那張龐大的純金牀上,正躺着太平天國的締造者…天王洪秀全的屍體。
這位上帝之子,最終也沒能永坐天國萬萬年,年僅五十二歲,就在內憂外困之中駕崩了!
“國不可一無主,天王駕崩,理當由幼天王承繼大統!”幹王洪仁翹教旃惱褡芾恚一故嗆樾閎淖宓埽運缺硤恕?br>“正是如此,幼天王多年前就開始悉政務,現在登基,正是明主!”剛進城沒幾天的楊輔清説道。楊輔清是中軍主將,名義上的軍隊最高指揮官,地位僅在洪仁隆?br>洪秀全為了培養臣民對洪家的忠誠度,所以早在多年之前,下旨的結尾,就使用“爺哥朕幼”的落款。爺就是上帝耶和華,哥就是救世主耶穌,朕自然就是洪秀全了,幼就是幼天王,真主洪天貴福。
雖然形勢危急,但是楊輔清到了此刻還不忘了溜鬚拍馬,不要臉的稱洪天貴福為“明主”倒也有乃兄之風。
蒙時雍看到洪仁罡ㄇ宥伎諏耍喚哺膠偷潰骸岸裕峭餷逖保溝痹緦⑿戮員閫沉煳業確穌鈈埃毖üΓ?br>蒙時雍説完,眾人卻都將目光移向了站在旁邊的忠王李秀成。李秀成雖然在最近被閒置在家,但是他在軍內的威望卻是別人所不能及的。如今天王已逝,天京城內威望最高的就是李秀成了,他的態度極其重要。
洪天貴福雖然是幼天王,也就是太子,但是他畢竟還有好幾個弟弟。尤其是幼東王洪天佑、光王洪天光、明王洪天明,早就進封為王,地位僅次於他。若是李秀成想要扶持他人繼承天王位,然後藉機圖謀獨掌太平天國的朝政,那事情就麻煩了。
“幼天王繼承大統乃老天王所定,我等只需遵旨而行便可!”李秀成默然半響,才悠悠的説道。
洪仁熱宋叛裕菜閃艘豢諂?br>大家意見一致,接下來的就好辦了。年僅十六歲的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洪秀全的遺體前登基,成為太平天國的第二代君主。
此刻城外清妖攻城甚急,一切禮儀從簡,甚至連祭拜天地都省了,只是讓百官朝拜一番,然後洪天貴福就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坐上了帝王寶座。洪天貴福登基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李秀成重新出掌兵權。
雖然大家沒有明説,但是默契總是有的,朝內政務由洪仁涸穡劣誥裨蠐欣鈈愠珊兔墒庇骸⒀罡ㄇ甯涸稹?br>洪仁熱艘彩敲揮旆a釷老統齔侵笊啦恢衷誒釷老偷娜寺磯急硎局環永鈈愠傻拿睢t偎閔媳揪褪搶鈈愠傻娜寺恚衷諤煬┲冢鷳胗幸話氲娜聳搶鈈愠傻牟肯隆?br>若是洪秀全在,天王可以用絕對的權威來掌控李秀成的部隊。但是現在掌權的是洪仁擅揮刑焱蹌敲創蟮耐砸氲鞫鈈愠傘⒗釷老託值艿牟慷櫻荒苧肜鈈愠山胄碌牧斕技宓敝小?br>雖然太平天國的高層迅速的穩定了下來,但是在底層,天王的逝世卻引來極大的風波。首先,也是最關鍵的因素,洪秀全自稱上帝之子,乃是真神,怎麼可能病死?
他的死,讓底層百姓和士兵第一次對所信仰的宗教產生了懷疑。
第二點,洪秀全死後,雖然迅速組建了新的領導集體,但是新的領導集體威望十分有限。李秀成加上洪仁偌由廈墒庇骸⒑樘旃蟾!⒀罡ㄇ邐甯鋈税笤諞黃穡捕ゲ簧鹹焱鹺樾閎氖種唬?br>因為領導層的威望降低,導致士兵們也開始懷疑起了此戰的結局。最開始,絕大多數人還是相信此戰必勝的,但是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之後,到現在連天王都死了,誰還能相信此戰必勝?
雖然清妖沒有殺進城中,但是此刻天京卻如被清軍血洗了一般,沉寂無聲。
太平天國內部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卻也不安穩。
李明峯、曾國藩等人都沒想到,在他們瘋狂攻擊天京的時候,北京的政局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
同治三年五月底,聖母皇太后慈禧下旨,免除了恭親王奕的議政王大臣身份!
自從辛酉政變以後,清廷的政治結構是兩宮垂簾,兩王輔政。因為母后皇太后慈安為人老實,基本很少上朝,所以真正的權力基本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恭親王、醇親王三人手中。
不過,醇親王為人圓滑明,遇事就後退,再加上他最近兩年一直在豐台訓練十萬新軍,所以朝政的大部分都掌握在慈禧太后和奕手中。
慈禧這個年紀不大的小女人野心,在垂簾聽政的目的達到之後,她就妄圖獨掌朝政,所以奕就成了他的絆腳石。尤其是奕是議政王大臣,權力之大,讓慈禧也心驚跳。
此刻慈禧也有些後悔,當初為何要封奕為議政王呢?難道封他個鐵帽子王不成嗎?議政王可是有權否定皇帝聖旨的人物啊!
要説這議政王制度,也是大清實行了一百多年的制度。最初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將原來的旗主貝勒全部封王,並令除八旗固山額真繼續兼議政大臣外,每旗另設議政大臣三員,議政大臣的職名正式出現。此後,清王朝宗室貴族中的王與八旗固山額真、議政大臣共同議政的形式,即稱為議政王大臣會議。
因參與議政的還有貝勒等人,故又稱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
“議政”是一種正式的職銜,必須經過皇帝的任命。同樣,在必要時,皇帝也可以撤銷某一貴族及大臣的議政資格。
最初議政王大臣權力極大,皇位繼承這樣的重大決策都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決策皇帝不能更改,甚至議政王大臣有權罷免皇帝!
像多爾袞、鰲拜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都是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骨幹。清王朝統一全國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成員有較多的增加。蒙古八旗的固山額真及六部滿、蒙尚書也列為議政大臣。
凡軍國重務,不由內閣票擬者,皆議政王大臣會議。其議政形式有廷議和議。順、康時期,由內閣處理政務,而雍正苦於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利太大而導致皇權不穩,於是又設立軍機處,作為贊襄皇帝決策的機構,牽制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使權力益集中於皇帝。
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議政王大臣職名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也隨之消失。但是為了獎勵奕在辛酉政變中的巨大功勞,也為了拉攏奕,讓他支持兩宮垂簾聽政,兩宮太后這才不得已的翻出了已經廢除掉整整七十年的議政王頭銜賜給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