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勤政殿議洋務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大人對洋務倒是很通的!”寶鋆笑眯眯的説到。
寶鋆這話聽是在稱讚李明峯,但是到倭仁等人耳中,味道卻不一樣了。通洋務,這個詞語不難讓人聯想到李明峯曾經的身份…洋人翻譯。
李明峯也注意到了這個詞的挑撥意味,果然,老李仔細一瞧,倭仁、祁雋藻等人不是面帶嘲諷,就是飽含怒。
一個假洋鬼子,竟然做起了一品總督,還敢將洋人那套拿到直隸來!這比割地賠款更不能讓他們接受。
“既然李卿家已經到了,寶鋆,你就把剛才咱們議的事情説説吧,讓李大人給出出主意。”慈禧好似沒有發覺氣氛的詭異一般,坦然説道。
寶鋆應了一聲道:“李大人,現在北京大局已定,洋人又找了上來,要求咱們兑現去年的承諾。現在洋人在北京指了幾個地方,想要修建公使館。還要求設立通商大臣,管理商業,還要求咱們建立同文館,培養能聽得懂洋話,認得出洋文的學徒。這不,為了這點事,幾位大人也是爭持不下,就等你來定奪了!”李明峯連連搖手,道:“不敢,不敢!在下也就是提提意見、談談自己的看法罷了,至於事情到底如何做,還是要請議政王,六王爺做主!”李明峯知道,奕肯定是同意設立同文館、使館的。但是這事在倭仁、祁雋藻等正途科舉出身的保守派眼中卻是大逆不道的,誰要是表明態度贊同,誰就成了眾矢之的。所以這幫人才將李明峯推出來,讓他當這箭靶子。
老李想要後退,卻也不行,因為他現在在保定所做的一切都看在大家眼中,他要是主張排洋,那豈不是打自己嘴巴子?一會別人提起來保定的事情,他就騎虎難下了。所以形勢得他必須贊同洋務,並且要為發展洋務找出足夠多的理由。
這就是寶鋆的明之處,將你推出去,你還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衝,絲毫不能後退。但是老李也不是善茬子,最後還是提醒了那些保守派一句:我只是提建議,最終事情都是要由奕做主的。假如真的通過了發展洋務的決議,那主要責任也是奕的,不在我!
不理會神不善的奕,李明峯繼續説道:“公使館的事情,那是《北京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的,而且那是外務,我是疆臣,所以我就不多説了!
通商大臣和同文館,我是同意設立的。現在天津、廣州、上海等諸口已經開了,以後華洋之間貿易肯定不斷,假如不設通商大臣,恐怕眾多事物無法理順。
同文館實際上就是培養翻譯的,以後華洋貿易,中外友好,若是連語言都不通,如何往?”三個問題,李明峯避重就輕,挑最簡單的,同樣也是對他來説最重要的分析回答。通商大臣一旦設立,這個位置肯定是落到他的身上,因為天津畢竟是他的管轄地,朝廷不可能將其另劃出去。
至於同文館,他在保定已經設立了,所以他也不可能在這裏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一來,這兩個問題李明峯只能堅決的表態支持。
但是,實際上眾人分歧最大的公使館問題,李明峯卻避開了。
公使館的設立,嚴重的挑動了保守派的神經,為他們所不容。當初《天津條約》簽訂之後,朝中就因為公使館問題吵成一團,最終咸豐帝聽從了保守派的建議,撕毀了條約,直接導致了英法聯軍進攻北京。
這次《北京條約》中詳細的寫上了在京設立公使館,但是朝中最頑固的倭仁等人仍然不能接受這個條款。他們認為,大清乃是萬國之首,四方蠻夷只需上貢來朝,一切事物由理藩院辦理便可,要公使館何用?
而且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以後華洋平等,洋人的公使見皇帝都不需下跪,這豈不是將大清的顏面丟的一乾二淨?這些保守派認為這一條已經嚴重的損害了皇帝威嚴,君辱臣死,某些極端的大臣,甚至已經做好了拼死進諫的準備。
倭仁、祁雋藻等人對這一條真是恨之入骨。但是這條和李明峯無關,北京設不設公使館都不影響保定的工業化進程,所以老李很明智的迴避了這個問題。
“李大人的意思是説通商大臣和同文館很有必要設立,但是公使館卻可以不用設立?”新任的兵部尚書文祥問道。
“通商大臣和同文館本官是贊成設立的,至於公使館的事情,屬於外務,理當有禮部尚書寶鋆大人和總理衙門領班大臣六王爺決定。據祖宗家法,下官是地方上的官員,無權手這事!”李明峯道。
奕等人就等着李明峯説“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老李卻死活不肯鬆口。
實際上眾人心中都明白,公使館是必須設立的,因為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一旦反悔,勢必會惹怒洋人,到時候英法聯軍捲土重來,事情恐怕就不僅僅是北京被攻破,圓明園被燒燬這麼簡單了。
不過,心裏明白是明白,但這個“賣國”的罪名還是需要有人來背的。奕、文祥、寶鋆都不想背,所以眾人就把這個“重任”給李明峯了。但是現在李明峯卻不去接手這個“重任”眾人也不知該如何將這齣戲演下去了。
“六王,哀家想聽聽你的意見。”慈禧太后對眾人心裏的小算計瞭如指掌,她一出言就將恭親王這個幕後黑手推到了前台。
李明峯對着慈禧太后微微一笑,算是謝她在關鍵時刻替自己解圍,慈禧也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聽到聖母皇太后點名讓六王説話,頑固派的倭仁、祁雋藻、周祖培都將目光轉向了他。
奕皺着眉頭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略一猶豫道:“回聖母皇太后,本王認為公使館設也可,不設也可!從咱大清的角度考慮,當然還是能不設為好,但若是不設,恐怕要被洋人抓住把柄,説咱們不講信譽。
本王也知道,眾位大人都想不設公使館,但是這事的主要問題不在咱們,在洋人。只要洋人放棄了這個條款,咱們自然不用設立。”倭仁頗為不悦的説道:“那些洋鬼子自高自大,傲慢無比,讓他們乖乖的放棄,怎麼可能?老夫看,只有武力驅逐洋鬼子才是最可行的!”去年和英法聯軍進行的北京和談是奕全權主持的,《北京條約》也是奕簽訂的,在倭仁等頑固派眼中,奕本身也不是什麼好鳥。
因為奕和洋鬼子廝混在一起,又猾無比,所以頑固派眾人才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鬼子六”奕早知道倭仁對他有意見,所以此刻聽到他話中帶刺,也不在意,繼續説道:“直隸總督李明峯大人向來與洋人好,本王提議,不如讓李明峯大人去找洋人説項,讓他們取締這條算了!”慈禧將目光落在李明峯的身上,輕聲道:“李大人的意思?”李明峯剛剛坐下卻又站了起來,朗聲説道:“古人云,位卑未敢忘憂國,況臣身居朝堂呼?臣一切以兩宮太后和恭王爺馬首是瞻!
假如恭王爺説不讓洋人設立使館,臣就去洋人那裏轉達朝廷的意思。假如朝廷準備武力驅洋,臣也願為馬前卒,先將保定的洋人全部驅逐出境!”沒等眾人開口,兵部尚書文祥先怒斥道:“胡扯!恭王爺何時説不讓設公使館了?李明峯!假如因為你假傳王爺的命令,引起華洋衝突,到時候小心你吃罪不起!”文祥當初親自率領豐台大營的士兵去圓明園圍攻洋人,結果差點全軍覆沒。那次戰役徹底的震撼的文祥,從此之後,他從一個主戰派變成了主和派。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他已經明白,大清實在不是洋人的對手,即便再打十次,也是有敗無勝。
此刻文祥聽到李明峯提出要武力驅洋,而且還把這個提議的主人換成了恭親王。假如真的華洋再起戰事,那恭親王豈不成了罪人?他豈能不急?
李明峯笑着説道:“本官人微言輕,豈敢假傳王爺命令?但是王爺讓臣去説項,臣卻不知王爺立場,這該如何去説?”奕語氣生硬的答道:“本王的立場當然是儘量不設公使館,你就按這個去説。最好連賠的銀子也讓洋人再還回來!”奕此刻已經有些近乎無賴了,他給李明峯的任務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別説那些已經送出去的銀子了,就是公使館的事情李明峯也辦不了。
但是隻要老李接下了這個任務,到洋人那裏去説項,老李肯定會因此得罪洋人。得罪洋人倒無妨,問題是得罪了洋人之後,事情也辦不下來,到時候奕還可以藉口李明峯辦事不利,給他來個不小的處分。
反正無論是恭王黨還是頑固派,都看李明峯這個假洋鬼子不順眼,只要有人提出將李明峯降個一兩級,想必一定是滿朝文武都是齊聲贊同。
假如李明峯不同意去找洋人説項,鬼子六又可以把“賣國”
“媚洋”的帽子拋給老李。
所以,李明峯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但是今天的李明峯早非吳下阿蒙了,奕要想這麼簡單就陰到他,那他這些年也白混了。
李明峯神情嚴肅的説道:“要讓洋人放棄設立公使館,共有三條路可走。第一,就是武力驅洋,將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洋人徹底的絞殺,止中外往;第二,就是以利誘洋,也就是割地賠款,換取外國公使不駐京;第三,以仁義化洋,就是用仁義之道化洋人,讓他們自動退去。
臣認為第三條最為可行,到時候只要請倭中堂、祁大人、周大人到洋人面前講一通仁義道德,肯定會將他們化。沒準洋人的國王聽了他們公使的轉述,還能因為仰慕我天朝文化,而率眾來朝呢!”李明峯此言一出,倭仁、祁雋藻等人臉通紅,本想反駁,卻不知如何開口。他們雖然迂腐,但是可不傻,李明峯提議帶着他們去講仁義道德,好化洋人,這純粹就是在取笑他們。
李明峯不理會臉難看的眾人,繼續説道:“諸位大人,明峯的提議都講的清清楚楚了,至於到底選擇以武驅洋,還是以利誘洋、以仁義化洋,那還是需要諸位做主的。只要諸位把事情定下,明峯就可以去執行了!”李明峯言畢就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也不吭聲了,留下滿堂的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知該如何説。
李明峯這一招用的很絕,從他的表態上看,他簡直就是個最頑固、最強硬的主戰派,但是他卻又充分的利用了自己權職不高的特點,將一切事物都推了出去。
“老子就是個執行工具,你們怎麼決定,老子就怎麼幹!誰也挑不出老子病!只要你們敢和洋人翻臉,敢和洋人打仗,老子也捨得將洋人從保定都趕出去!”李明峯心中暗想。
“什麼以利誘洋?純粹就是賣國!本官不同意!”脾氣暴躁,情耿直的文祥先表態了。
“洋人同犬羊,和他們談仁義,純粹就是對牛彈琴,荒謬的很,這個辦法也不可行!”寶鋆也説道。
“對!洋人同犬羊,不識禮儀,不可以仁義教化!”祁雋藻連忙説道。
否定了這兩條,那就只剩下武力驅洋一個辦法了,這個問題太過,談到這,眾人也不吭聲了,目光都瞧向了奕。
他是議政王,這種大事還是要看他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