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垂簾之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咸豐十一年,這一年是咸豐紀年的最後一年。
十二月二十六,兩宮太后帶着小皇帝載淳在紫城太和殿上朝。
這次參加朝會的有六部的尚書、侍郎、在京的滿蒙王公,三公九卿等等大清皇朝的在京四品以上官員。李明峯站在大殿之上略一打量,心中估摸着,這大殿上起碼站了三四百號子。
今天的朝會重要非常,羣臣早早的就排好了班。
大小九卿站在左側,滿蒙王公和京外官員立於右側。
左邊分成十排,橫向看,從左起分別是吏、户、禮、兵、刑、工、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九個部門,最右邊是小九卿一排。
縱向看,大九卿的列隊方式是滿尚書、漢尚書、左侍郎、右侍郎、郎中等等,一共九人。
小九卿那一隊則是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九人。
小九卿以翰林院掌院學士為首,又以苑馬寺卿為最末,所以,從排班上來講,翰林院掌權學士實際上是和六部滿尚書站到了一排,由此可見清代對翰林儒生的重視。
李明峯這邊站的也是秩序竟然,第一排是鐵帽子王,第二排是親王,第三排是郡王,第四排是有差事的公侯貝勒。再其次則是李明峯等京外官員。
太陽還未升起,約莫六點左右,太和殿眾臣就聽得太監高唱:“聖上升朝!羣臣跪!”羣臣山呼萬歲,兩宮太后領着小皇帝緩緩的走入大殿。等到兩宮太后和小皇帝都坐好,載淳小皇帝才在太監的示意下吩咐平身。
等到眾臣都謝恩完畢,爬起來之後,慈禧太后才嘆了口氣,説道:“哎,幾個月前誰能想到是這樣,竟然空了這麼多位置!”李明峯往前一瞧,發覺從上面看,果然是少不少人。
第一排原本應該站十九個人,左邊是大九卿外加小九卿中的翰林院掌院學士一共十人,右邊是大清皇朝的九大鐵帽子王。
現在可好,吏部尚書花沙納剛死不久,現在位置空缺,户部尚書肅順、兵部尚書穆蔭謀逆被誅殺,桂良卧病在牀,也沒來上朝,這麼一來,左邊第一排就空了四個位置。
右邊第一排是九大鐵帽子親王的位置,如今鄭親王端華被誅,怡親王載垣不知所蹤,還有兩個親王年幼不上朝,這麼一來,九大鐵帽子王也空缺了四個。
第一排朝臣十九個位置竟然只站了十一個人,確實顯得有些冷清。
慈禧太后的一聲嘆,並未中斷朝會的正常進行,大太監繼續唱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啓奏!”太監聲音剛剛來落下,一人立刻出班高聲道。
“哦?李卿家有何事啓奏?”慈安頗為驚訝的問道。原來出班奏事的正是李明峯。
朝臣看到李明峯出班奏事,也是頗為驚訝,眾臣都想看看這位新任的直隸總督大人的第一本到底是奏的什麼事。
“臣李明峯剛剛編纂了一本《治平寶鑑》,今特獻於皇太后與聖上!”李明峯手捧奏本高聲道。
太監將李明峯的厚厚的奏摺接了過去,呈給了兩宮太后御覽。
“此書詳述歷代太后臨朝,代天子掌管朝政等事。例如戰國趙太后,北宋高太后,南宋謝太后,遼國蕭太后等等,這些太后都是因為天子年幼而出掌朝政。現在我大清與當時的趙國、南北宋、遼國何其相似?臣李明峯斗膽懇請兩宮太后能仿效歷代賢后,臨朝斷事!垂簾聽政!”李明峯説完,又跪了下去。
這本《治平寶鑑》説是一本書,實際上就是焦佑瀛和杜翰連續兩天兩夜趕製出來的一個奏摺罷了。李明峯想請兩宮太后臨朝,怎麼的也得拿出點據吧。有清一代,太后從未臨朝,所以李明峯等人就將目光放到了幾千年的整體歷史上,反正這麼長的歷史,總有幾個臨朝聽政的太后出現,現在這些皇太后臨朝的事蹟就成了慈安和慈禧垂簾的理論依據了。
李明峯啓奏完畢,太和殿上鴉雀無聲,眾臣都沒想到,李明峯的第一本竟然就直接將最關鍵的問題挑明瞭!
小皇帝即將在數之後舉行登基大典,等到大典舉行完畢,按照大清的祖制,兩宮太后就不許再上朝聽政了。所以,在天子登基大典之前,輔政體制必須要確定下來,無論是親王攝政、太后垂簾還是大臣輔政,都要有個説法,否則朝政就無法正常辦理了。
短暫的寂靜之後,站在最前排的數個年紀頗大的老臣也出來跪下。
“臣周祖培也懇請兩宮太后臨朝斷事!垂簾聽政!”
“臣倭仁懇請兩宮太后臨朝斷事!垂簾聽政!”
“臣祁雋藻懇請兩宮太后臨朝斷事!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