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95章不用訂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後一名猛將,大唐箭神薛仁貴,武力102,統帥101,智力90,政治80;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柳氏説:“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徵,自此步入軍旅。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唐軍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此戰薛仁貴身着白衣,手持戟槍,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安市城之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里內斷絕人煙。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守軍憑堅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詞,破城之,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唐軍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只得撤退。

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説:“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衝至玄武門,守衞將士盡皆逃散。薛仁貴憤怒道:“哪裏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衞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過災難。不久,大水淹沒李治的寢宮,李治恩道:“幸虧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啊。”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顯慶二年(657年)閏月,右屯衞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説:“臣聽説師出無名,所以戰事不會成功。明示天下敵人是賊寇,那麼才有降伏敵人的可能。現在泥依仗一向擁有的才幹,不願屈居賀魯之下,結果被賊寇擊破,兒子女都被俘虜。漢兵之中有在賀魯諸部落得到被擊破的泥等人的家眷人口,將要把他們充入賤籍,處置方式是妥當的取回並且送還給泥等人,仍然一樣賞賜。那麼即同情憐憫了泥等人無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讓百姓明白清楚賀魯等部如賊寇,知道陛下恩澤廣佈。”李治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人搜索賀魯部的人送了回去,於是泥部的人請求跟隨唐軍效命。

顯慶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温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者無不應弦倒地。接着,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將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衞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衞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臨行,李治特在內殿賜宴,在席間對薛仁貴説:“古代有善於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五層看看。”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李治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

接着,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説:“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九個部族,原先據守天山,等鄭仁泰率領部隊來後,他們恐懼投降,鄭仁泰不接納,俘虜他們的家室來賞給將士,敵人陸續逃走。有個候騎報告:“敵人的軍需物資牛羊馬匹遍佈原野,可以去奪回來。”鄭仁泰挑選了一萬四千名騎兵,掉鎧甲輕裝奔馳,穿過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沒有看到敵人,糧食吃光才往回撤。

人們餓得相互廝殺食,等回到軍營時,剩下的騎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貴也把他部下抓來的鐵勒族女人當作妾,接受了很多賄賂贈送的財物,被有關官員向李治檢舉彈劾,李治因薛仁貴立下大功而寬恕了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