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章天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子曰:“二曰天時。天時者,陰陽、寒暑,時節制也。”《司馬法》曰:“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吾人也。”太公曰:“天文三人,主佔風氣,知天心去就。”故《經》曰:“能知三生,臨刃勿驚,從孤擊虛,一女當五丈夫。”故行軍必背太陰、向太陽,察五緯之光芒,觀二曜之薄蝕,必當以太白為主,辰星為候。合宿,有必鬥之期;格出,明不戰之勢。避以耗,背以月刑。以王擊囚,以生擊死,是知用天之道,順天行誅,非一也。
若細雨沐軍,臨機必有捷;迴風相觸,道還而無功。雲類羣羊,必走之道;氣如驚鹿,必敗之勢。黑雲出壘,赤氣臨軍,六窮起風,三刑起霧,此皆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若煙非煙,此慶雲也;若星非星,此歸也;若霧非霧,此泣軍也;若雷非雷,此天鼓也。慶雲開,有德;歸,有降人;泣軍,多殺將;天鼓,多敗軍。是知風雲之佔,歲月之候,其來久矣。
故古者初立將,始出門首建牙之時,必觀風雲之氣。
(諸謀立武事,征伐四方,興兵動眾,忌大風雷雨,陰不見。辰午酉亥,自刑之。夫牙旗者,將軍之。凡豎牙旗,必以制。制者,謂上克下也。初立牙門,禡之曰:“兩儀有正,四海有王,寶命在天,世德彌光。蕞爾兇狡,敢謀亂常,天子命我,秉鉞專征。爰整其旅,討茲不庭。夫天道助順,神祗害口,使兇丑時殲,方隅聿清。兵不血刃,凱歸上京。神氣增輝,永觀厥成。實正直之賴,凡乃神之靈,急急如律令。”凡氣初出如甑上氣,上升,氣積為霧,霧為陰,陰氣結為虹霓,暈珥之屬。凡氣不積不結,散漫一方,不能為災。必和雜殺氣,森森然疾起,乃可。論佔,常以平旦、下晡、出沒時候之,期內有風雨,災不成也。)。若風不旁,旌旗暈暈,順風而揚舉,或向敵終,軍行有功,勝候也。
(凡軍上氣如山堤上林木,不可與戰;在吾軍大勝。或如火光,亦大勝。或敵上白氣粉拂如樓,緣以赤氣者,兵勁不可擊;在吾軍必大勝。或敵上氣黃白厚潤而重者,勿與戰。或有云廣如三匹,前後大軍行好。遙望軍上雲如鬥雞,赤白相隨,在氣中得天助,不可擊。兩軍相當,上有氣如蛇,舉頭向敵者,戰必勝。凡軍營上有五氣,上與天連,此應天之軍,不可擊。有赤黃氣幹天,亦不可攻。或有云如月,而赤氣繞之,如暈狀,有光者,所見之地大勝,不可攻。敵上氣如口狀,其軍不可攻。此皆勝氣也)。
若逆風來應,氣旁,牙扛折,陰不見,旌幡揚,敗候也。
(若雲氣從敵所來,終不止,軍不可出,出則不利。若風氣俱來,此為敗候,在急擊也。凡敵上氣如馬肝,如死灰,或類偃蓋,皆敗徵也。或黑氣如壞山,隨軍上者,軍必敗。或軍上氣昏發,連夜照人,則軍事散亂。或軍上氣半,而一絕一敗,再絕再敗。在東發白者,災深。或軍上氣五雜亂,東西南北不定者,其軍敗。或軍上有赤氣炎炎降天,將死眾亂。或軍上有黑氣如牛馬形,從氣霧中下漸入軍,名曰天狗下食血,敗軍也。或有云氣蓋道、矇蔽畫冥者,釋炊不暇,急去,此皆敗候也。)若下輕其將,妖怪並作,眾口相惑,當修德審令,繕礪鋒甲,勤誠誓士,以避天怒。然後復擇吉,祭牙旗,具太牢之饌,震鼓鐸之音,誠心啓請,以備天問,觀其祥應,以佔吉凶。若人馬喜躍,旌旗皆前指高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音宛以鳴,此得神明之助,持以安於眾心,乃可用矣。
雖雲任賢使能,則不佔而事利;令明法審,則不筮而計成;封功賞勞,則不禱而福從;共苦同甘,則犯逆而功就。然而臨機制用,有五助焉:一曰助謀,二曰助勢,三曰助怯,四曰助疑,五曰助地。此五者,助勝之術。故曰:“知地知天,勝乃可全。”不可不審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