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宴飲中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初五、初六兩天,崔家分別宴請了親眷與同僚世,笙歌樂舞徹夜不休,給這年節時分更增添了幾分熱鬧歡樂。到得初七之時,則由真定長公主出面,宴請仍在京中的諸皇室子弟與公主們。雖説是公主府宴客,但崔敦、鄭夫人也早早地將晚輩們都帶過去幫着待客。畢竟李十三娘如今身子重,只真定長公主招待客人恐怕也忙不過來。外院中光是崔斂、崔滔父子倆也不像樣,哪一位親王郡王都不能怠慢。
行進的牛車中,因睡得遲又起得太早,王玫睏倦地半睜着雙眸,螓首微微一點又一點,而後實在有些支撐不住了,倒在旁邊的崔淵懷裏。崔淵微微一笑,將她頭上簪着的新剪的綵勝挪了挪,不教壓壞了。那綵勝既有紅花綠葉又有枝蔓,做得真之極。一簇顫巍巍的花朵堆在烏髮邊,綠枝蔓纏繞在單螺髻上,再點綴着幾個蝴蝶釵朵,彷彿能隨風而動,委實意趣盎然。
崔府與公主府離得並不遠,很快便到了。牛車順次停下之後,王玫便清醒了許多。丹娘、青娘替她略整了整衣衫,看起來就像往那般神了。
“若是實在疲倦,便去陪着堂嫂罷。”崔淵道“有兩位阿嫂在,什麼事都能理得井井有條。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也會幫着叔母待客,何況還有晉陽公主、衡山公主。”
“叔母早便安排好了,我自有差使要忙,哪裏能在大家都忙的時候偷閒?”王玫有些微惱“若不是你…”雖説丹娘、青娘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但她飛快地掃了她們一眼,仍是收了後邊的半句。
崔淵挑了挑眉:“不必過於勉強自己。”
“你下去罷。”王玫臉微微一熱“別教長輩們等着。”夫婦二人一前一後下了牛車,崔淵跟着父兄往外院行去,王玫則牽着崔簡往內院走。崔篤待要叫上崔希,誰知他很果斷地拉着崔芙娘,一邊低聲警告她不得失禮,一邊緊緊隨在王玫與崔簡身後。看着他們走遠,崔篤望了望崔與崔慎:“四郎才十歲,留在內院中也無妨。”七歲不同席的古禮什麼的,也不必太過刻板了。且看崔希瘦弱的模樣,説是七八歲都有人信呢。
見過真定長公主之後,小鄭氏、清平郡主與王玫便都忙碌起來。王玫得的差使是核對女眷宴客名單,確定坐席安排無疏漏之處,以及敦促廚下按照擬定好的食單輪換菜餚。
宴飲邀請的帖子在年前便發出去了,賓客們來與不來也早已經定了下來。當然,亦有中途改了主意的,或者實在是突如其來雜事纏身無暇他顧的。不過,無論如何,在宴請的正子之前也應該給主人家一個準信。王玫便領着丹娘、青娘與真定長公主的貼身侍婢一起確認會前來赴宴的貴客,再據情況調整她們的坐席。平裏親近的妯娌姊妹自然須得安排在一處,素來不和者則離得遠遠的。
當然,太子妃蘇氏與魏王妃閻氏卻是無論如何也必須坐在一起,以顯示出太子與魏王之間的和樂融融。這兩位的情都較為温和,表面上的關係也甚是不錯,應當不會出什麼差錯。只是須得注意旁的什麼人藉機生事,打破妯娌敬愛的假象不説,還給真定長公主惹上麻煩。
將坐席都調整完之後,陸陸續續已經有賓客上門了。正陪着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説話的真定長公主忽然遣了侍婢將王玫喚了過去:“九娘別忙了,閻氏身子不適,今天不會過來。如此也好,除了姑母之外,其他人倒都自在一些。”同安大長公主如今是妥妥的魏王派,因旗幟太過鮮明,反而惹惱了聖人,連年節的賞賜都比往年薄了三分。察覺到自己似乎觸了聖人的逆鱗,她也收斂了許多,不再四處給崔家、王方翼找麻煩。連這回宴飲,也頗給了真定長公主幾分面子,答應前來赴宴。不過,真定長公主卻寧願她不來,省得又須得忍受她的冷嘲暗諷、陰陽怪氣。
“魏王妃懷着身孕,正是反應劇烈的時候,也確實不宜四處走動。”王玫便道“兒原本還想着給她單獨做些吃食,如今卻是不必了。”閻氏腹中的“嫡子”揹負着魏王李泰的希望,自然容不得任何閃失。雖説真定長公主一向不偏不倚,但宴飲之中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李泰與閻氏也無法承受任何意外,只能乾脆閉門不出了。
“你倒是想得周到。”真定長公主微微笑道“待會兒兕子、幼娘來了,你便與她們作伴就是了,不需理會別的事。帶着她們四處走一走,也正好散散心。”王玫自是滿口答應了。崔淵尚未入仕,又是嫡幼子。她沒有誥命在身,以她的身份,確實也不適合招待其他金枝玉葉們。倒不如與兩位小公主閒遊片刻,略作休憩,還可鬆快地聊聊天。
不多時,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便到了。自從進入臘月之後,她們便再未相見過,自然有許多話想説。衡山公主便把着王玫的手臂,嘰嘰喳喳地説起了她們的近況。晉陽公主在一旁含笑聽着,時不時補充一兩句話。
“也不知九阿兄到底在想些什麼,堅持要搬到晉王府住。阿爺阿孃商量之後,竟然也準了。離得近些也就罷了,那保寧坊離大內那麼遠,每見面都不容易!——也不知當初到底是誰營建的晉王府,居然選在了南邊的保寧坊!武德殿這些天已經斷斷續續地搬了好些東西,聽説上元節之後,便要正式遷居。”衡山公主頗有些失落,咬着嘴“九阿兄自從大婚之後,便不疼我們了。”
“幼娘,你又胡説了。”晉陽公主搖首道“九阿兄雖然一直忙着摹本之事,卻也從來不忘給我們捎帶禮物,哪裏不疼我們了?便是再忙,每晨昏定省他也不會錯過,陪着阿孃説些新鮮事——也不知是誰,每回都聽得津津有味,居然心裏還抱怨。”衡山公主撅起嘴,嗔道:“眼下自然天天早晚都能見着,往後可就不容易了。”晉陽公主垂眸,輕輕一嘆:“九阿兄都已經成家立業了,自然不可能如以前那般。”王玫想起已經匆匆趕回任上的兄長,也頗有幾分惆悵:“我阿兄如今離開長安赴任,分別大半年,才只能在年節時見一面。我還羨慕兩位貴主呢。至少兄弟姊妹都身在長安,還能相約一同出遊、一起圍在爺孃身邊歡笑。”略頓了頓,她又接道:“其實,兩位貴主的心情,我都能理解。不過,仔細想想,兄長成家之後,分出心神關愛阿嫂、侄兒侄女亦是理所應當。只需兄妹之情始終未曾變過,便足夠了。而且,我還能從阿嫂、侄兒侄女處得到關愛,家人反倒是更多了,能孝順阿爺阿孃的人也更多了。眼下與阿兄只能信件往來,心裏也時常掛念他在外過得好不好。不過,只要情誼如舊、人心如舊,離得近些遠些又有何妨礙呢?”聞言,衡山公主有些悵然:“不錯,至少九阿兄還留在京中,沒有去封地上。九嫂待我們也親切,與我們閒話家常也很耐心。不似長嫂(太子妃蘇氏)、四嫂(魏王妃閻氏)那般,總忙着處置東宮、魏王府的內務,一天到晚都見不着人影。”晉陽公主頷首道:“不如趁着九阿兄如今與我們同在長安城裏,來往也算便利,多走動走動。何況,九阿兄一直住在大內,其實也很是不妥。先前還能以為阿孃侍疾為藉口,如今阿孃逐漸痊癒,他也成家立業了,便更不合禮儀了。幼娘,你也須得替他多想一想才是。”
“説是不合禮儀,其實只是有人嫉妒九阿兄得阿爺、阿孃疼愛罷。”衡山公主衝口而出。
幸而她們如今走到了偏僻處,旁邊沒有什麼人。王玫鬆了口氣,苦笑着道:“貴主還請慎言。這話若是教有心人聽見了,恐怕晉王也更受人忌憚了。”衡山公主出些許悔意,晉陽公主卻又是一嘆:“幼娘,你這脾須得改一改了。我們自個兒且不説,莫給九阿兄惹事才好。”
“我改…我改就是了…”衡山公主低聲道。
“也罷,不説這些了。”王玫輕輕擊了擊掌“兩位貴主可想去見一見堂嫂?她身子重,今天不能出來待客,恐怕聽着樂舞之聲也覺得寂寞呢!”李十三娘一向是個喜歡熱鬧的,獨自待在院子裏恐怕也甚是無趣。
“確實很有些子不曾見表嫂了。”晉陽公主道。
“表嫂不如將阿實也喚上?剛剛彷彿還瞧見他來着。”衡山公主笑道“看他忙忙碌碌,也不知在作甚,我實在好奇得很。”王玫便吩咐青娘去尋崔簡:“這些天阿實剛學會扎燈籠,卯足了勁要扎個好的,教他阿爺畫畫題字。天天都忙着這個,如今院子裏已經堆了好些燈籠。阿翁阿家還笑説,上元節那,將他們小兄弟幾個扎的燈籠拿出去做燈山恐怕也夠了呢。”衡山公主越發興趣:“他既然紮了燈籠,怎麼能忘了我們呢?若是不送一盞與我,我可是不會罷休的。”
“若是貴主不嫌棄,只管挑就是了。”王玫瞭解崔簡的情,便先替他答應下來。
同一時刻,外院當中,崔淵也正陪着晉王李治低聲説話。大庭廣眾之下,兩人自然不可能説什麼緊要之事,也只挑揀着説了些別的。
“你的舅兄王七郎那一手飛白也甚為難得,只可惜他不在長安,不然咱們還可做飛白書分冊。”提到書道,李治便難掩笑意“飛白雖非平書寫之體,但字體清癯、神意非凡,便是自娛自樂也使得。”
“喜好飛白書者也並不少。雖説並非平常書體,但飛白之字如畫,亦頗有禪意,也值得另印分冊。只是,飛白書所餘真跡並不多見。”崔淵道“聽聞聖人喜愛且擅長飛白,也只能請聖人暫時割愛那些收藏了。”
“《蘭亭序》阿爺都捨得借,其餘法帖真跡應當也不會吝惜。”李治笑道“改我們便去問一問就是。説起來,你舅兄外任也有一年了,再過三年回到長安,或許便正趕上製作飛白書雕版。”
“若真能趕上,他定會大喜罷。先前與他提到摹本之事,他便很是惋惜自己不能參與。不説別的,光是看一看眾多名家法帖真跡也值得了。”
“確實,他並不是那等喜好名利之人。否則,單憑他進士出身,又何必外放為縣丞?我先前參加文會時,也聽那些文士説過,人人都想成為正字、校書郎,搏個清貴之名。而你們兩個,卻都心心念念地往外跑。”
“許多士子都是寒門出身,自然願意留在京中,因京官再困苦也苦不過外官。我與舅兄無家財之憂,反倒不容易為外物所擾,能全心全意學些民生之事。”李治微微頷首:“王七郎外放之地離得近,改我們不如去瞧一瞧?他與我説了許多稼穡之事,我想親眼見一見。”
“如今天寒,不便出行。待到三四月如何?省試出榜後,我也空閒得很。”崔淵回道“順便還可去狩獵。”李治雙目微微一亮:“武氏…幼娘也常説想去狩獵,便帶着她們一同去也好。”崔淵自是聽得很清楚,他頭一個説的並非衡山公主,卻只作不曾聽見:“到時候定下子,再安排罷。”兩人正説得高興,忽見漢王李元昌匆匆地走進來,掃了一眼便喚道:“雉奴可在?趕緊些出來罷!太子與魏王的車駕在門前撞上了,眼看着要吵起來!你且去勸一勸他們,可不能因為這種小事壞了兄弟情誼。”李治怔了怔,驚訝道:“怎會如此?兩位阿兄不曾受傷罷?”説着,他便要往外走。
崔淵隨在他身後,低聲道:“大王且慢,我已經命人去請叔父了。待叔父出來後,再一同去瞧一瞧也不遲。”李治畢竟是弟弟,又並非主家,此時出面難免成為太子、魏王撒氣的對象。還是讓作為諸皇子姑父的崔斂前去主持調停更妥當些。不過,發生了這件事,想必真定長公主給這兩人斡旋和好的嘗試也不可能生效了。
想到此,崔淵隱晦地看了李元昌一眼。不知此事與這位漢王是否有干係,畢竟,以前太子與魏王從未當着眾人的面產生如此明顯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