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回到長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過了潼關,離京師便已只剩下二百餘里。繼續往西行了三四後,京都長安便遙遙在望了。
離長安愈來愈近,王九孃的情緒也愈來愈低沉。所有的自我安都化成了忐忑不安,甚至於焦躁,蠶食着她所剩無幾的動與興奮。她發現,自己遠不如自以為的那般鎮定、那般樂觀。能順利得到王七郎這位兄長的關愛,並不意味着能同樣順利地獲得父母的認可。萬一他們發覺了什麼,她該如何應對?萬一他們不能接受情大變這個藉口,她又該如何是好?萬一她連兄長的認可也一併失去了,又該怎麼辦?
她的緊張,也影響了丹娘與青娘。她們誤以為她是近鄉情怯,安了幾句卻毫無效果之後,便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陪伴着她。於是,馬車中越發悶聲不響,一比一更安靜,讓王七郎也頗覺訝異。
這一天,偌大的長安城終於浮出了地平線,隱隱綽綽地出了輪廓。離這座當今最為龐大、最為繁華的都市只剩下半路程,車隊卻突然停了下來。王七郎驅馬來到馬車邊,低聲道:“九娘,鍾十四郎等人要告辭了,出來給他們送行罷。”他這幾位朋友雖然皆是京畿人士,但都未居住在長安。京師所屬的雍州下轄二十餘縣,長安分屬萬年縣與長安縣,他們的老家則在周邊諸縣中。
馬車的車簾微微一動,在丹娘、青孃的幫扶下,王九娘穩穩地下了馬車,快步走到兄長身邊。她迅速地掃了一眼圍在兄長另一側的幾個年輕男子,不期然卻與其中一人對上了視線。那是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面容端正,身形略顯得有些清癯。他微微一怔後,朝她輕輕頷首,便挪開了目光。
他的目光清澈平靜,也並不唐突,因此,王九娘便也不甚在意,垂首靜靜地聽着兄長與他們寒暄道別。
“承蒙王兄這些時的照顧,平白蹭了王兄這麼多的吃喝,改一定請王兄光臨寒舍,也好讓我有機會盡盡地主之誼。”
“過兩便給王兄下帖子,一同去曲江池走一走,王兄可莫要推。”
“那我便在家中等着你們二人的帖子了。可別教我一直等不着啊。”
“王兄身為太原王氏嫡支子弟,竟與我等平輩論,不愧是大家風度。我先前還對高門子弟多有微詞,目光實在是太過短淺了。”
“時人可不以家世出身論英雄。我與諸位相,也是情相合、意氣相投之故。諸位都有意貢舉晉身,我卻沒什麼太大的能耐幫上什麼大忙。不過,些許小事還是能做到的——諸如舉薦你們的文卷、邀你們參加幾場文會之類。”
“這於王兄雖是小事,於我們,卻已是幫了大忙了!”
“王兄能如此提攜我們,已是我們的幸事了。”到目前為止,王九娘仍然未能將這幾人的名字與人一一對應起來。幸好她也不必多説什麼,只需朝他們點頭致意便可。王七郎卻很是和顏悦地説了好些話,又是一同展望貢舉之事,又是三言兩語定下幾後的邀約。送行的時間眼看着便越拖越長,再依依不捨的友人,也只能果斷地告別了。
“王兄,時候不早了,也別耽擱了你們入城。我們這便告辭了。”
“王兄,改再會!回頭我抄上幾十卷書送與你,就當抵了這匹馬了!”幾個年輕男子終於撥馬轉身飛奔而去了,留下幾道煙塵慢慢地消散在路途中。
王七郎微微眯起眼睛,目送他們的背影漸漸變小,突然對身邊的妹妹道:“九娘可想騎馬散散心?阿兄讓趙九替你牽着馬,慢慢走。”王九娘略想了想,覺得往後大概也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於是輕輕點了點頭。
王七郎親自給妹妹挑了一匹子和順的小母馬,又扶她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兄妹二人騎馬跟在車隊後頭,慢慢地走動着。剛開始王九娘渾身上下一片僵硬,連繮繩也只敢虛握着,唯恐刺到了身下的馬。但走得久了之後,發現這匹馬確實脾氣温和,她也便漸漸地放鬆下來。
“這兩天,阿兄覺得你又有些悶悶不樂了。馬上便要見到阿爺阿孃了,不高興麼?”
“能見到阿爺阿孃當然很高興。”王九娘回道“只是覺得離開長安太久了,有些情怯而已。”王七郎挑了挑眉,只覺得妹妹的子果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有了心事便藏在心裏不説,自己悶着獨自煩惱,也不知又該悶出什麼症候了。但她既然不想説,他也不能着她吐什麼。於是,他只能嘆了口氣:“前兩給你的文卷,你看過了麼?”
“…”她這幾天腦子裏紛亂得很,哪裏還能集中神欣賞什麼詩文。無法回答,王九娘便只能保持沉默了。
王七郎又看了妹妹一眼:“你以前最好品讀詩文,這幾年大概也沒什麼心思了罷。説起來,張五郎一手字寫得尚可,詩文卻是平平,委屈你了。”頓了頓,他又道:“那鍾十四郎,文辭是幾人當中最出的,他的詩文,很是值得細細品讀一番。他也有意貢舉,如今常科眾多,他若想中進士科仍然略有些不足,明經科應是無礙。”王九娘眨了眨眼。這鐘十四郎到底是誰?阿兄果然還是未曾放棄幫她選婿的念頭?
“阿兄打聽過了,他尚未娶。”
“…”居然打聽起了這種事,心思簡直是昭然若揭。恐怕那位被打聽的鐘十四郎也應該心裏有數了罷。王九娘突然想起方才與她對視的那位青年:或許那並不是巧合,他也有心想看看她的反應?但單從他的目光來看,也不像是在試探什麼,或許是她想得太多了。
王七郎似笑非笑地接着道:“榜下捉婿如今已漸成風尚,若是九娘你不着緊些,這樣的佳婿很快便會被人搶走了。早些下手,也好早些定下來。只要你有意,鍾十四郎必定不會拒絕。”
“阿兄,我當真不想再嫁。”被他這樣一説,王九孃的雙頰上不飛起了粉霞。但她的神情卻異常認真,聲音也非常堅定:“不管是鍾十四郎也好,旁的什麼人也好,我都不想嫁。所以,阿兄也別再替我心這些事了。”王七郎輕輕一嘆,有些懊惱:“是阿兄太心急了,想着你一向最欣賞這種文士才子,説不準便會因詩文而動心。罷了罷了,此事阿兄不會再提。那鍾十四郎,也只能隨緣了。”王九娘繃緊了臉,接道:“阿兄這麼急着想將我再嫁出去,難道是不願往後在家中見到我麼?若當真不想再見我,我便搬到尼寺、道觀中去住,也好自在一些。”王七郎瞥了她一眼,見她嘴角輕輕勾起,顯然並不是當真在生氣,不莞爾:“好罷,都學會打趣阿兄了。在阿兄面前這般頑笑無妨,阿爺阿孃可聽不得這些,別惹得他們傷心。”
“知道了,阿兄放心。”經過這麼一出“驚嚇”先前種種不安與焦躁竟像是飛走了似的,已經尋不着痕跡了。王九娘淺淺地笑了笑,示意趙九放開繮繩,輕輕夾了夾馬腹,竟駕着馬小步跑動起來。
王七郎搖了搖首,驅馬趕了上去,忍不住提醒妹妹小心一些。
不多時,巍峨壯麗的長安城便已是近在眼前了。
這座城池與洛陽不同,結構規整而嚴密。皇城、宮城位於城池的正北,以一條朱雀大街分隔東西。朱雀大街之東屬萬年縣管轄,建有五十五坊一市,稱“東市”;朱雀大街之西屬長安縣管轄,同樣建有五十五坊一市,稱“西市”整座長安城便被橫豎三十八條街道,分成了棋盤狀的一百一十坊、二市,基本呈對稱形狀。不過,東北面興建的大明宮、西內苑、東內苑,東南角的曲江池則又多少增添了些許不對稱之美。晨鼓響則裏坊開,暮鼓響則裏坊閉。近百萬人就在這樣一座輝煌的都市中,過着規律而又浮華的生活。
長安城郭共開了十二座城門,北面是光化門、景曜門、芳林門,西面是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東面是通化門、明門、延興門,南面是安化門、明德門、啓夏門。其中,自正南方向的明德門入城,便踏上了朱雀大街,它亦是長安城的中軸線。而正東方向的明門外,便是赫赫有名的灞橋,關中八景的“灞橋風雪”指的便是附近河堤上柳絮飛舞的景象了。
如今早已過了柳絮飄飛的時候,這般美景王九娘自然無緣得見。但灞橋上折柳送行的人卻仍是絡繹不絕。不過,她也只是好奇地看了兩眼,便下了馬,回到馬車中去了。長安城中不許跑馬,像她這種生手,還是小心謹慎一些為好。稍後,連兄長王七郎也下了馬,去了前頭另一輛馬車裏。
“九娘,這是要從明門入城?”青娘問道。
“阿兄説,當年我是從明門出嫁,經過了灞橋。如今當然也應再過一回灞橋,從明門回家。”王九娘回道。
她對長安的佈局一無所知,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那兩座佛寺塔大雁塔與小雁塔了。不過,方才遠眺城內的時候,高達兩丈有餘的長安城城牆掩去了城中絕大部分房屋的檐角,她只瞧見東北角上有些台閣的輪廓,並未見到後世聞名遐邇的大小雁塔,不有些遺憾。大概,這一雙雁塔還未開始建造罷。她依稀記得大雁塔像是與玄奘有關,這樣説來,如今仍是唐初?在位的天子究竟是李世民還是李治?可千萬別是李治,不然,光是他的後宮就能鬧出一陣又一陣腥風血雨了。説不定,父親官職卑微也是件好事?不用被牽扯進層出不窮的謀逆、廢后、立後之事裏。
“宣平坊離延興門近些,繞道從明門入,不知能不能趕在坊門關閉前家去。”丹娘看了看天,略有些擔心。
“阿兄自有成算。”王九娘道,心裏默默記下“宣平坊”這個名字。若是連自家在哪個裏坊都一無所知,假如有一天與大家走散了,大概就連找也找不回去了。
她自是不知道,長安城的裏坊雖然對稱分佈,但因方位不同,聚居者也有些區分。
“東”素來被視為主位、貴位,且因東北面更靠近皇城、宮城與三內,不少達官貴人的宅邸便都建在東北角上。東市附近的幾個裏坊,包括傳説中的平康坊在內,同樣是高官世族的聚居地。作為太原王氏三房嫡支,王家雖未住在靠近皇城的那幾座裏坊中,但距離東市只隔了一個安邑坊,也已經算是不錯的位置了。
而“西”相對而言便稍顯不足了些。雖然靠近皇城的那些裏坊也有不少貴人宅邸,但西市附近住着的都是些豪富胡商,將偌大的西市經營得格外繁華熱鬧。而千古聞名的唐時絲綢之路,正是從西市發端,經由這些不畏風霜的胡商,通往遙遠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