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耳釘電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能量信號發生器是超腦系統的一個瓶頸,林鴻在這個上面也吃過虧,當初他陷入昏之後,要不是王雨晴偶然間將信號發生器給啓動了,還不知道他能不能從自己的意識空間中甦醒過來。
而火藥這一次的遭遇,更是提醒了林鴻,將這個東西外置,還是有着很大的風險。
他在進行“無間”系統的功能編制的同時,也在研究使用生物的結構對外發送能量脈衝信號的方法。
這個研究和測試的過程,是在他自己的身體上進行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清晰地得到第一手的資料。
地下實驗室中,林鴻正在使用改良過後的“超腦構造儀”在自己的身體中構造一個新的結構。
這個結構很小,大概也只有綠豆大小,但是要想將其同樣放進松果體中卻也行不通了,裏面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
最終,林鴻將這個結構的存放地點,放在了右耳的耳垂上,看上去就好像是長出了一顆痔,或者是打上了一個耳釘一樣。
林鴻躺在“超腦構造儀”上,然後從構造儀中出了一支金屬夾子,將其夾在了右耳耳垂上。
他對旁邊的司倩説道:“可以開始了。”司倩點點頭,啓動了構造儀的開關,然後將注意力放在了旁邊的電腦顯示屏上。
此刻上面顯示的依然只是一個模型,單純是為了查看進度而用,雖然現在實驗室中已經有了掃描電子顯微鏡,可是這種設備目前還只是用於對切片的掃描查看,並不能直接用於人體觀察。
林鴻閉上眼睛,將全部的神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右耳上,然後引導着開關蛋白的生成。
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個蛋白質分子開始不斷地生成,他做了前期的引導工作之後,便可以讓超腦構造儀按照他指定的軌跡自動執行了。
能量脈衝發生器的結構要比超腦的硬件結構簡單多了,所花費的時間也相應地縮短了很多倍。
不過,相比起之前的金屬牌結構,林鴻現在設計的這個“耳釘”卻又要複雜很多。
畢竟現在已經更換成為了全生物的組織結構,信號發生構造是現成的,可以利用,但是其能源裝置卻不是這麼簡單的。
金屬牌的能量來源是紐扣型電池,而現在的這個“耳釘”卻不能再使用電池了,必須使用身體內的原生細胞能量。
可是如何才能主動利用這些細胞能量?
這個問題難住了林鴻很久,一直沒有解決方案,要不然以前他也不會專門設計這麼一個外部設備。
這次發生的事情,讓林鴻徹底將改進能源供應裝置的事情提上了程。
他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最終在美國的《先進材料》雜誌上看到了一篇關於生物發電電池的文章中找到了靈。
文章中,科學家們專門研究了電鰻的發電機制。
在電鰻體的體內,擁有6000多個名叫“電板”的特殊發電細胞,其發電潛力竟然可以達到600伏特。
其機制與神經細胞類似,即有效利用了體內離子的濃度差才產生電壓。化學信號到達後引起細胞膜高選擇通道開放,導致鈉離子入,而鉀離子出。離子換升高了細胞膜兩側的電壓,這又導致更多的通道開放,帶電粒子源源不斷地出。
當電鰻位於導電的溶中(比如水中)時,帶電粒子的運動就會產生電。
林鴻從這篇文獻中得到了啓發,專門設計出來了一種“電池”細胞結構,利用細胞內的離子濃度差來產生電能,最終為能量脈衝發生結構提供能源,最終產生超腦系統所需要的時序脈衝信號。
這種信號,並不是普通的無線電波,使用電波和電磁探測器都本無法探測出來,普通的干擾設備,也無法對其進行干擾,除非使用和這種信號正好反相併且同質的能量脈衝信號才可以對其造成干擾。
而這也是超腦系統目前唯一的弱點所在。
與其説是弱點,不如説是林鴻特別這樣設計的。
實際上,大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存下這個耳釘結構,將其植入到大腦內部,會更加有效地對外部的干擾信號進行屏蔽,但是林鴻卻沒有這麼做。
這完全是為了安全和保密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