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我們放棄了思考的權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個人覺得自己可能不是一個愛國者,也無心以愛國者自居,平一接觸到有關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第一覺就是產生牴觸心理。這可能與從小就看這一類的東西有關,看得多了終止於身心疲憊。

也許,我用“疲憊”這個詞來形容很不恰當,畢竟國仇甚大,不可輕易拋諸腦後,但是我想我的這種想法並不落後於這個時代的

國人健忘,這四個字並非我有意在鍵盤上敲出來,而是我素就這麼以為,因為健忘,所以要被時時提醒,被強行灌輸一些中對抗的東西以加強我們對本人的仇視。

我作為80後的年輕人,或許不應該想這些問題,因為在我看來,80後這一代人早已經忽略了中仇恨,我完全沒有必要“特立獨行”、“獨樹一幟”我看到許多人對本的遊戲動漫十分痴,也許在他們痴這些充斥着本人思維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忘記了“抵制貨”這個過了時卻仍然不褪的名詞。

我不否認,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最近在網上看到陸川導演説他在電影《南京!南京!》裏面展現的不是中國人的屈辱,而是中國人的抵抗神,這句話可能反映了正在上升期的中國的很多人的心理。

可是,我稍微有些看法,當然並不僅僅針對陸川的這一句話。

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很慘無人道的影片《屠城血證》,至於是誰拍的現在早已無心去考證,我作為一個影盲,也無心思去考究影片的導演與演員,無心去考究電影風格,以及運用了什麼敍述角度。

我在這裏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來説,並且我坦白的説,在我寫這篇想的時候,我並沒有看完《南京!南京!》,因為我在看了幾個片段之後就覺得自己已經差不多猜到了整部影片。

為了加強影片的沉重氣氛,陸川用了黑白調,這種調單純而直接,最沒有修飾,也最具有修飾,因為這不是現實的彩,而是離出來的彩。黑白調的應用只為了加強我們在苦難面前顫慄心靈的動。

我們需要的就是一種動,而非繼續麻木,拒絕動。

當然,我的淺薄觀點並不能代表什麼,我不願意談論這部片子的鏡頭、調、敍述角度,畢竟我是門外漢,對此一無所知。

我現在還是想談論一下陸川的那句話。

這部片子到底是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屈辱還是展現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抵抗神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再現的歷史,看到了再現的苦難。

這就足夠了。

陸川那句話可能是想起到一種引導觀眾觀影的效果,但是有些顯得多餘了。這句話的出現似乎是對只知道仇視本人的國人的一種指引,引導他們不知受到自己民族曾經經歷的災難,更要知道抵抗!

這種抵抗在當時是對寇作戰,在當今時代換種形式大概就是經濟競爭吧。

我想説的是,我們可以沉浸在歷史曾有的悲傷中,也可以沉浸在歷史曾有的輝煌中,以炎黃子孫的身份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我們似乎很寬容,因為我們自以為地大物博,我們文化源遠長,我們可以譏笑本為彈丸之地,本人更是心狹窄,情偏

我們向來以龍的傳人自居,以為自己很光榮。

其實我們很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很少發現自己的缺失。

所以我們容易仇視本人。

仇視必不可少,但是僅僅仇視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一些崇拜。

毫無疑問,本現在比我們強,因為他們團結,因為他們善於管理,因為他們頭腦靈活,更因為我們中國廣闊的市場是為本敞開的。

以前中對抗依靠的是懸殊的武力,現在中對抗憑藉的是懸殊的經濟。

也許,我們在這種沒有硝煙的經濟戰爭中更容易變得健忘吧。

所以,我們很有回顧歷史,加強對“仇視”的必要

所以,影片《南京!南京!》的出現就很有必要。

只是,陸川所説的“他要展現的是中國人的抵抗神”這一類的話似乎只是起到了加強了“仇恨”的作用,此外很難有什麼大作用。

我們在仇恨的時候,很容易忘掉像對手學習。

在影片中,本兵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對於“支那”這個名詞,我一直不清楚其含義,去年我表叔問我支那是什麼意思,我還無知的説“支那”出自瓷器(china)的音譯,支那是歷史的稱呼。可是我表叔立刻説:“支那是本人對我們的蔑稱。”我在網上查了查,發現確實是一種帶有強烈貶義的詞語,並且這種蔑稱不僅僅來自於本人的蔑視心理,更大程度上來自於國人自己的情認知。譬如你的一個仇人習慣稱呼你為某某,由於你的心理的一定程度的扭曲,原本中的稱呼就會被你認為帶有了強烈的鄙視彩,所以中詞有可能就成為了貶義詞。

不過,我要説的是,我們是否是支那人並不重要,我們再看電影時也不必按照陸川的思維來接受,以為我們是在看一部有關國人抗爭外侵的片子。

我想大部分人看這部電影時,想到的並非什麼抗爭,也不會受到太大的鬥志昂揚的勵,只要心靈還沒有麻木掉的人看了肯定會覺得沉重。

我不敢想象很多人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從此就發奮圖強,立志把中國建設成比本還強大的經濟大國,也不願意去想象大部分人走出電影院後就將看到的一切統統忘掉,次接着麻木下去。

一段屈辱史,不論你用什麼敍述角度來講述,它的本質不會更改,更改的只是人們一定時間之內的認識(當然,認識有時就決定了事物的本質,這一點以一種很矛盾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歷史中。),陸川告訴國人它反映的是國人的抵抗神,但是,我要説:“我們看這段歷史時需要的正是沉痛的屈辱。”歷史的長河很容易湮滅一些寶貴的事物,因為歲月的滄桑足以抹殺所有的細節,只留給後人一個可以填充的大致輪廓。

有一句話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因為被人重複太多次而失去了它應有的震懾力,可是我們領悟到這句話的含義後還是應該深思。

我這麼説並非指我們接觸的歷史都是不可信的,我的本意是説我們這些人很容易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對歷史的看法,因為我們太善變,結果我們很輕易就忘記了歷史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陶醉在現實的虛浮假象之中,失去戒心,失去批判力。

悲劇是什麼?

悲劇不是第一次發生的血事件,而是多次的血事件的重複。

悲劇的發生我想正是人們的健忘造成的。

這麼説,可能顯得我太抬高自己,貶低他人,我並無此意。

我只是想説:“看待過去的那段歷史,換個角度並非不可以,我們可以渲染出我們視死如歸同仇敵愾的英勇,但是我想我們更應該記住的似乎是災難的沉重。”也正由於這個原因,我現在很討厭大部分有關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因為這些影視作品太過於美化自己,醜化他人。它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一次又一次的嘲了可恨的本人,但是殊不知,這種做法正是對歷史無休止的變相踐踏。

正是這些自以為是在表現中華民族堅強神的影視作品把原本具有悲劇彩的一段段屈辱的歷史膚淺的轉變為一段又一段的兒戲。

由此,我們也很能看出國人缺乏反思的神,缺少自省的勇氣。

最後我畫蛇添足的補充一句:我強烈鄙視那些低智商的影視作品,它們讓中國人一直處於淺薄無知的狀態中庸俗的自我陶醉着,從而忽略了歷史賦予我們的思考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