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楔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秦王政十年深秋時節,紅霾籠罩秦川經月不散。

太陽堪堪爬上東方遠山,瘦硬的秋風蕩起了輕塵,渭水兩岸橘紅的土霧彌天而起,蒼蒼茫茫籠罩了山水城池田疇林木行人車馬。大咸陽的四門箭樓巍巍拔起,拱衞着中央王城的殿宇樓閣,在紅光紫霧中直是天上街市。連綿屋脊上高聳的龜麟雀蛇神獸仙禽,高高俯望着碌碌塵寰,在漫天漂浮的紅塵中若隱若現。河山紅顏,天地眩暈,怪異得教人心跳。然則,無論上天如何作,曙光一顯,大咸陽還是立即甦醒了過來。最後一陣雞鳴尚未消散,城內大道已是車馬轔轔市人匆匆。官吏們乘車走馬,匆匆趕赴官署。出而作的農夫百工們荷工出户,奔向了作坊,奔向了市中,奔向了城外郊野的農田。長街兩側的官署會社作坊商鋪酒肆民宅,也業已早早打開了大門,各人等無分主僕,都在灑掃庭除奔走鋪排,持着種種活計,開始了新的一

長陽街的晨市開張了。

這是咸陽南門內的一條長街。北口與王城隔着一片胡楊林遙遙相望,南北長約三里餘,東西寬約十多丈,兩廂店鋪作坊相連,是秦國本邦商賈最為集中的大市。長陽街東面,隔着一片鱗次櫛比的官邸坊區,便是天下聞名的尚商坊大市。兩市毗鄰,國府關市署將長陽街定名為國市,將山東商賈聚集的尚商坊定名為外市。咸陽老秦人卻從來不如此叫,只依着自家喜好,徑自將長陽街呼為勤市,將尚商坊呼為懶市。箇中緣由,卻也是市井庶人的同身受。若比貨物,尚商坊外市百物俱備,長陽街國市則只能經營秦國法令允許的民生貨物。諸如兵器鹽鐵珠寶丹砂座車戰馬等等,長陽街決然沒有。若比店堂氣魄,長陽街多為三五開間的小店鋪面,縱有幾家大店,也不過八九開間,至多兩層木樓一片庭院而已。尚商坊則不然,六國大商社無不飛檐高挑樓閣重疊庭院數進,家家都比秦國大臣的官邸豪闊。便是尚商坊的散賣店鋪,也動輒十數開間,銅門銅櫃石鋪地,其華貴豪闊,其大店做派,都與長陽街不可同而語。

老秦人還是喜愛長陽街。

質樸的秦市,有獨到的可人處。勤奮敬業,方便國人,白從不停業,入夜則一直等到淨街方關門歇息。若沒有戰事,大咸陽不在‮夜午‬淨街,長陽街總有店鋪通宵達旦地挑着風燈,等候着不期而至的漂泊孤客。每每是五更雞鳴,曙未起,尚商坊還是一片沉寂,六國商賈們還在夢鄉,長陽街的晨市早已經是紅紅火火了。早起的老秦人趁着朦朧天光緊步上市,或易幾件物事,或猛咥一頓鮮香之極的鍋盔羊,完事之後立即便去忙自己的生計。即或官府吏員遊學士子,也多相約在長陽街晨市説事,吃喝間鋪排好當要務,便匆匆離市去應卯任事。久成習,長陽街晨市不期然成了大咸陽一道誘人的黎明風物。

清晨相遇,市人的第一個話題大多是天氣。

紅霾,人們原本已經沒有了驚詫,相逢搖頭一嘆,甚話不説便各自忙碌去了。今卻是不同,誰見了誰都要停下來嘀咕幾句,説的也幾乎都是同一則傳聞:齊國有個占候家進了咸陽,佔秦國紅霾曰:“霾之為氣,雨土霏微,天地血,上下乖戾也。”不管生人人,相互嘀咕得幾句,便爭相訴説起一連串已經多不説似乎已經遺忘了的驚詫疑問。有人忙着解説,甚叫霾,天象家陰陽家叫做“雨土”老秦人説法是天上下土。有人便問,天上下土也得有個來由,秦川青山綠水温潤多雨,何方來得如此漫天紅塵整作雨飄灑?有人便驚詫,老哥哥也,莫非秦國當真又要出事了?不管誰説誰問,話題都是一的霾事。

“快去看了!南門懸賞!一字千金——!”市人相聚私語之時,突然一個童僕從街中飛奔而過,清亮急促的稚喊聲一路灑落。無論是店中市人還是當街灑掃的僕役,一時紛紛驚訝。一老者高聲急問:“甚甚甚,一字千金?説明白也!”有人遂高聲大笑:“碎崽子沒睡醒,你老伯也做夢麼?一字千金,我等立馬丟了掃把,讀書認字去!”街中店中,頓時一片鬨然大笑。

“南門懸賞!一字千金!快去看了——!”童僕依舊邊跑邊喊。

隨着稚急促的喊聲一路飛濺,市人漸漸把持不定了。先是幾個好事者拔腿奔南門而去,接着便是店堂食客們丟下碗筷去了,接着,灑掃庭除者也拖着掃把抱着銅盆抹布紛紛向南門去了。不消片刻,連正在趕赴官署的吏員與遊學士子們,也紛紛回車跟着去了。

南門東側的車馬場,大大地熱鬧起來了。

城牆下立起了一道兩丈餘高的木板牆,從城門延伸到車馬場以東,足足兩箭之地。木板牆上懸掛着一幅幅白布,從兩丈多高的大板頂端直至離地三尺處,匹練垂空,壯觀之至。最東邊第一幅白布上,釘着四個斗大的銅字——呂氏秋。銅字下立着一方本大木板,板上紅字大書:呂氏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賞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順次排開,上面寫滿了工整清晰的拳頭大字。茫茫白牆下,每隔三丈餘擺有一張特大書案,案上整齊排列着大硯、大筆、大羊皮紙。每張大案前站定兩名衣飾華貴的士子,不斷高聲地宣示着:“我等乃文信侯門客,專一督察正誤之功!大著求錯,如商君徙木立信。無論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賞千金!”如此曠世奇觀,水般聚攏的人羣亢奮了。

不消半個時辰,南門東城牆下人如山海。護城河兩岸的大樹上,掛滿了頑皮的少年。車馬場停留的車馬,被紛紜人眾全部擠了出去。識字的士子們紛紛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聲唸誦着白布牆上的文章。人羣中時不時一片鬨然驚歎,一片譁然議論,直比秦國當年的天大市還熱鬧了許多。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工匠,此時則分外地輕鬆舒暢,遇見尋常難謀一面的老人,便哈哈大笑着一嗓子撂過去:“老哥哥能事!快去改,一個字夠你走遍天下!”對面老人也笑呵呵一句撂過來:“該你老兄弟改!一個字,夠你老鰥夫娶一百個老!”呼喝連連,陣陣鬨然大笑不斷隆隆盪開在漫無邊際的人海。那些讀過書識得字者,則無論學問高低基深淺,都被鄰里人攛掇得心下忐忑,各個紅着臉盯着白布黑字的大牆,費力地端詳着揣摩着,希圖出一個兩個自家解得清楚的字,好來幾句説頭。老秦人事功,你做甚得像甚,平讀書被人敬作士子,關處卻給不上勁,就像整練武卻從不打仗一樣會被人看扁看矮的;改得改不得,不必當真,但有個説頭,至少在人前不枉了布衣士子的名頭。

突然,一個布衣整潔的識字者跳上了一個石礅,人海頓時肅靜了。

“諸位,在下念它幾篇,改它一字,平分賞金如何?”

“彩——!”人羣鬨然喝了一聲。

布衣士子一回身,指點着白牆大布鋭聲唸了起來:“這是《貴公篇》,雲: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高論!好!”人羣中一片掌聲喊聲。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萬眾一吼,震天動地。

布衣士子無可奈何地做一個鬼臉,又指點着大牆:“再聽!這是《順民篇》,雲:先王先順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也。得民心,必有道。萬乘之國,百户之邑,民無有不悦。取民之所悦,而民取矣!民之所悦,豈非終哉!此取民之要也。”

“萬歲!”

“改得改不得?”

“一字不改——!”萬眾吼聲熱辣辣再度爆發。

布衣士子搖搖頭,又回身指點:“再聽,這是《蕩兵篇》,雲:古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兵之所自來者久矣,與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也。者所受於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武者不能革,工者不能移。…天下爭鬥,自來者久矣!不可,不可止,故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矣!

義兵之為天下良藥也,亦大矣!兵誠義,以誅暴君而振苦民,民悦之也。”

“義兵萬歲!”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

“不要賞金麼?”

“不要——!”山呼海嘯般的聲淹沒了整個大咸陽。

布衣士子跳下石礅,回身對着白布大牆肅然一躬,高誦一句:“大哉!文信侯得天下之心也!”一臉欽敬又神采飛揚地淹沒到人羣中去了,似乎比當真領了賞金還來得舒坦。

熙熙攘攘之際,一隊人馬護衞着一輛華貴的軺車駛到了。

軺車馬隊堪堪停在車馬場邊,已經下馬的幾個錦繡人物從車上抬下了一口紅綾纏繞的大銅箱。其餘錦繡人物,卻簇擁着一個散發無冠的白髮老者來到了大白牆下。

書案旁門客一聲長喝:“羣眾讓道羣眾,戰國話語,出《呂氏秋·不二》:‘聽羣眾之議治國,國危無矣!’,綱成君到——”人羣嘩地閃開了。大紅錦衣鬚髮雪白的蔡澤,大步搖到了一方大石前,推開前來扶持的門客,一步蹬上石礅。人羣情知有事,漸漸平息下來。蔡澤的公鴨嗓呷呷迴盪起來:“諸位,老夫業已辭官,將行未行之際,受文信侯之託,前來督察徵詢一字師。《呂氏秋》者,文信侯為天下所立治國綱紀也。今公諸於咸陽市門,為的是廣告天下,萬民斟酌!天下學問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儘可正誤。正得一字,立賞千金,並尊一字師!老夫已非官身,決以公心評判。來人,擺開賞金!”話音落點,兩名錦繡人物解開了紅綾,打開了箱蓋,碼排整齊的一層金餅燦燦生光,赫然呈現在了人們眼前。

萬千人眾驟然安靜了。

百餘年來,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經成為老秦人津津樂道的久遠傳奇。老秦人但説秦國故事,這徙木立信便是最為動人心的篇章。無論説者聽者,末了總有一句喟:“移一木而賞百金,商君風采不復見矣!”不想,今這文信侯一字千金,手筆顯然是大多了。然則,商君作為是立信於民,這文信侯如此舉動,卻是所為何來?一部書萬民斟酌,自古幾曾有過?那諸子百家法墨道儒,皇皇典籍如滿天羣星,誰個教老百姓斟酌過?再説,老百姓有幾個識得字,能斟酌個甚,只怕能聽明白的都沒幾個。要老百姓説好,除非你在書裏替老百姓説話,否則誰説你好?噢,方才那個布衣士子唸了幾篇,都是替老百姓説話的。怪道萬民斟酌,圖個甚來?還不是圖個民心,圖個公議。可是,赫赫文信侯權傾朝野,希圖這庶民公議又是為甚?列位看官留意,老秦人原本木訥厚重,商鞅變法之後的秦人,對法令官府的篤信更是實實在在;凡事只要涉及官府,涉及國事,秦人素來都分外持重,沒有山東六國民眾那般議論風生火熱。荀子入秦,慨多多,其中兩句評判最是紮實:“民有古風,官有公心。”要使民眾聽從一書之説而懷疑官府,老秦人便要先皺起眉頭揣摩一番了。今這一字千金,不像徙木立信那般簡單,小心為妙。世間事也是奇特,若蔡澤不説,老秦人還圖個熱鬧看個希奇,盡情地呼喝議論;蔡澤氣昂昂一宣宗旨,萬千人海一時倒有了忐忑之心。

“天下文章豈能無改?在下來也!”陡然一聲破眾,人海一陣騷動叫好,譁然閃開了一條夾道。

一個紅衣士子手持一口長劍,從人海夾道赳赳大步到了大牆之下。蔡澤走下石礅,遙遙一拱手道:“敢問足下,來自何國?高名上姓?”紅衣士子一拱手,昂然答道:“魯國士子淳于越,孟子門下是也!”蔡澤不失笑道:“魯國已滅,足下寧為逸民乎?子當楚人或齊人才是。”紅衣士子斷然搖手:“世縱無魯,民心有魯!綱成君何笑之有?”蔡澤搖搖頭不屑與之爭辯地笑了笑,虛手一請道:“此非論戰之所,足下既有正誤之志,請做一字師。”

“校勘學問,儒家當仁不讓。”淳于越冷冷一笑,一步跨上石礅,劍指白布大牆“諸位且看,此乃《仲秋紀》之《論威篇》,其首句雲:‘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治亂安危過勝之所在也。’可是如此寫法?”

“正是!”周邊士子同聲回應。

“在下便改這個‘義’字!”淳于越的劍鞘不斷擊打着白布大牆“義字,應改為禮字!萬事之紀,唯禮可當。孔夫子雲: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也。禮為綱紀,決然不可變更。以義代禮,天下大道安在!”人羣卻是出奇的冷漠,沒有拍掌,沒有叫好,紅濛濛混沌天空一般。淳于越一時驚愕,頗有些無所措手足。突然,一個白髮老者高聲問:“敢問魯國先生,你説的那個禮,可是孔夫子不教我等庶民知道的那個禮?那句話,如何説來着?”

“禮不下庶人!”有人高聲一應。

“對對對,禮不下庶人!”老人突然紅了臉,蒼老的聲音顫抖着“萬千庶人不能禮,只一撮世族貴胄能禮,也做得萬事之本?啊!”

“説得好!老伯萬歲——”眾人一片鬨笑叫好,人索罵將起來:“我當小子能拉出個金屎,卻是個臭狐子話!”

“直娘賊!禮是甚?權貴大槌!”

“孔老夫子好陰毒,就欺負老百姓!”

“還孟子門下,還魯國,光腚一個,醜!不睬!”

“鳥!還來改書,回去改改自家那物事去!”一片哄哄然嬉笑怒罵,淳于越羞愧難當,黑着臉拔腳去了。

“好!民心即天心,評判得當!”蔡澤分外得意,長笑一陣,高呼一聲:“《呂氏秋》人皆可改,山東士子猶可改!”又吩咐下去,教門客們站上石礅,齊聲高呼:“《呂氏秋》人皆可改!山東士子猶可改!”蔡澤本意,是明知山東士子多有才俊,只有山東士子們服了,《呂氏秋》才能真正站穩基,所以出此號召之辭。但是,這句話此時在萬千老秦人聽來,卻認定這是對六國士子叫陣,不由分説便跟着吼了起來,一時聲連天,要將大咸陽城掀翻一般。如此直到過午,直到暮,再也沒有一個士子來做一字師了。

將燈之時,一個錦衣門客匆匆來到南門,擠到了蔡澤身邊。

門客幾句低語後,蔡澤大為驚愕,立即登上軺車淹沒到紅光紫霧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