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91克朗克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7月17,共和軍第十九集團軍直撲澳洲北部的通要地克朗克里,這支來自遼東的英雄部隊歷經在遼東、朝鮮半島及本數次大的戰役,可謂戰功累累,如今已經成為共和軍中的王牌之一。

第十九集團軍是首批進行機械化步兵師改編的部隊之一,其步兵師重新改編為三團制的機械化步兵師,新編制的機械化步兵師中都配備有一個坦克營,擁有78輛坦克,52輛裝甲車、90門大口徑火炮和1480多輛各式車輛,其機動作戰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都比原來的步兵師有了較大的提升。

但同時鑑於裝甲師的編制過大,實戰中造成反應速度較慢,裝甲師進行了縮編,每個裝甲師下轄三個裝甲團和一個裝甲偵察營,這樣第個裝甲師現在裝備有258輛坦克和86輛裝甲車,54門自行榴彈炮,36輛自行反坦克炮以及其它各種車輛1460輛,其裝備的坦克數量與原來的輕裝甲師大體相當。

第十九集團軍目前下轄有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機械化步兵師,擁有670多輛坦克和270多輛裝甲車,另外還配屬有一個陸航師。與第十九集團軍一同進軍的第28、29和51集團軍卻各轄有一個裝甲師,每個集團軍只有不到400輛坦克。

蔚藍的天空一片晴朗,北澳的冬天氣候涼,在起伏綿延的荒原上,數百輛戰車捲起漫天的黃塵。發動機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這一大片戈壁荒原上亙古的寧靜。

第452裝甲團58輛坦克、26輛自行反坦克炮和28輛步兵戰車排列在預定的出發地前方,這些戰車的後面是裝甲團310多輛六輪卡車、吉普車和40多輛摩托車。機械兵們正檢查車輛的發動機、轉動系統等易損部位,作着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坦克兵魏吉延躺在戰車的蔭涼裏,手裏在擺着一支繳獲的斯密斯?韋森手槍,在嘴裏嘟嘟囔囔着:“只分配給這麼一水壼水,到了戰場上是不是會被渴死?他孃的!”

“有水不算不錯了,聽説了嗎?昨天集團軍的補給車隊在達賈拉遭到了空襲,那條我們來時經過的土公路變成了一片火海,我還擔心我們今天會沒有柴油。這樣只好在這片沙窩子裏繼續趴窩!”駕駛員謝文軒滿臉帶着jiān笑。

“牛b哄哄的第4騎兵師昨天在克羅伊登打了敗仗,聽説損失不小…”這時車長殷浩從指揮車方向走過來,揮了揮手對他們説道:“上車,準備出發!”士兵們從車身下面爬了起來。慢騰騰地從敞開的艙口爬進瀰漫着油氣味的坦克車體內。但卻沒有關閉艙蓋。

東方依舊炮聲隆隆。在二十多公里之外,第十九集團軍已經和敵人上了火,天空上一羣轟炸機從頭頂掠過。發出隆隆地響聲,向着前面的戰場飛了過去。

隨着命令的下達,共和軍第51集團軍從克里克朗南部,向敵人的側翼開始了進攻。

對於裝甲部隊而言,有的時候,因機械的原因造成的損耗甚至要比在戰場上的損失還要多,在一個星期的戰鬥中,第452團損失了共20輛坦克,其中只有7輛是在戰場上被擊毀,而剩下的13輛則是因為機械故障,不得已送回到後方的坦克修理廠。

由於各種原因,目前第51集團軍只剩下了280多輛坦克和不到100輛裝甲車,即便是如此,這些戰車在遼闊的澳北荒原上展開時,仍然能夠向着敵軍十幾公里寬的防禦正面展開突擊。

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在到處都是礫石的戈壁上顛簸前進,上下起伏,巨大的鋼鐵身軀在曠野上時隱時現。柴油發動機發出轟鳴,每輛戰車身後都在冒着黑煙,然後被它們所揚起的漫天黃塵所淹沒。

這些戰車高強度的鋼製履帶在土地上發出刺耳的嘎嘎聲響,卻毫不遲疑地衝向十多公里之外的敵軍防禦陣地,從遠處發過來的炮彈在這些黃塵中間不斷爆z,掀起更多的塵土。在這一團團火光中,共和軍的裝甲部隊冒着炮火在不斷接近着敵人的防衞陣地。

戰車行駛在這廣闊的荒原就如同在浩瀚的大海軍一般,車外是一望無垠,如波般不斷起伏的黃沙丘。楊茂臣轉動着車長周視鏡,除了十多公里外一道綿延的黃塹壕,似乎沒有別的目標。在戰車兩側都是友車揚起的漫天黃土,但前方的一道沙丘後面似乎有些異樣,他連忙把觀察鏡對準目標,迅速把放大倍率調到最大的12倍之後,在那道沙梁後面半掩着的物體出現在朱晨風的視線中,赫然是一輛偽裝的十分隱密的坦克炮筒。

“報告103,報告103,我是226,前方11點方向,發現敵方坦克,距離6500!”楊茂臣抓起話筒,向連長報告着最新的情況,目前這個距離,雙方都在對手的有效程之外。共和軍這方面坦克的行動速度慢了下來。這個地方在攻擊前是偵察營曾經經過的地點,很明顯,敵人利用天亮之前的一段時間把坦克陣地又向前挪了2公里。

由於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會給坦克部隊造成很大的威脅,無論是美澳聯軍還是共和軍都在戰車的偽裝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僅是塗裝,還有地貌所設置的各種偽裝網,在高空飛行的偵察機很難發現已經隱蔽的戰車部隊。

大約三分鐘之後,共和軍這方面的炮兵即開始向被發現的敵軍坦克陣地進行火力覆蓋,當美軍察覺到他們被發現之後,那些隱蔽在山丘後面的美國坦克出動了,滾滾的黃塵浮現在地來線上,數百輛坦克揚起的煙塵幾乎籠罩了小半個天空。

負責美澳聯軍側翼防守的第十七裝甲師一次把他們所有的戰車都投入到了戰場。

“天哪,好多的坦克!中間的是他們的潘興式…”做了近五年的坦克兵,楊茂臣也從來沒有見過敵人如此多的坦克羣,在東北或是本,敵人的戰車本不是共和軍的對手。但這一次,三百多輛美式坦克竟然如同狼羣一樣面撲來。

雙方在不到1000米的戰距離上展開了一場近乎搏般的戰鬥,美第十七裝甲師320多輛坦克與共和軍第五十一集團軍280多輛坦克在克里克朗以西約十六公里的曠野上展開了一場坦克大戰。

隨着戰鬥的持續,作為預備隊的第二十九集團軍三百輛坦克也趕到了戰場,而敵人也將第十四裝甲師和澳大利亞第25裝甲旅也遣上了戰場。而與此同時,第十九集團軍和第二十八集團軍也與美第1、第10裝甲師和軍第五戰車師團、澳大利亞第27裝甲旅共800多輛坦克展開戰。

而在天空中,雙方各出動了800多架作戰飛機,7月17這一天,作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陸空戰鬥,必定會永遠載入史冊。

戰場上炮火紛飛,雙方的坦克縱橫錯,有時甚至會互相沖撞在一起,雙方被擊毀或是炸燬的坦克遍地都是,在戰場上冒着黑煙。在克里克朗南部,美國人裝備的潘興式重型坦克並不多,只有110多輛,而共和軍方面,最新的豹式坦克也只有90多輛,雙方投入的主要力量還是35式和謝爾曼坦克。但在西部防線,共和軍第十九集團軍和美裝甲1師都裝備了雙方最新的主力戰車,在這片戰場,成了豹式坦克和潘興式較量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