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十九暗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蔡元培來找林鑠,説他手下愛國學社的十多名學生被租界巡捕房捉了去,請林鑠設法疏通關係予以搭救。

林鑠是通過張元濟與蔡元培認識的,由於1902年南洋公學發生**,學生們因不滿學校當局的管理,紛紛退學。作為學校老師的蔡元培站到了學生一邊,帶着退學學生離開了南洋公學,從而自己組建愛國學社。

由於經費困難,蔡元培就通過人四處去拉贊助,林鑠就是這個時候認識了這位後來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出於對這位“北大之父”的尊敬,林鑠給了愛國學社很大的資助。

愛國學社由於學風ziyóu,加之從本回來的吳稚暉等人鼓動,漸漸成了國內第一個“革m團體”這些人以《蘇報》為據地,不斷地鼓吹“排滿革命”章太炎在《駁康有為論革m書》中公然罵光緒皇帝為“戴湉小丑,不辯稻粟”鼓吹“非得革m,不可不革m”而鄒容在《革m軍》中更是鼓動“殺盡滿人方罷手”從南洋陸師學堂退學的章士釗則在報上説革m就是“殺人主義”結果《蘇報》被查,由於事先租界當局通風報信,《蘇報》案主犯紛紛藏匿或是跑到本,最終只捉到了自投羅網的章太炎和鄒容。清zhèngfu想把章太炎和鄒容引渡受審,預判了兩人“斬立決”可是租界當局不準。

最終《蘇報》案成了晚清史上頗為奇特又很有代表的一個案件,這是以一國zhèngfu為原告,以本國國民為被告,由設在租界的中外聯合審判機構“會審公廨”共同審理的特殊官司。

最終章太炎和鄒容兩人以誹謗罪被判處三年和兩年監,經過長達十個月漫長的審判過程,國人從案件的審理中見識到了什麼是言論ziyóu和思想ziyóu。

《蘇報》案的審理還徹底的把滿清朝廷的虛弱本質暴無遺,章太炎和鄒容兩人一舉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自此,不管懂不懂得“革m”的人都以談論“革m”榮,反正也不會殺頭,套用魯迅先生寫的一句話就是“連阿q都要和假洋鬼子爭一爭革m的資格”這起案件剝去了滿清朝廷最後一塊遮羞布。

蔡元培在《蘇報》案後躲到了青島,愛國學社被迫關閉,愛國學社的學生分成了四撥,一批進了林鑠創辦的上海商船學校,一批去了本留學,一部分人進了馬相伯開辦的震旦學院。其後由於天主教會想把震旦學院變成教會學校,學生們選擇了退學,跟着馬相伯重組復旦公學。對於這個後世著名的高校,林鑠決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沽名釣譽時機,由他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復旦公學在楊樹浦原來陳益如試種煙苗的農場開學,林鑠和張謇成了復旦公學的主要出資人。

愛國學校剩下的最後一批人搬到了公共租界的餘慶裏,繼續革m。

本回來的“橫濱暗殺團”成員楊篤生、蘇鵬、何海樵等人也移師上海,與他們會合,他們要組建規模更大的“上海暗殺團”蔡元培在青島躲了幾個月後又回到了上海,這位清朝的瀚林現在成了個徹頭徹尾的“革m者”在他的鼓動下,原來愛國學社的張繼、王小徐、孫毓筠、劉師培、章士釗、鍾觀光俞子夷等人都加入到暗殺團中,蔡元培還給暗殺團起了一個比較好聽一點的名字――愛國協社,蔡元培成了暗殺團的領袖。

暗殺團成立,楊篤生、張繼、何海樵、周來蘇等人前往běi,準備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刺殺慈禧。

可惜,這幫人在běi呆了半年,卻連慈禧的影都沒見着,西太后本就深居簡出,即使出行,也是一大幫儀仗護衞,哪容得上閒雜人等湊到近前。眼見川資告罄,一行人只得打道回府,返回上海。

隨後暗殺團又在江寧謀刺新任的軍機大臣,正在江南巡視為北洋新軍撈錢的鐵良,也是無功而返。

這回,他們把目標對準了在上海租界當寓公的原廣西巡撫王之

王之在當時被稱為頭號賣國賊,他為了鎮壓廣西民變,不惜引法軍入桂,而且將廣西的鐵路路權和採礦權全都賣給了法國。王之因國人的抗議而被朝廷免去了廣西巡撫一職,但還不甘心。

《蘇報》案的始作傭者也是這個王之

1904年11月19晚,位於上海鬧市的金谷香蕃菜館,象往常一樣熱鬧、嘈雜,忽然一個衣着講究的胖子在穿着青衫的僕從護擁下,從二樓匆忙跑下,抱頭鼠竄。

一行人逃出了餐館大門。

“狗賊,哪裏跑!”突然,門前的路人間衝出一位壯漢,一把抓住了正在逃跑的胖子身上的馬褂,右手的槍口頂住了胖子的腦袋。後邊的隨從傻了眼,那胖子‮腿雙‬一軟,似要跪地求饒。

“賣國賊,我現在代表四萬萬中國人對你執行槍決,去死吧!”壯漢一聲高喊,隨後扣動手中的槍機。

金谷香門前的路人吃驚地看着這一幕,有人認得那胖子,不住叫好:那不是王之那個國賊嗎?該殺…

咔!

槍聲沒響。

啞火了?開槍的好漢意識到出了點問題,回抓着王之的左手拉動槍機,上膛之後,再扣,還沒響!

已經閉上雙眼等死的王之終於醒悟過來,掙了那好漢的控制拼命向自己的馬車跑去。

“救命啊!”王之鑽到馬車底下大聲呼救。

王之的手下也反應過來,一擁而上,把好漢按到了地上,那支破槍也被奪去。

大批印度巡捕聞訊而來,口中的哨子聲響成一片。

好漢被巡捕們帶到了巡捕房,巡捕帶着王之及其隨從進到金谷香指認刺客的同夥,同來的暗殺團其他人混在人羣中棄槍逃走。

刺殺雖然失敗,但開啓了革m黨暗殺的先例:漢jiān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拿着那把破槍指着王之的好漢叫萬福華,一時成了人們稱頌的英雄。

章士釗是自投羅網。

萬福華被捕,他去到巡捕房探望,對於位於四馬路上的公共租界總巡捕房,他倒也輕車路,當初《蘇報》案時,他沒少去探望在關在裏面的章太炎和鄒容。

但他本沒想到這次跟前次不一樣。

《蘇報》的時候,英國總巡捕認為愛國學社的反清演講宣傳是合法行為,公民的言論是應當受到保護的。當時巡捕房對這些革m黨可以説是睜隻眼閉隻眼,你就是從他面前走過,也只當是沒看見。

章士釗以為這次還和上次一樣。

但這次真不一樣。

萬福華手拿兇器,持械殺人,這可是嚴重的刑事案件。

萬福華是條好漢,聲稱刺殺王之完全是出於個人義憤,對於王之指認的同夥概不承認,餘話絕不多説。

巡捕房正因萬福華不開口,追查無門,但王之指認還有同夥,正在發愁。

章士釗一大早就自動送上門來。

巡捕們立即扣押了章士釗,隨便一問,章士釗隨口就説出自己住在慶餘裏8號。

章士釗自己的住處藏着章太炎、鄒容的《革m軍》和剛剛印刷出來的陳天華所著《猛回頭》、《警世鐘》等數千冊,他有自己的苦衷,但卻把暗殺團的總部説了出來。

捕頭據章士釗的回答,派華捕和紅頭阿三共五人,到餘慶裏核查。

於是住在餘慶裏的暗殺團成員除楊篤生一人跑了出來,其餘全部被捉,其中還包括剛從湖南跑出來的華興會首腦黃興。

好在租界當局和大清官員不怎麼溝通,王之雖然向上海道袁樹勳檢舉這些被租界當局捉住的革m黨,袁也曾向租界當局涉過要引渡這些革m黨受審。好在這些黨人取了《蘇報》一案的教訓,大都用的是假名。

租界當局沒有發現這些人犯有前科,所以袁樹勳也沒怎麼放在心裏。

逃出來的楊篤生去找蔡元培設法搭救同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