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觀察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隻藍翅膀的椋鳥驚恐不安地站在一處殘破的牆壁上,炮彈早已把房子炸燬了,到處是殘垣斷壁,被打死的士兵和炸死的牲畜以各種姿態倒伏在冰冷的土地上。大戰過後的布哈拉城幾乎找不到幾處完整的房子,一處似乎原來是富人家的花房的地方,被炮彈炸飛的鮮花還帶着鮮豔的綠,但在到處是硝煙的雪地上迅速地枯萎、凋零。
城中幾處用鐵絲網圈起來的戰俘營裏滿了衣衫襤褸的被俘蘇軍官兵,這些士兵垂頭喪氣,表情呆滯,滿臉的沮喪。曾經令整個西方世界都為之恐懼的紅帝國數十萬大軍,竟然在中國人的攻勢面前,迅速地土崩瓦解。在一個月的中亞反擊戰役期間,蘇俄軍隊在共和軍的鋼鐵洪面前顯得毫無還手之力,整個戰局一直牢牢掌控在中國人的手裏。”布哈拉城中一處由共和軍西北戰區提供給外**事觀察員和記者居住的臨時營地裏,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喬伊斯把鋼筆放在了用楊木拼成的簡易木桌上,使勁了凍得發紅的雙手。
“肖恩,有什麼特別的消息嗎?”這時範弗里斯特少校掀起門簾從外面鑽進了帳篷,摘下頭上的軍帽扔到了桌子上“該死的中國佬,他們拒絕了我去前線的申請!”
“這很正常,亞歷山大,他們正和英國人打仗,而我們都是説英語的,不是嗎?”喬伊斯轉過身來,安着這個美軍少校。
“而那些德國或是意大利使館的武官們卻被允許前往正在戰的區域,他們在歧視美國人!”範弗里斯特依然怒氣衝衝,“少校,這不是歧視,而是敵視!”喬伊斯冷靜地説道“你不覺得自從中國人贏得了東南亞的戰爭後,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
“嗯,這一點能覺到,最近史密斯中校似乎對於蒐集共和軍方面的情報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範弗里斯特説道“中國人的武器很先進,俄國人本無法阻止,如果他們願意,似乎應該很容易就能夠翻越烏拉爾山脈,消滅那個惡的紅帝國,他們的裝甲部隊很容易就讓人聯想起當年蒙古人的無敵鐵騎。”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似乎對英國人更興趣一些,我覺得共和軍會在將俄國人逐出中亞後,揮軍向南。”喬伊斯説道“法國人正在謀求如何體面地退出戰爭,不願意向遠東再派出軍隊,聽説張伯倫zhèngfu也正在尋求和談的可能,以便能設法保住其在印度的領地。這場戰爭只進行了一年半,當初誰能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實際上還是有人對此有着清醒的認識,英國廣播在遠東的記者托馬斯在英國人對華宣戰後,就曾預言這場戰爭對大英帝國而言是個災難,英軍將會遭受恥辱般的失敗,從而失去整個亞洲,甚至是澳大利亞。”範弗里斯特説道“實際上在戰前的軍事評估報告裏,沒有軍事人員能認為英國人能獲勝,但也沒有人能預料到英法聯軍會如此不堪一擊。亞內爾將軍就提醒過英國人應當警惕共和海軍有可能發動對樟宜海軍基地的突襲,就象本人在俄戰爭時所做的那樣,這是一種最省事的方式。”兩人正在聊天,這時希普中尉走了進來“兩位不去吃飯麼?那些德國佬和黑手黨徒已經從前線回來了,也許大家在就餐時能得到些有用的東西。”
“好吧,我們這就過去。”範弗里斯特伸手在桌上拿起軍帽,站起身來説道。
在營地zhōngyāng支着一個很大的草綠棉帳篷,是共和軍專門設在這裏的餐廳,到布哈一線的外國觀察團和記者們一般都會取到這裏互相彼此的看法,也是各國情報人員喜歡呆的地方。
馮·托馬中校是個小個子的爾曼人,長相和他們的那位領袖頗有些相似的地方,作為德國使館的武官,他和美國使館的二等武官範弗里斯特在běi的時候就已經相識。各國的武官們在一起聚會,相互刺探對方的情報,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嗨,威廉,聽説你剛從炮火紛飛的戰場上回來,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範弗里斯特端着盛着飯菜的金屬託盤坐到了托馬的面前“戰鬥還算烈麼?”
“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俄國人早已崩潰,成羣結隊飢寒迫的俄國潰兵走出沙漠,然後乖乖地被攔在面前的中國人收容,只有零星一些地方會發生小規模的戰鬥。”托馬抬起頭來,把一小勺摻了少許碎的土豆湯喝進嘴裏“中國人的坦克給我很大的震驚,它比我以前見過的任何坦克都要大得多,若是放在西班牙戰場上,會成為一種無敵的武器,俄國人拿它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它們很強嗎?”範弗里斯特説道“據我所知,各國坦克在西班牙戰場上運用的償試都不是很成功,陸軍中甚至有人認為它真正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真的十分強大,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令人想象…”托馬説到這,見到一個有些禿頂,大腹便便但身材高大的歐洲人和喬伊斯也端着盤子走了過來,於是笑着同兩人打了招呼,然後向範弗里斯特作了介紹:“羅伯特·舒曼,《人民觀察家》報駐遠東的首席記者。”範弗里斯特笑着打了招呼:“我們認識,很高興見到你,羅伯特。”
“嗨,實在沒有地方坐,只好到你們這邊擠一擠了。”舒曼説道。
話題被轉移到了歐洲,法國內閣倒台了,張伯倫的子也不好過,英法德意四國聯手,在慕尼黑一起出賣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國馬上就要併蘇台德地區。
這些似乎在修正由於《凡爾賽條約》而加給德國人的不公正待遇,這更加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至少在德國人眼裏,他成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英明領導者。
和共和中國相似,元首把德國人民都組織了起來,使每一家人都有飯吃,不至於受到失業的困擾。青年每在接受訓練,使國家經濟從破產的地步重新變得生機。
“元首帶領我們重新找回了自信,現在青年們都在自覺也接受訓練,沒有人上街鬧事,整個德國都給團結,人民都到很快樂,不是嗎?”對於喬伊斯對德奧合併和德國經濟軍事化提出的質疑,舒曼反駁道。
“是的,和中國人所走過的道路很相似,國家對於經濟的管控相當嚴格,但整個經濟軍事化的後果就是和中國人現在所做的一樣,走向戰爭。”喬伊斯説道“從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開始,中國的經濟重點就開始轉向軍事工業。他們需要一場戰爭,本來是針對本人的,否則如此龐大的軍事工業會將整個國家拖垮,英國人的愚蠢,正好給了一個他們挑起戰爭恰當理由,其實他們早就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