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6.裝瓶變法的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條之陰論甲午戰爭中國損失太大,面子上也過不去,梁啓超先生講“華夏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這一仗可把中國人打醒了。我們為什麼敗給小本,有人開始琢磨,因為我們的變革沒有肥本,小本除了人種不能變,其他全變了,完全西化。咱們是一點皮“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入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得,現在火器跟人家一樣,還幹不過人家,而且乾的還不是歐洲,是它的學生本,跟老師打就更打不過了。這樣來,中國人認識到,制度也得變革,所以有了戊戌變法。

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中華民族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危險。但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被破壞,大量的勞動力市場湧現,朝廷為了擴大税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標誌着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經濟政策—從商軼變法開始的重農抑商政策開始改變,與世界接軌,資產階級活躍異常。

19世紀60年代,由於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人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出現早期維新思想。王韜、鄭觀應在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文化上興辦學校。

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政治上實現君主立憲,突破了洋務運動的思想主張。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只是就事論事。

有行動的是康有為、梁啓超這幾位。他們的思想為變法做了理論準備,主要是:第一,開辦學堂,即廣州的萬木草堂。萬木草堂主要講授中國數千年來學術源、歷史政治沿革得失,涉及西方國家歷史、政治,也注重體育和音樂。萬木草堂創辦之初,康有為就主張“前人之窠臼,開獨得之新理”草堂的命名,就有培植萬木、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的意思。

1891年3月,康有為撰寫了《長興學記》作為萬木草堂學規,以《論語》“志丁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為綱,對學生施以德、智、體教育。在德育方面,康有為提倡厲節、慎獨、主靜、養心、檢攝威儀、敦行孝佛、崇尚任恤、同體飢溺等傳統道德修養,其中的內容仍然沒有離封建教育,但他的目的則在勵氣節,發揚神,從而讓更多的國民發憤圖強。在智育方面,當時萬木草堂開設四種課程:義理之學、經世之學、考據之學和詞章之學。義理之學,包括孔學、佛學、周秦諸子之學、宋明理學、泰西哲學等;經世之學,包括有政治原理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國政治沿革得失、政洽應用學、羣學等;考據之學,包,}中國經學、史學、萬國史學、地理學、數學、格致學等;詞章之學,包括中國詞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這些課程,雖然還是以傳統的學術為主幹,但與當時專學八股,帖括詞章的傳統學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體育方面,除規定上體育課之外,康有為又將體育與習禮結合起來,離體育於禮儀音樂之中,並舉行兵擊練習。在弟子們的幫助下,康有為編着《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託古改制,宣傳今文經説,鼓吹變法維新。起初有學生不滿20人,後增至l00多人,培養出一批著名的維新變法人才,其中梁啓超、麥孟華、徐勤等成為戊戌變法的骨幹。1894年康有為赴北京參加會試,學堂刊貧停辦。1896年後又有短期講學活動。由於萬木草堂明確提出中體西用為辦學宗旨,而且採用中西並重的教育內容,對當時的書院教學影響很大。後來梁啓超在湖南主講時務學堂時,基本上承襲了萬木草堂的辦學神。

第二,康有為把西方政治資本主義學説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資本主義維新派進行變法的理論基礎。

第三,梁啓超在《時務報》發表《變法迪議》,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指明變法有四條途徑:其一,像本,自變;其二,如突厥,他人執其權而代變者也;其三,如印度,見並於一國而代變者也;其四,如波蘭,見分於諸國而代變者也。吉凶之故,去就之間,其何擇焉?主張學習本,迅速變法,避免印度、波蘭那樣亡國的命運。

第四,發動“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1895年李鴻章跟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簽完字之後需要兩國的皇帝批准,加蓋玉璽,用璽之後才能生效,當時本給的期限是十天。消息傳來,康有為正好在北京參加會試,聯絡各省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聯名給皇帝上書,康有為在上書裏説:“聞本索償二萬萬,是使我臣民上下三歲不食乃能給之。若借洋債,合以利息扣折,百年亦無償理,是自斃之道也。與其以二萬萬償本,何如以二萬萬外修戰備,內變法度哉!”聽説本要賠2億,我們從上到下上至老佛爺,下至小百姓,勒緊褲帶三年不吃才能給它。要是向洋人借錢,不曉得幾時能還清,這是死路一條。要是這兩萬萬自個兒花多,你賠它幹嗎?所以康有為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四項主張。

拒和就是拒不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提議遷都到西安去,那個地方離大海遠,周秦漢唐歷代興王之地,小口本登陸一定到不了那兒。練兵,練20萬梢兵,拿兩億兩銀子練兵、買武器,跟小本再決一死戰。變法“竊以為今之為治,當以開創之勢治天下,不當以守成之勢治天下;當以列國並立之勢治天下,不當以一統垂裳之勢治天下。”康有為引經據典,説《易經》裏頭説了:窮則變,變則通。董仲舒也説了,為政不調,甚者更張,乃可謂理。要是祖宗的法不能變的話,那麼世祖何嘗沒有變太宗皇帝的法?要是用八貝勒的舊法治天下,那我消朝怎能夠長治久安呢?不變法而割祖宗之弧士,到最後亡國,與變法而使宗廟得以繼續,孰輕孰重,孰得孰失,皇上必能分辨的。康有為用古聖先賢、列祖列宗的例子説明變法的合理。這一封上書,皇上是看不到的。朝廷的法度是京官四品以上,地方宮三品以上,才有權上摺子。否則全國那麼多官員,人人給皇上上摺子,皇上不得看吐血?清朝每一代皇帝有這種專摺奏事權的官員就三百多個人,三百多人一天給皇上上一折子,三百多份摺子皇上從早看到晚,你老百姓上摺子那不可能。通政使司衙門拒絕代奏,所以皇上沒看到。但是此文在報紙上一發表,康、梁火了,成了知識分子的偶像,一夜躥紅,名震天下。

第五,創辦《中外紀聞》。《中外紀聞》是資產階級早期政治團體的機關刊物,它登載一些格致是有用的書,探討萬國強弱的原因,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議。在中國近代政抬史、新聞史上有一定地位。後來,這份刊物成為維新派的重要典論期刊,其前身是《萬國公報》,由梁啓超、任大燮任七編,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萌芽。該報的出版使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漸知新法的好處,為改良派政治團體的建立月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六,成立強學會。又稱強學書局,或譯書局。人會者眾多。袁世凱曾捐銀人會。帝師李鴻藻、翁同纂等也予支持。李鴻章也願捐銀2000兩人會,因簽訂《馬關條約》名聲不好,遁到拒絕。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人強學會。北京強學會成立之後,康有為立即南下南京,遊説兩江總督張之。11月上海強學會成立,1896年1月12刊《強學報》,提出開議院的政治主張,倡導維新變法。強學會之後,各地也紛紛組織會社,有湖北質學會、廣州聖學會、湖南南學會、廣東粵學會、蘇州蘇學會、陝西味經學會,上海有不纏足會、農學會、譯書會、蒙學會等。強學會已具有現代政黨的雛形。

第七,同封建頑固勢力論戰。論戰中的封建頑固勢力,包括洋務派。論戰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中心是要不要讓資產階級參與政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代替君主專制制度。維新派同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是近代史上維新與守舊的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鋒。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封建思想的束縛,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第八,德國強佔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光緒帝,迅速變法。康有為跟皇上講,説現在是“萬國報館,議論沸騰,鹹以瓜分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海內驚惶,亂民蠢動瓜分豆剖,漸機芽,愁難具回惶,不知死所恐自爾後,皇上與諸臣雖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自台灣割讓後,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好究生心加以賄賂昏行,暴亂於上,晉役官差,整亂於下,亂機遍伏,既無強鄰之,揭杆斬木,已可優危。”瓜分豆剖,這個時候漸機芽,德國能佔膠州灣,後來法國就能佔廣州灣,英國就能佔威梅已,意大利都想租三門灣,中國面一比被瓜分,面臨着嚴重的外患。同時老百姓內亂,要造反了,所以面臨着內憂外患,皇上需要迅速變法。在上書中,康有為圍繞召開國會、定憲法的主張,進一步提出變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親自主持大計,宣佈變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變法的具體方案和步驟,依次推行,是中策;責成督撫在各省實施新政,是下策。當時康有為中了進士,六品工部主事,閒衙冷曹一個小官,皇帝見他不行,不符合規矩,皇上給他專摺奏事權,你雖然見不着我,你可以給我上摺子,你不是讓我變嗎,咱們怎麼變,大變?小變?所以康有為給皇上上了一個《應詔統籌全局折》,我奉皇命統籌全局給你來這麼一個摺子。

第九,1898年,康有為起草《應詔統籌全局折》,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在這份摺子裏,康有為寫道:“今夭世界上的守舊國家,沒有不被分割,不亡國的。被人家割了土地被人民推翻的有波蘭;有撈權撈利被舉事而亡的緬甸;有亡盡士地,人民還是人民,國家不過徒有虛名的越南;有收利權而後亡的印度;有自己握其權利而慢慢被分割最經亡國的士耳其、埃及。我朝今天沒有士,沒有兵,沒有糧晌,沒有船隻,沒有軍械雖名為國,而土地鐵路、輪船,商務、銀行,只要聽到洋人一聲命令,任憑取之。雖然形式上沒有亡國,實際上國已經不存了。以後會是怎樣,我不忍心説。看世界各國,都以變法而自強,守舊而亡國。以你皇上的聰明,看各國的形勢,變則保全,不變則亡,大變則強,小變乃亡。”康有為還進一步分析“今之部寺,率皆守舊之官,驟與改革,勢實難行,”所以主張‘既立制度局總其綱,宜立十二局分其事門,設立法律局,度支局,學校局,農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務局。遊會局,陸軍局,海軍局。康有為在機構設置上的提法讓陳舊的中國耳目一新。康有為對當前一番形勢的分析,看得光緒小皇帝很害怕,想想也崖道理。老康的話句句説進了皇帝心裏。

第十,成立具有資產階級政黨質的保國會。1898年4月12,保國會在北京成立,擬定《保國會章程》三十條,主要內容是:“以國地製,國權削,國民口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講求變法、外、經濟,以協助政府治理國家。規定在北京、上海設總會,各省、府、縣設分會,時已略具政黨規模。共集會三次,意在集羣策、羣智、羣力,發憤救亡,推動維新運動。接着,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相繼組織。保國會的成立,使頑固派與維新派的鬥爭更加化。頑固派大罵康有為信越妄為,非殺頭不可,攻擊保國會保中國不保大清,名為保國,勢必亂國。光緒帝力康有為,所以保國會雖然連遭劫奏,但未被查

甚微之成效康有為的維新思想體系對中國思想界是一種強有力的刺。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開始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定國是沼》是光緒帝頒佈的改革綱領。

詔書中説,數年以來,中外明主,講求時務,多主張變法自強。我今天在詔書中説的,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刁、學堂,都是經再三審定,覺得成以後才打算實施的,但是這畢竟是從未有過的新鮮事,對它的評論肯定是莫衷一是。有的人老成憂國,以為必須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新法必當摒除。試問今時局都這樣了,國勢是這種狀況,如果仍用不練的兵,有限的錢,沒有實學的人,在強弱明顯,貧富懸殊情況下,能對抗外夷的堅船利炮嗎?國家大計要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最終的結果肯定就是門户紛爭,相處如同水火,走宋朝、明朝的老路子,對於狀況的改善一點用都沒有。最後皇上對眾臣給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各王公大臣努力向上,發憤圖強,用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本,博採西學多多務實,改變空談的弊。專心致志,益求,不要只學皮,空説大話,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詔書沒什麼意思,頒佈詔書的儀式十分隆重,歷史上叫做窗金鳳頒詔口。在進行頒詔儀式時,工部2。要預先在天安門正中垛口設置備有黃案的宣詔台,並準備好“金鳳朵雲”金風朵雲是漆成金黃的木雕鳳凰和雕成雲朵狀的木盤。捧接詔書的官員和宣讀詔書的官員衣冠楚楚,恭候在那裏。詔書放在太和殿黃案上,皇帝蓋上御璽後,經過一套繁瑣的禮儀,由禮部尚書用雲盤承接詔書,捧出太和殿,空互放到午門外的龍亭裏,然後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拾到天安門城樓上,再將詔書放在宜詔台的黃案上。宜詔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讀詔書。這時,只見天安門下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和省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禮。

詔書讀完,由奉詔官把詔書卷起,放在木雕的金風嘴裏,再用彩繩懸吊金鳳從天安門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樓下早有禮部官員雙手捧着朵雲樣的盤子,等在那裏,這樣,金鳳嘴中的詔書也就落在雲盤中了,此舉稱為“雲盤接詔”接詔後,詔書仍要放回天安門前的龍亭內,然後由黃傘蓋、儀仗、鼓樂為前導,浩浩蕩蕩抬出大清門,送往禮部衙門。這時,禮部尚書早已從長安左門快步回到禮部衙署門前跪詔書,並將詔書恭敬地放在大堂內,行三跪九叩禮。隨後,用黃紙餐金寫若干份,分送各地,頒告天下。刀詡書的頒佈標誌着戊戌變法開始。

政府准許官民上書言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特權。官民上書言事是好事,皇上就靠三百多人向他彙報外面情況,他基本上兩眼一抹黑。光緒皇帝並非庸君暗主,就是膽小懦弱一點,也算得上是少年早慧,受過良好的教育。結果他讓人蒙成什麼樣子皇上平一天吃六個雞蛋,一個雞蛋是三文到五文銅錢,結果內務府給他報賬説26兩銀子一個,你一天吃六個,就是156兩銀子。26兩銀子,2000多個銅錢是一兩銀子,一兩再乘以2000,然後除以三或者五,算算能買多少個雞蛋?這雞蛋打碎了皇帝能在裏面游泳。皇帝一天吃這麼多雞蛋,卻連雞蛋多少錢一個都不知道。他師傅翁同解給他上課,皇上説話了:“翁師傅這個雞蛋特別好吃,稍微貴一點,你們家吃得起嗎?”翁同解自然知道這是太監搗鬼,他不能説破“我們家吃不起,祭祖宗拿一個雞蛋模型擺一擺。結果皇帝召見外省官員就出事了,外省官員不明就裏“朝臣待漏五更寒,”皇上早早地跟他談完了公事聊聊家常吧“卿這麼大早就起來上朝,吃早點了嗎?”

“吃了廳”

“你早點吃的什麼?”

“臣家貧,雞蛋三枚而已。”皇上一聽就暈了,你一月掙多少錢,稱敢吃了三個雞蛋,一頓早點,70多兩銀了你幹進去了。然而這個官可能在京官裏面混過的,一看周圍太監臉有變,狠狠地盯着他,明白是太監搗鬼,便議皇上你吃的是超裏面的無公害雞蛋,我這是早市臭雞蛋,便宜。皇上説原來是這樣,皇上不能吃臭雞蛋去。

准許官民上書言事,民間疾苦就悉入龍眼了,這是好事。取消閒散機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特權,這也是好事,但問題是有相當多的人要跟你玩命了。本明抬維新,不是減人而是增加人,原來的地方大名這時候讓你做藩主,但是別掌實權,一切待遇不變,武士的體祿由國家出資,你最起碼要讓他活下去,生活水平還比原來好一點,就像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你得有贖買政策。戊戌維新倒好,從明天開始你下崗了。我除了當官什麼都不會,你讓我下崗,我不跟你玩命怎麼着2旗人是不應該寄生,問題是旗人是大消的基你不給他錢糧,就全上頤和園找太后出來主持公道,在這事上幹得太“左”了。

經濟方面保護農工商業,編制預算決算,設立郵局。

軍事方面改習洋。洋不是廣播體,是用洋人的練得法。打仗得甸旬前進,別揹着洋槍擺八卦陣,投用。諸葛武侯傳下來的,諸葛六侯也沒用,一炮就轟爛了,你該匍匐前進得匍匐前進,然後一二一齊步走。你得這麼練洋人的練方法。每個士兵後邊背一杆旗,你不是有病嗎,你唯恐人家發現不了你?

文化教育方面,開辦京師大學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京師大學堂就是今天的北大中小學堂就是中學小學。廢八股改試策論,這事又大了,讀書人十年寒窗準備,一朝臨考,你通知我孔子孟子改考原子電子了,我跟你拼了。誰會那個?變法的措施給自己樹立的對立面大多,好是好,之過急。

維新變法得到了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地主、愛國知識分子的支持,只是這些人在中國是少之又少。戊戌變法失敗後,變法代表人物嚴復説過中國守舊和維新的人是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