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555年前,在我們華夏大地上誕生了一個小男孩,這個可憐的小孩出生時頭頂凸凹不平,好象土丘的模樣,因此他爹給他起名叫作孔丘,也就是傳説中的孔子。一個凸凹不平的腦袋到底是比正常人多一點什麼還是少一點什麼呢?

據孔子後來回憶,他幼年時“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意思就是3、4歲時就開始搞信祭祀活動,可見這個有着一個凸凹不平的腦袋的小孩子在這方面毫無疑問是一個天才。祭祀這種行業在當時被稱作“儒”孔子的一生都和這個‘儒’字相依為命。在20歲之前,孔子一直都是靠祭祀餬口。

身份卑微的孔子不知出於何種動機很愛接觸上社會的人物,並且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喜歡拍馬。孔子在給政府官員做祭祀的時候有幸認識了魯國國君魯昭公,孔子20歲當爹時,魯昭公給他送來一條鯉魚表示祝賀,孔子這個善於合領導心理的馬趕緊給兒子起名孔鯉,字伯魚。一個剛剛來到世上的嬰兒,心靈純淨的象一張白紙,就被親爹下毒手起了個魚的名字,如果魯昭公大方了送孔子一頭豬,不知道他又會給兒子起什麼名字。但孔子由此名聲大振,很快做了季氏家族的‘乘田’,也就是幫助人家管理牛羊的羊倌,以後又升為‘委吏’,也就是管理糧食倉庫的會計。

孔子來到世上到底是想幹點什麼呢?在他30歲之前還沒人能夠看出來。孔子30歲時説他而立,立的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但他30歲時在魯國搞了個民辦學校積攢人氣。因為孔子既不懂天文地理更搞不清楚數理化,所以他就教思想政治了,教如何做官如何做皇帝,如何治理天下老百姓,孔子本人從來都沒有當過一天官,卻要去教人做官之道,可見這個可憐人內心之悽苦。

在孔子34歲那年,魯國鬧內亂,按理孔子應該身而出為國效力,誰知孔子居然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意思是國家有道就當官,國家無道就逃離。這個不愛國的孔子拋棄魯國投奔齊國,齊景公知道孔子擅於搞思想政治,就向他問政,孔子當時就説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千古名言,這話的意思是:對於皇帝,就應強調皇帝應該享受的權利,對於臣,就應當強調臣應該盡的義務,老子就是老子兒子就是兒子,不可亂了規矩。但從孔子一貫拍馬不惜血本的作風上看,他是把君臣關係比作父子關係,兒子的命都是老子給的,所以老子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這句千古名言後來被西漢的儒學大家董仲一番歸納,演變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範,也就是所説的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綱,更有傻得出奇的人直接就説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虎話。當然在今天大家都説成‘領導叫幹啥就幹啥’。

孔子討好齊景公到出賣自己以及天下人的地步,卻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齊國當時的大夫是以改革、正直、愛民而傳於世的晏嬰,他毫不隱諱的跟齊景公説,孔子四處遊説乞求官祿,這樣的小人不可用來治理國家,並且怕他呆在齊國會擾亂人民的正常生活,就建議把他抓起來。孔子得知這個壞消息,趕緊去齊景公那兒求救,可是齊景公也看不上孔子了,於是孔子再次逃回祖國。

此後孔子在魯國一直給弟子們上思想政治課過乾癮,直到50歲也沒有被政府錄用過。51歲那年孔子開始仕途發跡,短短4年做到大司寇兼外官。孔子51歲頭一次做到這樣的大官,積蓄了一輩子的力氣怎能白白費,他先利用手中職權,捏造了五大罪狀,以法律的名義殺掉了在魯國和他齊名的另一名教育家少正卯。然後為了提高主子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以便整個國家皇帝一個人説了算,結果國家的制衡勢力聯合反對,最後孔子被迫辭職了。

辭職以後的孔子,當時已經55歲,已經到了內退的年齡,可是他當官的慾火太強烈了,這種**絕不是他本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況能限制的了的,於是這個神矍鑠的老頭子攜眾弟子出國考察,開始了長達14年的跑官生涯。孔子的周遊列國,讓後世所有的跑官者都視為不可逾越的創舉。這14年中孔子奔波於黃河中下游十餘個國家“幹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到70多個皇帝那兒去跑官,終於一個也沒有成功。後來,在孔子跑官神的勵下,孔子的“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孔子的70多個得意門生到各國去跑官,跑好的當了大官,跑孬的也和大官了朋友。從此開創了跑官要官事業和孔子學説推廣普及的新局面。如果當時的通工具再發達一些,子貢、子參等人到世界各地去跑官要官,那麼我們現在就不用費這麼大勁跟世界接軌了。

如果説孔子真的是一位想解救勞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救世主,那麼他以前乾的種種醜事都可以一筆勾銷,但孔子到底是不是這種人呢?我們可以從孔子的畢生著作《論語》中找到答案:一天,一名不成器的學生樊遲向孔子請教種莊稼種菜的學問,孔子大罵:“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於而至矣,焉用稼!”孔子罵樊遲是無大志的小人,學好禮,老百姓誰敢不尊敬你,學好義,老百姓誰敢不服從你,學好信,老百姓誰敢不跟你説實情,學好這些以後,四處的人民都會揹着孩子來聽你使喚,還用你自己親手去種莊稼!

孔子教育弟子們説:“君予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優道不憂貧。”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只要用心學好道,不必發愁沒有飯吃。種田嘛,免不了餓肚子;讀書嘛,就可以升官發財。你們主要是考慮如何把道學好就行了,發財的問題,自然可以解決。孔子時刻向自己的學生傳授這一類做官的訣竅,以至於從孔門出去的人,如果沒有立志當官,必然是沒有領會老師髓‮試考‬不及格被孔老師開除滾蛋的。

孔子有一個説話比較不會拐彎的學生叫作子張,他**地向孔子請教升官發財的學問,孔子説:“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侮。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孔子的話是説:多聽領導的話,少提出異議,小心的説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就不會講錯話;多看領導臉行事,避免得罪上司的行為,小心的幹一些無礙大局的事情,就不會幹錯事。少説錯話,少做錯事,按領導的意圖來,自然可以得到領導的賞識,高官厚祿也就不用發愁了。孔子的教誨入木三分,不僅對子張的成長大有裨益,即使今天有志為官者也可以餐前餐後便前便後時時默禱,終身受益。

對於平民,孔子的教育觀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意思是,人民只能命令他為你做事情,而不可教會他用自己的頭腦去想。你如果把人民教聰明瞭,那麼你還能管的住他!孔子的這個説法聽起來好象覺得他智商有問題,但是一個國家政府真的施行起來,其破壞力是極其巨大的,甚至於使歷史倒退都有可能。孔子的這個思想不僅在我國免費,而且在許許多多國家都免費,這就是全世界最經典的愚民政策。

孔子雖然一生沒有做過幾天官,但是就在他那短短的幾天裏卻留下一個個經典之作。

孔子在擔任魯國的大司寇期間,對於主子魯定公完全是一副奴才面孔。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每次主子召見他,總是不等車馬備好,就跑着去見主子。其實就算孔子見主子心切,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奔,怎麼可能跑過四條腿的馬呢?孔子這樣做,其實就是跑給領導看的,現在的為官者對此體會更深。

孔子在做官期間如何在官場混呢?

“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閃閃如也。君在,淑措如也,與與如也。”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

“過位,如也,足蠼如也,其言似不足者。”孔子應對朝廷上不同的人物,嚴格按照官職大小採取不同態度。他和下級説話,誇誇其談,派頭十足,顯出得意忘形的樣子;和上級説話時,和顏悦,裝出一副極端恭敬而又謙虛的樣子;見到國君,就更加做出萬分的媚態,害羞而可憐。比如,走到國君的門口,就奴顏卑膝,彷彿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一樣;從國君座位經過,臉上保持恭敬和恐慌,並且抬着腳後跟走,不使腳步有一點聲音,屏着氣,好象連呼都沒有了似的。孔子這種做法誰看了都想上去揍他一頓,但孔子置之不理,並且為自己辯護説:“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這是我對領導應盡的禮節,不理解的人還以為我對領導諂媚呢。看來諂媚這個詞在2500年以前就有了。

孔子還是一個極其虛榮的人“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孔子70歲時,鯉(就是因出生時魯定公送來一條鯉魚而起名孔鯉的那個)死掉了,當時由於老來窮,給孔鯉下葬時只有棺沒有槨,經濟緊張到這個地步也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給兒子買槨,是因為自從當過士大夫之後,按照自己的身份和相應的待遇就該坐車而不可以步行了。這件事情聽來很慘,但早就不當官了,還死要那個官架子幹什麼呢?後來,孔老師教出來的徒兒們做官了,也都會個個死守孔老師的這副官架子,今天也這樣。

孔老師主攻之處在於官文化,但是輔修課程也毫不放鬆。

孔子曾經教育弟子們一定要絕對‘孝敬’,這是一種對待長輩的孝順境界。有一天,徒兒曾參做了一件壞事,他爹曾皙很生氣,就拿一子揍他。為了要做到“孝”曾參直地等着捱揍,誰知道爹一子把他打昏過去了。等他甦醒過來,想到孔老師所説的對父母不僅要孝還要“敬”就趕快起來,跑到他爹跟前説:“剛才我做錯了事,父親您揍得好!不過,父親打我時,是不是用力太猛把手腕扭傷了?”他把他爹動以後,又想到光是“敬”還不行,還要有和悦的““,就假裝着很高興的樣子彈起琴來,讓他爹知道他雖然被打昏過去,但心裏還是很高興的。曾參把孔老師教的‘孝敬’都做到了,老師應該高興了吧,當曾參樂呵呵的跟老師講完這件事,老師不但沒有表揚他,反而破口大罵:”小垂則待,大垂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須是大乎!”孔子罵的是:你老爸用小子打你時,你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挨着;如果拿大子來打,就要趕快逃離。今天你老爸在暴怒的情況下打你,你卻直的站着,你是想打死自己好陷害你爹的於不義之中,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不孝的事情嗎?

在孔子的《論語》中,徒兒們在孔老師面前從來沒有對過。孔子的弟子個個勤勤懇懇、畢生鑽研,對老師的思想應該是吃的透透了。可是為什麼每次曾參等人回答完孔老師的問題都要挨一頓臭罵呢?對於論述題也許變化多端難以把握,那為什麼選擇題也蒙不對呢?原來孔老師每次出題時都留了一個心眼兒,孔老師的每道題都有幾個備選答案,就連判斷題也留有後手。所以無論曾參等人怎樣回答問題都可以得到一個大八叉,然後的臭罵他一通。那麼孔老師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很簡單呀,孔老師教的是當官的學問∏整人的學問,當然要用這種方法來教了。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才能夠心理扭曲,才可以進一步學會整人。

也許是歷史開的玩笑,老天在把孔老師送給東方的同時,把歐幾里德老師送給了西方,歐老師不懂思想政治,歐老師講的是幾何原理,講的是用嚴謹的邏輯推理去認識客觀世界,一個是跟天鬥,一個是跟人鬥,結果歐老師推動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而孔老師卻拖了人類進步的後腿。

其實孔老師本人並沒有這麼壞,就憑一個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壞到這種程度的。

孔老師生前本就沒有被任何一個統治者看中過,只是孔老師的那一套儒學被他們看中了。儒學剛好可以限制人們大腦的正常發育,限制人們官的正常功能,使人退化到愚的狀態,可以被統治者老老實實的統治;儒學剛好講了做官的文化,講了如何鞏固上級的統治,如何維護自己的地位,如何實行對下級的統治;儒學剛好樹立了一種學而優則仕的人生價值觀,使全社會在這種競爭中抵消所有的能力,使全社會的人都不知不覺的維護這種制度。

儒學從來不對人類歷史負責,儒學跟人類的文明進步毫不相干,儒學不但害了所有的華夏兒女,同樣也害了華夏兒女的決策者,儒學使中華民族在人類2000多年的文明進步中毫無成績,我們任何一個念過書的人都知道我們所學的知識當中除了我們的歷史沒有任何一門學科跟我們的祖先有關。

在儒學的開創者孔子去世不久,在西漢時期另一個儒學大家董仲舒來到世上,詛咒般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徹底降臨到炎黃子孫的頭上,從那一時刻起,在未來的2000多年裏,中華民族就命中註定要落後於西方各民族了。

儒學的實質是官文化,這兩個東西其實就是一個東西,他倆視覺上的差別是儒學披了個羊皮而官文化披了個狗皮,其作用是使人們一個個變得聰明絕頂從而阻礙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其適用人羣大到皇帝小到七品芝麻官以及千千萬萬以當官為終身大事的蝦蟆蝌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