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聲音還梃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作為另一大豪門,天門由此一枝獨秀,其神秘首腦、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雲夢娘娘隱然已成為天下武林盟主,不過令人奇怪的是。
隨着羅剎門的覆滅,天門及其各地分舵和下屬門派的活動也偃旗息鼓,不僅並未乘勢鯨北武林各門派,對南武林這一傳統勢力範圍的控制也鬆懈不少。兩大豪門的影響力由此減弱,少林武當等九大門派在武林中的地位相對提升。
在各地的活動也趨於活躍,九大門派雖歷經風雨、先後都曾被不時崛起的超級豪門血腥滅門,仍屹立江湖千餘年而不倒,其頑強生命力不容小視!
此事剛平息下來不久,二月二十七黃昏,金主沙爾温盡起五萬重裝鐵騎向遼東官軍發起猛攻,與膠東官軍剿滅羅剎門一般突然,遼東大戰爆發!
面對如狼似虎、有備而來的女真鐵騎,戰備鬆弛的遼東駐軍兵敗如山倒!短短五天後金軍攻陷遼東重鎮貴德堡,附近數十個城堡相繼淪陷,孫爾尼率部投降,八天後遼東總兵官以降五十多名高級將官被殺,被掠奪大量人畜,遼河域各大小部落紛紛倒向金國。
遼東戰局迅速惡化,遼河域一旦有失,千禧朝將失去極為重要的戰略制高點,東北邊疆岌岌可危!
幸得老皇爺急令長公主親率皇朝鋭宣府鐵騎和宣遼軍出征、及時趕赴前線,靈山戰役擊敗金軍前鋒奇克特萬餘鋭鐵騎,迅速扭轉頹勢,截止前天宣府鐵騎已一舉收復遼河西岸十餘個淪陷城堡,與官軍殘部和隨後趕到的六萬宣遼軍將士並肩作戰,同金軍展開艱苦卓絕的城池攻防戰。
遼東大戰由此陷入僵持階段,截止目前攻城血戰仍在持續,十餘座遼西城堡變成不折不扣的絞機,每天都會噬成百上千熱血勇士年輕的生命,但金軍高歌猛進的勢頭被遏止,很難再攻下哪怕一座城堡。
皇朝鋭戰功彪炳,帝國之花光耀神州!實至名歸!俗話説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在遼東大戰爆發數天後的半個多月前,山西大同武林大豪戰天鷹糾集數千江湖人物造反,短短數內附近地區從者如雲、聚眾數萬,號稱十萬大軍,已攻克大同、雲中等十來個城池,聲勢浩大,該地區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往京師!
***然而這還不算完,由於羅剎門覆滅,原本由南北兩大豪門控制的江湖平衡被打破,尤其關中北部這一災荒瘟疫不斷的地區沒了強有力的江湖實力彈壓,在戰天鷹造反作亂後,佔山為王的草寇們也紛紛揭竿而起、羣起響應,匯聚成十餘支數量不等的寇。這些寇與戰天鷹紀律嚴明的造反大軍不同。
他們象一羣又一羣蝗蟲般四處竄,不僅打劫城防鬆弛的城鎮官府和大户人家,盜匪們為果腹還打劫普通百姓人家,導致該地區大量百姓要麼加入寇、要麼逃亡外地淪為乞丐!
面對如此亂糟糟的局面,年邁的老皇上只好責令兵部尚書盧龍調兵遣將,勉強湊齊六萬官軍、以孟州宣撫使梁紅玉及麾下五千孟州兵為前鋒,奔赴山西討伐戰天鷹軍及關中北部的寇。
戰近十天之後,梁紅玉不愧為著名女將,率孟州兵氣勢如虹,已攻陷數座被戰天鷹軍佔據的城池。
不過戰天鷹也是位極富魄力和個人魅力的天縱奇才,麾下猛將如雲,率軍轉戰于山西和陝北各地、所到之處擁護者眾,各地寇陸續加入其中,官軍尾隨其後疲於奔命、到目前仍未剿滅這幫烏合之眾…
後經大內密探查實,戰天鷹這夥匪徒與羅剎門毫無瓜葛,中原人信、喜歡聯想,老皇爺也不例外,自發兵圍剿羅剎門以來,各種難題便接踵而至,令自負英明神武的他也應接不暇、寢食難安,無法深居宮中頤養天年。
他為此私下責備過太子幾句:“原本官府和江湖勢力各不相干,一向官不壓民、民不鬥官,朕讓你大姐以天門之主的江湖人身份遏制羅剎門的策略本是對的,可你年初在缺乏羅剎門造反確證的前提下鼓動朕貿然發兵圍剿看來是個錯誤,朝廷既開了手江湖的先例,江湖人自也可羣起與官府鬥。
就像眼下這樣,瞧你搞出這麼個爛攤子,還得朕和你大姐為你收拾!”言罷他長嘆口氣,其實他更喜愛幼子湘王,但太子畢竟居長,他就這兩個兒子,不想壞了規矩,總的來説他對太子這些年的表現評價不太高。太子誠惶誠恐地拜伏於地,恭聲道:“父皇,孩兒知錯,望父皇責罰!”千禧帝心煩意亂地揮揮手“朕知道此事多半是鄭天恩攛掇的,只想提醒你一句,你已是三十多歲的人,凡事多動動腦子,罷了,你跪辭吧。”他也不好多説什麼,畢竟鄭天恩多年來對自己忠心耿耿。
即便如此千禧帝也不會輕易認錯,為羅剎門平反不可能,最多解除令、由官府私下歸還沒收的財產罷了,來個做的不説,當然反之也成立,中原皇朝一向如此。
當晚他是在楊皇后的惠慈宮用的晚膳,這位賢慧大度的正宮娘娘未能給他生下兒子,卻生了個驚才絕豔的長女,每當鳳率軍出征,他都會盡量時間陪陪楊皇后、噓寒問暖,表示些關心,或許內心中他覺得虧欠了這對母女?***膠東地區德州府東大街上,尚不到辰時,距北街街口十多丈外的菜市裏已經空空蕩蕩,只有幾個挑擔的菜農,每人擔子裏未賣出的菜也已所剩無幾,連吆喝都省了。
菜市門口這位菜農面前的擔子裏也僅剩下大約兩斤土豆,一位主婦不屑地斜乜着這堆土豆、眼角餘光卻隨時留意着身旁的行人,滔滔不絕地挑剔土豆的各種病,其中最大最主要的病是這些土豆是別人挑剩下的,若有人湊過來她便狠狠瞪人家一眼、以兇狠的目光把競爭者趕走,完了她表示:“若價格能少一個銅板,這兩斤土豆我全要了,你收了錢也好早點回家。”菜農二十多歲的模樣,看似不常進城賣菜,顯然不太懂行情,被主婦一陣挑剔説得傻兮兮的,有些不知所措。
但只需看看菜市裏的情形便知行情緊俏,這次他挑來賣的全是自家田裏種出來的菜,家裏還沒得吃呢,這次進城賣菜只為賣點錢為孩子看病,便連連搖頭不願降價。
主婦鍥而不捨地與他討價還價,與小夥子説了半天也沒談攏。再往東與菜市隔三間門面的聚源茶樓大堂裏,兩位青衣文士對坐品茗,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嗓門兒卻大,談論的並非家國大事。
而是對近年來青樓豔詞的興起而痛心疾首,邊説邊搖頭。鄰座是三位四旬左右江湖人打扮的壯漢,臉上均隱然有風塵之。
個個形貌獷、説話聲音卻小,討論的倒是戰天鷹聚眾造反和遼東大戰這兩件重大之事,言語間對戰天鷹竟頗為推崇,對長公主的評價卻也不低。
正逢早餐時間,隔壁的趙記灌湯包子鋪生意興隆,三個年輕店夥忙得滿頭大汗,不時大聲吆喝着一籠或兩籠之類的,捧着空的或盛滿熱氣騰騰的包子的一疊疊蒸籠在大堂裏跑來跑去。
坐在櫃枱後的趙掌櫃笑眯眯地看着大堂裏幾乎滿座的食客們,這些人多數是附近居民帶來嚐鮮的朋友,全衝德州東大街趙家這塊金字招牌而來,百年老店自非得虛名,個個吃得讚不絕口,言笑自若,談論的大多是最近各自的營生,少數人則嘻嘻哈哈地説着無聊的笑話,聲音還大,不嫌早點兒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