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筆帖薦言露崢嶸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和珅的這話雖輕,但把曾國藩瞬間從沉思中拉了回來。他茫然抬頭一看,見到和珅帶着微笑站在他面前,心頭頓時一怒,開口就想駁斥。
但轉念一想,這和珅畢竟和自己有情,而且還是林則徐所推薦的人。更何況,自從和珅來到禮部後,所做的都可圈可點,
中也的確有些才華。平時,和珅又為人謹慎小心,思路清晰,言語舉止有禮,今天突然不顧上下之禮,居然在自己面前説出這種話來,難道他已經知道了自己在朝中所遇到的難事?特意為自己解惑?
臉上怒氣一閃而隱,曾國藩打量着和珅,越看越覺得對方似乎真的有這種可能。不由得好奇起來,出言問道:“君實,你指的難事又是什麼?”
“大人所想的難事是什麼,君實所指的就是什麼。”和珅微微一笑,有成竹地回答道。
“哦!你説説看。”
“在下看朝堂之事,不外乎分內外二種。現在尚還未到科舉、祠祭等時,但皇上這幾天卻頻繁召見大人們,而大人此次回來,又憂心忡忡,在下猜想,或許與外事有關。”曾國藩意味深長地看了和珅一眼,問道:“君實所説的外事,是指那個外呢?”
“如在下沒猜錯的話,應該和夷人有關。”
“你怎麼知道的?”曾國藩驚訝地看着和珅,他所困擾的事的確和夷人有關,但這事知道的人非常少,只限於朝中幾位大員,和珅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筆帖式,怎麼又會得道這消息的?
“其實不難,禮部本就兼着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而且戰事剛息不久,《南京條約》初定,但尚有許多尾未能解決,夷人必然會提出種種要求。不過,在下只是猜測,具體的究竟卻是一無所知。”曾國藩默默地看着和珅,好一會兒,才點點頭。
“君實猜的不錯,的確和外夷有關,而且此事非同小可啊!”瞧着曾國藩凝重的表情,和珅心裏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緊張起來,雖然他猜出了是外夷之事,但曾國藩説的非同小可,卻讓他頓時聯想到前年生的鴉片戰爭。
“難道?英夷得寸進尺,竟然不顧剛籤之條約,又要來犯我大清?”和珅臉大變,也顧不得上下之禮,急急地問道。
“唉…。”曾國藩長長地嘆了口氣,搖頭説道:“這事倒不是英夷,而是其他夷人…。”
“其他夷人?!”和珅愣住了,不明白曾國藩指的其他夷人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又有外夷要打大清?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天大的事了!
“君實,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和你直説了吧。”曾國藩嘆聲説道:“朝庭和英夷《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簽訂後,那美夷和法夷聞訊特遣派使臣來朝,説我們大清既和英夷簽訂了這些條約,就不能厚此薄彼,必須也得和他們也籤一份同樣條約才是正理。”
“什麼!這算什麼話…這不是強盜所為,趁火打劫麼?”和珅驚得目瞪口呆,憤憤不平地問道。
“沒錯!這正是趁火打劫!更氣人的是,他們還説,如果我大清不和他們簽約的話,就立即兵來迫我大清定約。私下裏,甚至還傳出一句話來。”
“什麼話?”
“他們説,這叫見者有份,人人都不能落空…。”
“無恥!”
“的確無恥!可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曾國藩痛苦不堪地搖着頭,看得出他內心的煎熬是多麼的烈,多麼的無奈。
“美夷?法夷?”和珅的心中就像有一團怒火在燒,燒得他全身滾燙,氣憤難填。但是,他畢竟久歷官場,很快就讓自己冷靜了下來。
“大人,這美夷和法夷是什麼國家?”
“美夷叫美麗堅,據説曾是英夷的屬國,在七十年前剛獨自立國,地處大海的另一邊。至於這法夷麼,聽説叫法蘭西,位於歐羅巴…。”這下和珅明白了,法蘭西他知道,以前乾朝的時候就知道在歐羅巴有這麼一個大國,且康熙朝的時候還曾有法蘭西人來過中國,這些都是有文史記載的,和珅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編,當時還看過這些記載。更何況,林則徐的《四州志》裏提到過法蘭西,對於這個國家和珅還是比較瞭解的。
但這個美麗堅,和珅就不太清楚了。畢竟它建國才七十餘年,當年建國的時候,和珅還是權傾朝野的權相呢,而且當時大清帝國國力處於強盛時期,萬國來朝,傲立東方,那裏會去注意一個偏遠地方的小國家呢?
但聽曾國藩説到,這美麗堅以前還是英國的屬國,和珅忍不住有些奇怪。既然是英國的屬國,英國怎麼又會容忍它獨自建國呢?難道美麗堅和英國之間曾經生過什麼事不成?
“大人,朝庭對這事有何對策沒有?”和珅琢磨了半響,謹慎地問道。
“還能怎麼辦?皇上已經下旨,讓兩廣總督耆英全權負責和夷人的談判。”曾國藩沮喪地搖搖頭,看來為了這事,他這些天在朝中一直在忙碌着,有些顯得身心疲倦。
“那麼…皇上對兩廣總督耆大人的談判方略有何指點?或者説…耆大人打算如何與夷人涉?”曾國藩苦笑道:“還能如何?雖説是談判,其實説白了是在訛詐,如今只能儘量減少損失,維持朝庭的體面罷了。”
“大人,不妥!”和珅一聽之下,口驚呼。
“怎麼?什麼不妥?”曾國藩疑惑地抬起頭來,看着一臉焦慮的和珅,有些不解。
“大人!萬萬不能如此談判,這樣做與我大清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反而會引得對方步步緊,喪權辱國啊!”
“《南京條約》已然喪權,天津一戰,早就辱國,何況爾今,人為刀俎,我為魚,如不談判,戰火即將立起,無可奈何…無可奈何啊!”以曾國藩的才華,哪裏不知道談判的結果會如何?只不過形勢所
,只能如此。他現在只希望耆英能夠和對方討價還價,儘量爭取點主動,合約的條件只要不過《南京條約》就行了,這不僅是朝中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更是道光皇帝的意思。
和珅上前一步,誠懇地説道:“大人,既然談判,那條約必然就得先談後訂,耆大人雖然是我朝重臣,但對於外夷之事一向知之甚少,況且現今國家新敗之際,軍隊鋭氣全失,如此談判必然退卻甚多。以在下來看,外夷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各方定有利益所爭,在談判中我們可以利用此點,迂迴旁敲,遊離在幾者之間,找尋機會,借力打力,這才能把損失減到最小。”曾國藩一愣,思索了一會,隨後急急問道:“君實有何高見?怎麼才能借力打力?”
“剛才我聽聞大人曾説,美麗堅國七十年前曾是英夷屬國,既然是屬國,英夷又如何會坐視對方自立建國?就憑此點,我可斷定,當初美夷建國之際定和英夷有過大戰。另外,在下還曾在一書上讀到過,那法夷和英夷曾在歐羅巴也有過大戰,而且此戰連綿上百年之久,兩國各為死敵,雙方死傷無數。由此可見,此三夷之間各有仇恨,只要我們摸清他們如今的關係,並加以利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君實所説當真?”曾國藩一聽之下,差一點兒就跳了起來,神情動地向和珅問道。
和珅點點頭,肯定地説道:“法夷與英夷之事我朝均有記載,大人不妨找書一查,至於美夷之事只不過是在下猜測,但這種可能非常之大。大人您想,如我朝有屬國叛亂,皇上會袖手旁觀,坐視對方分離麼?”
“的確如此!的確如此!”曾國藩就像是在黑夜中絕望的人見到了燈光,一掃剛前的沮喪,興奮地連連念道。
但是,他想了想後,卻又考慮到了一個問題,向和珅問道:“但此次美夷與法夷之使口氣強硬,説如不盡快簽約,就要派兵來我朝,如按君實所言,必然需要調查和準備的時間,但時間對我們來説已經不多了,萬一…。”
“大人是怕萬一時間來不及,對方出兵而壞了大事?”和珅微笑着問道。
“對!”
“大人放心!斷然不會有此生。”和珅有成竹地答道。
“哦?君實此言何解?”見曾國藩瞧來疑惑的眼神,和珅淡淡一笑,只伸手豎起一指,在身前橫空緩緩一劃,隨後默然不語。
曾國藩瞧着和珅,皺起眉頭想了想,猛然間雙手一合,放聲大笑:“好!好!君實果然高才!一言解我惑啊!”(本週衝榜,大家幫忙多給票票!夜深在此叩拜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