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正義】:尺證反。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集解】:徐廣曰:“世本雲老童生重黎及吳回。”譙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隱】:卷章名老童,故系本雲“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案:左氏傳少昊氏之子曰重,顓頊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雲“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故楚及司馬氏皆重黎之後,非關少昊之重”愚謂此解為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索隱】:此重黎為火正,彼少昊氏之後重自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集解】:幹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餘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間,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註記者之不妄也。天地云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嘗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索隱】:系本雲:“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長一曰昆吾;【集解】: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衞是也。”【索隱】:長曰昆吾。系本雲:“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又曰:“昆吾者,衞是。”宋忠曰:“昆吾,國名,己姓所出。”左傳曰:“收侯夢見披髮登昆吾之觀。”按:今濮陽城中有昆吾台。【正義】:括地誌雲:“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里,台在縣西百步,即昆吾墟也。”二曰參胡;【集解】:世本曰:“參胡者,韓是也。”【索隱】:系本雲:“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參胡者,韓是。”宋忠曰:“參胡,國名,斟姓,無後。”三曰彭祖;【集解】:虞翻曰:“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索隱】:系本雲:“三曰籛鏗,是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雲:“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正義】:括地誌雲:“彭城,古彭祖國也。外傳雲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雲名翦。神仙傳雲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沙之西,非壽終也。”四曰會人;【集解】: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索隱】:系本雲:“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鄶國也。”【正義】:括地誌雲:“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里。詩譜雲‘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五曰曹姓;【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隱】:系本雲:“五曰安,是為曹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諸曹所出。”【正義】:括地誌雲:“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里,史記雲邾子,曹姓也。”六曰季連,琇姓,楚其後也。【索隱】:系本雲:“六曰季連,是為琇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琇姓所出,楚之先。”琇音彌是反。琇,羊聲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集解】:孫檢曰:“一作‘祖’。”【索隱】:沮音才敍反。附沮生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當週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陽。【集解】:徐廣曰:“在南郡枝江縣。”【正義】:潁容傳例雲:“楚居丹陽,今枝江縣故城是也。”括地誌雲:“歸州巴東縣東南四里歸故城,楚子熊繹之始國也。又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輿地志雲秭歸縣東有丹陽城,週迴八里,熊繹始封也。”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衞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索隱】:一作“黮”音土反。<黑旦>音但,與“亶”同字,亦作“亶”熊<黑旦>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索隱】:鄒誕本作“熊鍚”一作“煬”為後。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子三年。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集解】:杜預曰:“庸,今上庸縣。”【正義】:括地誌雲:“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昔周武王伐紂,庸蠻在焉。”楊粵,【索隱】:有本作“楊雩”音籲,地名也。今音越。譙周亦作“楊越”至於鄂。【正義】:五各反。劉伯莊雲:“地名,在楚之西,後徙楚,今東鄂州是也。”括地誌雲:“鄧州向城縣南二十里西鄂故城是楚西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集解】:張瑩曰:“今江陵也。”【索隱】:系本“康”作“庸”
“亶”作“袒”地理志雲江陵,南郡之縣也。楚文王自丹陽徙都之。中子紅為鄂王,【集解】:九州記曰:“鄂,今武昌。”【索隱】: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從下文熊摯紅讀也。古史考及鄒氏、劉氏等音無藝經,恐非也。【正義】:括地誌雲:“武昌縣,鄂王舊都。今鄂王神即熊渠子之神也。”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索隱】:系本無執字,越作“就”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後為熊毋康,【集解】:徐廣曰:“即渠之長子。”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摯紅立。【索隱】:如此史意即上鄂王紅也。譙周以為“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長子摯有疾,少子熊延立”此雲“摯紅卒,其弟殺而自立,曰熊延”會此代系,則翔亦毋康之弟,元嗣熊渠者。毋康既蚤亡,摯紅立而被延殺,故史考言“摯有疾”而此言“弒”也。【正義】:即上鄂王紅也。摯紅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正義】:譙周言“摯有疾”此言“弒”未詳。宋均注樂緯雲:“熊渠嫡嗣曰熊摯,有惡疾,不得為後,別居於夔,為楚附庸,后王命曰夔子也。”熊延生熊勇。
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亂,攻厲王,厲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嚴為後。
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索隱】:一作“湛”少子季徇。【索隱】:旬俊反。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難於濮;【集解】:杜預曰:“建寧郡南有濮夷。”【正義】:按:建寧,晉郡,在蜀南,與蠻相近。劉伯莊雲:“濮在楚西南。”孔安國雲:“庸、濮在漢之南。”按:成公元年“楚地千里”孔説是也。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十六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索隱】:噩音鄂,亦作“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為犬戎所弒,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索隱】:苦反。一作“菌”又作“欽”立,是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集解】:徐廣曰:“眴音舜。”【索隱】:徐音舜。按:玉篇在口部,顧氏雲“楚之先,即蚡冒也”劉音舜,其近代本即有字從目者。劉舜音,非。是為蚡冒。【索隱】:古本“蚡”作“羒”音憤。冒音亡北反,或亡報反。蚡冒十三年,晉始亂,以曲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弒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晉之曲沃莊伯弒主國晉孝侯。十九年,鄭伯弟段作亂。二十一年,鄭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衞弒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魯弒其君隱公。三十一年,宋太宰華督弒其君殤公。
三十五年,楚伐隨。【集解】:賈逵曰:“隨,姬姓也。”杜預曰:“隨國今義陽隨縣。”【正義】:括地誌雲:“隨州外城古隨國地。”世本雲:“楚武王墓在豫州新息。隨,姬姓也。武王卒師中而兵罷。”括地誌雲“上蔡縣東北五十里”是也。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而兵罷。【集解】:皇覽曰:“楚武王冢在汝南郡鮦陽縣葛陂鄉城東北,民謂之楚王岑。漢永平中,葛陵城北祝里社下於土中得銅鼎,而名曰‘楚武王’,由是知楚武王之冢。民傳言,秦、項、赤眉之時發之,輒頹壞填壓,不得發也。”正義有本注“葛陂鄉”作“葛陵鄉”者,誤也。地理志雲新蔡縣西北六十里有葛陂鄉,即費長房投竹成龍之陂,因為鄉名也。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正義】:括地誌雲:“紀南故城在荊州江陵縣北五十里。杜預雲國都於郢,今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是也。”括地誌雲:“又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縣東北六里,故郢城是也。”文王二年,伐申過鄧,【正義】:括地誌雲:“故申城在鄧州南陽縣北三十里。晉太康地誌雲周宣王舅所封。故鄧城在襄州安養縣北二十里。秋之鄧國,莊十六年楚文王滅之。”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集解】:服虔雲:“鄧,曼姓。”六年,伐蔡,【正義】:豫州上蔡縣在州北七十里,古蔡國也。縣外城,蔡國城也。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彊,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十二年,伐鄧,滅之。十三年,卒,子熊畑立,【集解】:史記音隱雲:“畑,古‘艱’字。”是為莊敖。【索隱】:上音側狀反。莊敖五年,殺其弟熊惲,【索隱】:惲音紆粉反。左傳作“頵”紆貧反。惲奔隨,與隨襲弒莊敖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
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正義】:杜預雲:“陘,楚地。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括地誌雲:“陘山在鄭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即此山也。”楚成王使將軍屈完【正義】:屈,曲勿反。完音桓,楚族也。以兵御之,與桓公盟。桓公數以周之賦不入王室,楚許之,乃去。
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集解】:地理志曰潁川許昌縣,故許國也。許君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索隱】:汝南弋陽縣,故黃國。【正義】:括地誌雲:“黃國故城,漢弋陽縣也。秦時黃都,嬴姓,在光州定城縣四十里也。”二十六年,滅英。【集解】:徐廣曰:“年表及他本皆作‘英’,一本作‘黃’。”【正義】: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不知改名時也。
三十三年,宋襄公為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遂行,至盂,【正義】:音於,宋地也。遂執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死。
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過楚,成王以諸侯客禮饗,而厚送之於秦。
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穀,【集解】:杜預曰:“濟北穀城縣。”【正義】:括地誌雲:“穀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六里。”置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為上大夫。滅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集解】:服虔曰:“夔,楚熊渠之孫,熊摯之後。夔在巫山之陽,秭歸鄉是也。”【索隱】:譙周作“滅歸”歸即夔之地名歸鄉也。
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四十六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集解】:杜預曰:“齒,年也。言尚少。”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集解】:賈逵曰:“舉,立也。”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集解】:服虔曰:“言忍為不義。”不可立也。”王不聽,立之。後又立子職【集解】:賈逵曰:“職,商臣庶弟也。”而絀太子商臣。商臣聞而未審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實?”崇曰:“饗王之寵姬【集解】:姬,當作“妹”江羋【正義】:羋,亡爾反。而勿敬也。”商臣從之。江羋怒曰:“宜乎王之慾殺若而立職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集解】:服虔曰:“若立職,子能事之?”曰:“不能。”
“能亡去乎?”曰:“不能。”
“能行大事乎?”【集解】:服虔曰:“謂弒君。”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集解】:杜預曰:“熊掌難,冀久將有外救之也。”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
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穆王三年,滅江。【集解】:杜預曰:“江國在汝南安陽縣。”四年,滅六、蓼。六、蓼,皋陶之後。【集解】:杜預曰:“六國,今廬江六縣。蓼國,今安豐蓼縣。”八年,伐陳。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鍾鼓之間。伍舉曰:“原有進隱。”【集解】:隱謂隱藏其意。曰:“有鳥在於,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原也。”於是乃罷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説。是歲滅庸。【正義】:今房州竹山縣是也。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八年,伐陸渾戎,【集解】:服虔曰:“陸渾戎在洛西南。”【正義】:允姓之戎徙居陸渾。遂至洛,觀兵於周郊。【集解】:服虔曰:“觀兵,陳兵示周也。”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集解】:服虔曰:“以郊勞禮之也。”楚王問鼎小大輕重,【集解】:杜預曰:“示偪周取天下。”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鈎之喙,【正義】:喙,許衞反。凡戟有鈎。喙,鈎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鈎口尖有折者,足以為鼎,言鼎之易得也。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集解】:服虔曰:“使九州之牧貢金。”鑄鼎象物,【集解】:賈逵曰:“象所圖物著之於鼎。”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集解】:杜預曰:“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也。”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集解】:賈逵曰:“載,辭也。祀,年也。商曰祀。”王肅曰:“載祀者,猶言年也。”殷紂暴,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集解】:杜預曰:“不可遷。”其回昏亂,雖大必輕。【集解】:杜預曰:“言可移。”昔成王定鼎於郟鄏,【集解】:杜預曰:“郟鄏今河南也,河南縣西有郟鄏陌。武王遷之,成王定之。”【索隱】:按周書,郟,雒北山名,音甲。鄏謂田厚鄏,故以名焉。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