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二四節越過高山越過平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閲兵式的五百張帖子,曾在市井中引起過熱議,及至中午漸見有人返回,便自然有相的人上前去問到底請他們過去幹嘛。有動到人已經在家中,卻還説不出話,只聽人問起就坐不住想要跳起來跑幾圈吼幾嗓子的;也有滔滔不絕説得口沫橫飛,卻沒多少實質內容,只一個勁説好的;還有捧着紅通通臉蛋,家裏人一問就嚶嚶嚶犯羞的…

當然,也有從頭到尾如實詳細説明的,便只是經由人轉述,周圍的人也聽着心馳神往無不叫好。

“既然阿孟姑娘也去了,還有工學院的學員,那是不是説,再過段時間,我們能看着電影?”沒能拿到那僅有的五百個名額的南京人一聽立馬興奮起來,只盼着能早點看到關於閲兵儀式的電影。以至於這天夜裏放電影,人比往更多,不僅如此,還來得更早,早到工學院的學員們還在架設機器,大家就跑去圍觀。

學員們:…

“還沒到時間呢,大家今兒是不是都看錯時辰了?”大家夥兒紛紛搖頭,有人指着映畫機説:“沒有,我們就是來看看這傢伙什。”學員們見眾人盡往臉上寫着“真是好東西”不由失笑,這都放多久電影了,才發現這是好東西麼。倒也不是,早在第一天放完電影,就贊過好東西了不起。

“後生,什麼時候能給我們放閲兵儀式?”學員:噢,懂了。

“至少得兩個月才能做完後期處理,這我們説了也不算,不像別的電影,我們拍完就能放。閲兵儀式的膠捲盤做好,我們只管往兵部送,什麼時候放映,在哪裏放映,都由朝廷決定。”大家略有一點點失望,但總能看着,倒也不必急在一時:“左不過年前後,希望朝廷能早點做決定,安排好時間我們也好放下一顆心。”

“這麼説,每個電影的膠捲盤,你們都要處理幾個月才能放出來?”

“有些好處理一點,有些沒這麼好處理,《疾風令》好一點,我們院裏百十來號人,做了不到兩個月。給外洋人的才煩人呢,還得翻譯,翻譯還不能出差錯,光校對我們都校對了百遍。”學員們更難的事都幹過,這點倒不覺得難,唯費時間力而已。

“誒,哪口飯都不是説吃就能輕輕便便吃上的,你們也不容易,大家夥兒以後少蹭電影看,都買票,別讓人家年輕後生做白工。”

“也得有票賣給我們吶,哪是咱不想買,是本沒票買,哪天放電影不是滿座。能坐座位上看,誰還跟一邊站着蹭電影看,誰也不差這百八十文錢吶。”學員:“沒事,明年就有電影院了,到時候多少座都有。”學員倒不會説,電影其實已經有了不小的收益,但孟約給他們灌輸了電影產業將來需要養活多少人的概念,所以學員們才不會在大家想要積極買票的時候,多説什麼。科學是無價的,電影可以是有價的,技術宅可以清高,搞電影的人可沒清高的資本。

及至十月間,閲兵儀式的片子首剪完成,由孟約送去給兵部看樣片。兵部自不敢自家放着先欣賞一遍,直接送進宮中,宣慶帝也不獨享,邀羣臣同看。實話説,他們看過現場,並不覺得電影版的閲兵儀式會給他們帶來多少震撼,然後有孟約在呢,這位反反覆覆看過好幾遍八一廠的閲兵儀式紀錄片,當然知道怎麼通過電影燃起人心中關於“家國”的熱血與熱火。

閲兵儀式上至少不可能有燃動人心中血與火的片頭,孟約太知道怎麼煽情,特地拍攝的從南到北的短片,從全國各地彙集到南京後,他們花了整整十天,才把片頭製作出來。

燈光暗下,畫面亮起,是一輪冉冉東昇的朝陽,雖然只是一片黑白灰,但云海壯闊,山嶽巍峨,下有千頃鱗波。這還沒用在《國家地理》上的片段,先被剪進了閲兵儀式的片頭裏。

為了這個片頭,還動用了熱氣球,拍了無數次才得到最終畫面。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越過黃河長江,越過滄海,朝陽中大明一片生機。畫面中掠過彎耕作的農人,掠過結伴上學的兒童,掠過成羣結隊在水邊揮灑青的少年少女,掠過古都南京,掠過市井繁華,畫面全部拍攝於朝陽之中,幾乎是同一時刻剪到一起。帶給人心的震撼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總説江山社稷,什麼江山社稷,眼前這畫面就是實實在在的江山社稷。

所有的畫面裏,都是陣列嚴明的官軍巡防而過,不管是極寒的北地,還是濕熱的南方,不管是西邊的荒漠,還是太陽昇起的東方,又或是外洋蕃地,都一樣。然後,畫面漸漸消失,出現“仲秋閲兵儀式”六個字,下邊並一行小字點明年份。

本來這裏,孟約想寫個“不論身在何方”之類的題記,但是後來看過片頭,就把這念頭打消了。這時候,每個人心裏都會有自己的題記,何必她多事。

片頭過後,便是正式閲兵儀式開始,擊鼓人在雲端層層篩落的晨光中重重擊鼓,所有人肅然而坐,注視一側。在那裏,秋早晨的薄薄霧氣中,一隊士兵正列陣走來,如水墨畫由淡至濃,當第一名官軍衝破薄霧顯真容時,整個畫面瞬間明亮起來,節奏也在加快。

由於有多個機位拍攝,畫面的視角也時不時切換,比起在現場看到的更快更昂。彷彿有戰鼓從頭至尾被敲打出重重聲響,彷彿有火炮聲,彷彿有無數先賢前仆後繼。

及至整個閲兵儀式觀賞完畢,除宣慶帝外,人人還在入神之中,宣慶帝含笑掃視一圈,在楊廷禮回過神來時,道:“老師以為可還有需作修改之處?”

“這卻需多看幾遍才能確定,方才哪還記得看不足。”現在這樣也一樣很好,只是既然做了,自然是最好盡善盡美。

“我以為不需再作修改,或許修改後會更完美,但這份不多加雕琢修飾才更易動人心腸。”要是孟約在,一定會同宣慶帝好好聊聊什麼叫“不多加雕琢修飾”兩個多月,南京製片廠光最終定稿的都有十幾個膠捲盤,更別提做了多少後期,加了多少效果,剪廢了多少膠捲。

#一切成功背後都佈滿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