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重陽節歡笑與淚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555重陽節,歡笑與淚水李半夏早晨醒來的時候,拉開門,發現千秋閣與往有些不同。
比起往的暗洶湧,今的千秋閣似乎迴歸了真正的平靜。大概是二皇子覺得沒有必要了吧,撤回了千秋閣的暗衞。
李半夏每為丹妃娘娘燻蒸,為她研製新的物藥,丹妃娘娘神好的時候,會帶着她出去轉轉。
丹妃娘娘卧牀多年,行動多有不便,二皇子給她做了個輪椅,在閒暇時候喜歡推着丹妃娘娘在花園裏看看滿園落花。
這一天,二皇子有事,被人喊過去了,李半夏推着丹妃娘娘,活動在花園小路間。
園子裏的花菊開了又謝,這個時節,已是殘花凋零。滿地落花,並不影響二人的心情。因為她們此時心裏都充滿了希望,而丹妃知道,明年的這個時候,她會再次看到花菊開放、花菊凋零。
“娘娘,你身體還好嗎?”每次出房間,李半夏為了怕丹妃娘娘吹風着涼,總是會給她披上厚厚的披風。裹緊着,在外面轉上片刻,就會推着她回到屋裏。丹妃娘娘的身體抵抗力不比常人,很容易生病,這一點不得不注意。帶她多出去散散心,也有利於她養傷休養,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呼一些新鮮空氣,對她的身體有好處。
“我沒事,我身體好得很。”丹妃娘娘離宮多年,雖然還有丹妃之名,卻被眾多人給遺忘。在她心裏。丹妃是她的前半生。而現在。是她的後半生。她不是什麼丹妃,也不是皇上的女人、宮裏的娘娘。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一個孩子的母親。
“娘娘身體若有不適,一定得第一時間告訴我,不要有半點的隱瞞。”
“我知道,李大夫,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不讓自己出什麼意外。我不想再讓剩兒和你。為我的病勞心勞神了。”
“娘娘別這麼説,半夏做這些,都是應該的。倒是二皇子,自丹妃娘娘大病之後,一直伴在娘娘左右,晚上也很少閤眼。他現在還年輕,或許還不覺得有什麼,再過幾年,情況就不一樣了。”對於這點,李半夏也有點憂心。二皇子的眼圈旁。有一圈青影,前些子還淡些。這些子又重了。子長了,會很傷身的。再加上二皇子事務繁重,每不僅要照顧丹妃娘娘,還要處理宮裏送來的宮務,一天十二個時辰,就有十個時辰被排得滿滿的。有時候剛睡下,丹妃娘娘那邊一有情況,就立即披衣裳起牀,然後又是一夜未睡。
李半夏本來並不想管這些,她雖然對二皇子沒了之前的敵意,倒也不至於和他成為知心好友,關心他的事。只是,她身為大夫,也許是因為自己的這重身份,讓她無法看着別人不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二皇子這樣的做法,本就是在自殘。他現在還意識不到,等他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
身體差了就是差了,那是再多的補藥都補不回來的。
有許多人,就是因為連年勞,最終才會得了頑疾。譬如古代的癆病,誘發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勞過度。
李半夏也曾提過要為二皇子把把脈,他的身體狀況如何,她把過脈自然便知曉。二皇子笑着拂絕了,説他身體很好,還不需要李大神醫出手,他謝謝她的好意。
二皇子越是如此,李半夏就越是不放心。也只有和丹妃娘娘説説,讓她多留意一下了,畢竟丹妃娘娘是二皇子的母親,沒有人比她更關心自己兒子的狀況了。
丹妃娘娘何嘗不知,自家兒子為了她的病碎了心。只是,剩兒向來孝順,以前她病了吃不下,剩兒就陪着她不吃。她睡不着覺,剩兒就在牀邊守着她,陪她説話。她睡下了,剩兒就在外間待著,這樣她半夜醒來他就可以第一時間衝進來照顧了。
丹妃娘娘每最高興的,就是能看見自己的兒子真的去休息一會兒,到外面去走走,多顧着點自己的身子。這孩子啊!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卻默默地陪在外面。再加上宮裏事多,他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自己的身上,就得將自己睡覺的時間擠出來,處理宮裏的事宜。
如今,聽李大夫這麼一説,丹妃娘娘知道事情真的是嚴重了,不能由着這孩子這樣下去。剩兒的確是還年輕,但她不想剩兒老來一身的病,生病的滋味她比誰都清楚,她希望她的剩兒永遠健健康康,不要被病魔所擾。
兩天後,是重陽節。
卞國很注重重陽節,到這一天,男女老幼都有自己的活動項目。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花菊、遍茱萸、吃重陽糕、飲花菊酒等活動。
千秋閣的花菊,種下較早,開得早,也謝得早。千秋閣的菊是沒法賞了,要賞也只能賞賞殘菊。
丹妃娘娘的治療一都不能耽擱,登山出遊與大家是無緣了。閣裏的人自打入住千秋閣後,在丹妃娘娘病重的情況下,別説過節,就是出閣的回數都是少之又少。有許多的丫頭,譬如清鳶,直到如今為止都沒有離開過。
今年丹妃娘娘的病情好轉,二皇子比誰都高興,這是大喜事,數年沒過什麼節的千秋閣,決定好好過一過這重陽節。
因為是重陽節,宮裏也很熱鬧,皇上要宴請羣臣,宮裏的娘娘們也會邀請各府夫人,賞菊踏秋。二皇子在宮中地位舉足輕重,這種場合他不能不在。
事實上,這段時間,二皇子長期留在千秋閣,宮裏那邊已經有不少人藉着這個機會在暗中做手腳了。千秋閣對大多數人是個秘密,然而對宮裏的許多人來説,卻又不是個秘密。
二皇子作為未來儲君的有力競爭者,自然會成為許多人的眼中釘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這段時間,二皇子久不在宮中,縱然回宮,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有這個機會,他們還不會趁機謀劃佈置,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籌碼?
當然,照李半夏的想法,二皇子不會這麼坐以待斃的。他之所以這麼毫無後顧之憂的留在千秋閣,一定早有計較。她甚至覺得,二皇子是故意留在千秋閣的,只有他留在這裏,京中的人才會蠢蠢動,而這,正是他將他們一網打盡的好機會。更何況留在這裏,可以多陪陪丹妃娘娘,就近照顧她,也免得他時刻擔心着這邊的情況,這豈非是一舉兩得的事?
李半夏之所以這麼想,並不是因為懷疑二皇子的一片孝心。二皇子的孝順,不用多説,誰都看在眼裏。但像二皇子這種人,也許是從小生長的環境,讓他即使在擔憂焦慮之中,也不會忘了保全自己。
這幾乎已經成了他的一種本能。
因為他明白,如果他一旦輸了,那他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沒有了他的庇護,他的母妃也不會有好子過。
他不能輸,哪怕他滿心焦慮着丹妃娘娘的狀況,哪怕他兩邊奔波,心力憔悴,他也不能有絲毫的妥協和懈怠。
他一旦停留下來,一旦心軟,就會立即有別人踩着他踏過去。
所以即便在二皇子久未回宮的情況下,李半夏都相信宮中那邊不會有什麼事情。這位二皇子,能在那麼長時間的宮廷鬥爭中存活下來,並且完勝其他幾位得寵的皇子,那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二皇子臨行前,曾經代過,要他們好好準備,他晚上會趕回來陪丹妃娘娘過節。
丫頭們做重陽糕,釀花菊酒。互奔忙着,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節的氣氛和歡笑,好不快活。
按照丫頭們説的,這千秋閣好些年頭都沒有這麼熱鬧了。以前的千秋閣,死氣沉沉的,下人們做事都得小心翼翼,唯恐出一點差錯。別説過節了,就連笑聲都很少聽見。
今年倒是好事連連,最大的好事,就是丹妃娘娘病情大好。還有許多人,心裏不約而同都懷着同樣的心思和希望。
照這樣看來,如果有一天,丹妃娘娘病體痊癒,二皇子帶她到別的地方生活,或許他們可以離開這裏。
説到這兒,許多人眼角都下了淚。這裏面的人,雖然有許多一早就入了宮,或者被家人所賣,但他們如其他人一樣,也向往着外面的天空。他們也很想走出這裏,去看看千秋閣以外的陽光,是不是特別的大、特別的温暖。
李半夏在為丹妃娘娘燻蒸的時候,也聞到陣陣重陽糕的香味,似乎也染了他們的喜慶與氣氛,微微勾了勾嘴角。
她珍惜每一份動,不能和東山還有家人過重陽節,心中固然遺憾。但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歡喜和淚水,李半夏心中也有着難言的動。
她清楚,這對他們來説意味着什麼,又多麼的珍貴。她永遠都忘不掉這個重陽節,忘不了千秋閣裏飄散着重陽糕的香味,也忘不掉那些渴望陽光的笑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