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9-1-621:23:11三、打,還是不打?
公元前135年,秋季,八月。東方孛星出現,星光長久不衰。
按天文學家的看法,東方肯定要出事了。果然,這年秋天,閩越王駱郢率軍攻打南越。曾經,南越王越佗曾經是東方的地頭蛇,如今趙佗在地下朽矣,兒子趙胡接班,輪到駱郢來欺負他來了。
趙胡不敢動兵,立即派人向漢朝呼救。劉徹一看,不得了,又是這個閩越王。趙佗死前,已拜漢朝為大哥。閩越欺負南越,就等於欺負大哥的小弟。於是,劉徹牙齒一咬,狠狠地説出一個字:打!
漢朝兵分兩路:一路是,由外籍官民接待總監(大行)王恢,從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出發;另外一路是由農林部長(大農令)韓安國,由會稽郡(今江蘇省蘇州市)出兵,準備兩路夾攻閩越。
大兵人馬已經出發,這時劉徹收到一封長書。翻開一看,長如裹腳布,臭味撲鼻,連蚊子都要懼他三分。此書作者,正是淮南王劉安。劉安者,劉長之子也。此徒生來好書,好琴,就是不好兵戎相見。如果他不當王,估計就是一大文人,可以和司馬相如pk一翻。
劉徹天生好動,動不動半夜就帶一幫人馬溜出去打獵。劉安則不同,不好獵,也不好狗,最大樂趣就是養着一大堆賓客,修書立傳,行仁政,積陰德。基於此人生特點,他上書的目的就是反對劉徹南征。其本理由大約如下:第一:陛下君臨天下,應該推行仁政,主張和平。自漢朝開國以來,百越互相毆打,已不下百次。然而,漢朝從未真正派軍隊深入作戰。這是為什麼?主要是南方地濕山深,障氣滿林,猛獸出沒,漢軍不適應異地作戰,肯定吃虧。曾記否,南越王曾經背叛過漢朝,我老爹劉長派兵想深入作戰。結果,當時時逢夏季,霍亂橫行,咱們的兵,上吐下瀉,被迫還軍。
第二:閩越有數十萬軍隊,我們要拿下它,必須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傷兵損將,勞民傷財倒不説。就算我們拿下了閩越,俘虜全國,那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買賣啊。我聽説閩越王駱郢已被他的親弟駱甲幹掉,陛下不如像對待東海王國一樣,將他們全國遷往中原得了。當然,如果您覺得麻煩,可以另扶持親漢之王,分封王爵,令其永世為漢蕃屬。
如果僅從輩份來説,劉徹應該叫劉安一聲叔叔。當初,劉長本來和劉恆親如手足,可劉長為人太過囂張,甚至愚蠢要起造反,所以被劉恆廢掉。這個劉安,人還算好,劉徹很欣賞他的文才。但是,就此書而論,劉徹實在不敢苟合。
世界上,有不死人的戰爭嗎?搞定閩越,下一步就是匈奴。這是一個國家大方略。所以,就算南方天天鬧霍亂,這場戰爭是必須打過去的。於是,劉徹將劉安的長書丟下,不作任何表態,大軍繼續向南推進。
然而,好消息馬上傳來:閩越內部自己先打起來了。此內鬨正如劉安書裏所言,閩越王駱郢被其弟駱甲砍下頭顱,正火速送往王恢處。同時,駱甲代表閩越王國向漢朝道歉,願意撤兵,願拜漢朝為大哥,自己甘居小弟之位。
這個結果實在出人意外。王恢一看,心花怒放,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行了,既然都認輸了,咱們就不打了。於是,王恢立即停止前進,飛書告知韓安國,不必費神前往了。同時,王恢將駱郢人頭飛報長安,請劉徹定奪。
既然人家都服輸了,再的就沒意思了。於是,劉徹即刻下詔撤軍,同時,派莊助安撫南越王趙胡。其實,安撫是假的,講條件是真的。漢朝幫了你這個大忙,南越王國至少得有個表示。
漢朝的條件很簡單:趙胡你的南越王照做不誤,但你必須派太子到長安當人質,發誓永世對漢朝無二心之意。趙胡一聽,這個條件不算苛刻啊。他當即動得濞涕都要出來了,馬上對莊助説道:“您放心,我不但要派太子前往,我本人也要走長安一趟,當面向天子説謝。”於是,趙胡打發莊助先走一步,等他的官服做好了,馬上動身。但是,趙胡還是沒去成長安。原因很簡單,他害怕了。他不敢斷定,劉徹是狗還是狼,但是他敢斷定,他就是那軟綿綿的包子。萬一這包子打出去,有去無回,怎麼辦?
其實,對劉徹來説,趙胡來不來,都無所謂了。趙胡心裏害怕了,有事必求漢朝,此個效果出來了,皇帝的政治任務,也算完成了。
莊助此次出訪,還有另外一個政治任務:替劉徹將出兵理由和經過,向劉安做一個簡報。怎麼説,劉安畢竟寫了那麼長的一篇苦文章,意見也説到點子上了。再且,人家還是劉徹的長輩呢。
莊助從南越回去,順路經過了淮南國。他告訴劉安,你給陛下的上書,他看了。但他一時太忙,沒來得及回覆您。他讓他告訴你,他出兵了,還是仗沒有打成。您的情報工作做得不錯嘛,竟然提前知道了閩越王國起內訌之事。還好,都不需要我們出手,這東蠻子就認輸了。現在,我特意將此事告知您老人家,以謝你給陛下上書的好意。
話都説到這個份上了,劉安心裏也笑呵呵的。他也連忙謙讓地説道,陛下過獎了,陛下的決策才是英明的。如果陛下不出兵,閩越王國本就不會起內訌。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啊。都是我考慮不周到,給陛下添了麻煩。
雙方的客套話説完了,莊助就回去了。緊跟着,劉徹開了一個總結大會,舉行頒獎活動。大農令韓安國最為吃香,他一躍而上,被提為御史大夫。到此,劉徹被竇太后挖掉的兩個大坑,終於又被他完好的填上去了。
搞定了閩越,再來看匈奴。同年,匈奴風聞漢朝對閩越不戰而勝的消息,他也不甘寂寞,後腿一抬,主動跑來漢朝,説要和親。
劉徹一看,心裏冷笑一聲。以前,從來都是漢朝主動和親。現在漢朝的板子硬了,你也知道主動來和親了是吧。好嘛,既然你提了,那我就找人來議一下。於是,劉徹開了一個朝會,就匈奴和親一事來議。
曾記否,當初劉邦死後,冒頓修情書一封,要向呂雉求愛。呂雉大媽忍住怒氣,召休君臣議冒頓羞辱他一事。那時,樊噲一怒而起,拍着膛着,只要十萬兵就將匈奴搞定,以報羞辱呂后大仇。然而,季布也一怒而起,要樊噲説話像放,可以拉出去斬了。高祖劉邦傾全國之力,三十萬大軍都搞不定冒頓,你樊噲又不鬼神附身,憑什麼説出那大話來。
於是,自那以後,從來沒有人再敢喊打。和親,和親,再和親,從此成了漢朝對匈奴的基本國策。如果誰有發出異音者,簡直就是捱罵遭扁。沒想到的是,事隔多年,又跳出一個喊打的人來。
此喊打的,正是大行王恢。
王恢,燕人也,自詡瞭解匈奴。他對匈奴喊打的理由是,自漢朝開國以來,匈漢兩國和親,月不過數年,總是匈奴先反。所以,每次吃虧的總是我們。老虎不發威,他還以為是病貓。不如,今咱們就牛一次,拒絕和親,打回匈奴老家去。
王恢一説完,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反對。此人,就是新任御史大夫,韓安國。韓安國的意見是,和親。他的理由大約如下:匈奴人,向來都是像侯鳥一樣,沒有固定場所。再加上大漠地域廣闊,我們追打他,實在很難。如果我們出兵,有勁都沒地方使,搞得兵困馬乏的,匈奴就會趁機反撲。最後,吃虧的只能是我們。再説了,自古以為,我們都不將匈奴視為人來看(自上古不屬為人),跟鳥人過不去,有啥意思,還是和親好。
每當我讀到韓安國這段話,總不闇然一笑。和親就和親了,幹嘛還要罵匈奴為鳥人。看來,咱們的阿q神真是源遠長,不愧為中華一大文化特產啊。
一邊説要打,一邊要説和親。到底該打,還是要和親,劉徹真是沒底了。王恢説得沒錯,匈奴欠漢朝這筆舊帳,該是讓他還的時候了。可是韓安國説的也很有道理,漢朝沒有飛機,又沒有衞星定位,而匈奴總是打一槍換一炮,挪窩比兔子還頻繁。這,也實在叫人難整。
既然這樣,那就看大家的意見,舉手表決吧。表決的結果是,多數人站在韓安國這邊,和親佔為上風。劉徹無語了。
好吧,那就暫時和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