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20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12-417:54:44第三十六章試劍一、是驢是馬,拉出來溜一溜。

公元前141年,劉啓崩,太子劉徹立即轉正為皇帝。這一年,劉徹十七週歲。當年,**曾在莫斯科對留學生喊道: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然而,兩千多年前的劉徹,心裏卻是極想這樣對漢朝的老人説:世界曾經是你們的,但現在只屬於我的了。

漢朝的老人政治,自曹參定下了黃老治國的路線後,幾十年從來沒改動過。於是一直到現在,竇太后還在信奉這一套。然而,在劉徹看來,竇太后已經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漢朝不能再被《道德經》圈住了逢發展的身軀。如果再不換水,或許第一個被憋壞的,首先是他這個當皇帝的。

於是,劉徹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個皇帝計劃:推翻黃老,獨尊儒術。

要了解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必須瞭解他的過去。十六年來,劉徹的生活軌跡十分有規律,那就是,苦時讀書背經,閒時泡妞溜馬。沒有人不相信,劉徹是個好命種。只要老爹一崩,他股一挪,萬歲一喊,天下就是他的了。如果命長,安心啃他個五十年,應該是沒問題的。

事實證明,這不是個安份的種。漢朝前兩任皇帝,讀的都是《道德經》,然而劉徹打小喜文好儒。竇太后沒想到,她讀了一輩子的老子,竟然沒有培養他孫子熱愛老子的興趣。歷史註定,黃老之治將被劉徹送終。

是的,如果竇太后能睜開眼看看這世界,劉徹很想告訴她:所謂黃老之治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了,更不適應他這個年青的小夥子。道理是顯然的,老老之治崇尚以柔守道,靜養氣息,理順四時陰陽,以出世之神做入世之事業。然而,劉徹年輕氣盛,力旺盛,渾身最不缺的就是力氣。所以,他不需要以《黃帝內經》學養生之道,更不需要什麼守靜養氣。換句話説,他就像天上剛剛升起的太陽,縱有濃雲蓋天,亦要破曉而出。

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無爭。現在,劉徹要告訴老子,他不喜歡做低眉的水,他要昂起高貴的頭顱活着。歷史已經註定,他要做就做天上那一輪光茫萬的太陽。太陽,它是積極的,陽光的,向上的,入世的。這個崇尚有為的皇帝,他是當定了。

所謂有為,就是積極行動。用西方哲學來説,這叫行動主義。實用主義從來都是行動主義的好兄弟。於是,劉徹登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亡着給老爹評職稱,定功德,而是選賢良。

曾記否,曹參主政漢朝時,誰向他推薦賢良,他第一個滅的就是他。於是,曹參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懶人治國時代。口才好的,不如木訥的;幹得好的,不如喝得好的。於是,惹得當時的少年皇帝劉盈很是沒轍,最後想勸,反而被曹參駁得無話可説。

現在,劉徹要告訴漢朝的老人們:懶人時代即將結束矣,讓曹參那一套喜喝懶作的國策通通見鬼去吧。

漢武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天,十月。劉徹發佈文告,廣招天下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當然,劉徹不是做做樣子。既然想幹,那就得真幹。於是,經過層層推選,最後全國有一百多位高人被招入京‮試考‬。

此次‮試考‬,劉徹親任主考官。我們知道,現在國家公務員‮試考‬都要經過兩關。首先,先過筆試;其次,進入面試。那時,漢朝離發明科舉制度還有好幾百年的距離。所以,免去筆試一關,凡是被推薦上來的,直接進入面試。所謂面試,可以説是殿試了。方式就是一問一答,這種面試,史稱對策。

在漢朝歷史上,劉徹此舉,不是絕後,但也算空前了。那次,劉徹大舉天下賢士,很幸運的淘到了天下各種身懷絕技的人才。事實也證明,這些人才是經得住歷史考驗的,都成了漢朝夜空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他們是:吳人朱買臣,蜀人司馬相如,平原人東方朔,廣川人董仲舒等。而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對策成績第一名者,正是不世出高才者董仲舒博士。

期:2008-12-522:11:10董仲舒,廣川人(今河北景縣)也。早年以治《秋》聞名於世,孝景時為博士。所謂《秋》,即儒家經典之一。所謂儒家經典,即後世所指四書五經。在漢代,子學的時代已經過去,經學的時代剛剛來臨。據司馬遷介紹,當時研究經學的國寶級人物屈指可數。然而,那些經學大師,大多都是**十歲的老古董。如果皇帝要請他們出山,估計只有抬出來講課了。

董仲舒就不必抬了。因為,他與那幫經學大師齊名時,不過是三十多歲的青年。而且更讓那些老傢伙佩服的是,正當年壯的董仲舒已經像模像樣的門羅高徒,授業解惑。其實,數盡天下,包括董仲舒的學生,都沒人知道董仲舒心裏懷着怎樣的學術夢想。此個夢想,不説則罷。一説肯定嚇壞一幫老人:一統江湖,獨步天下。

武術有江湖,學術也有江湖。在中國歷史的學術江湖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話語權的爭奪。然而,思想學術和國家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往往會間斷的呈現出這樣不均衡的關係:國家不幸,學術幸。

君不見,秋戰國,諸侯爭霸,民不聊生。然而,諸子思想如雨後筍,紛紛冒出。於是,成就了中國曆中上第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天。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焚書坑儒,百家如花凋落,唯有法家橫絕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