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12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7-2120:36:19二、遊子悲故鄉此時,劉邦班師回朝,旅途經過故鄉沛縣。他決定留在沛宮擺宴,放鬆心情。自古以來,富貴還鄉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情懷。項羽説,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項羽如此,韓信如此,劉邦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直以來,劉邦沒有回鄉顯擺,主要還是因為工作忙。然而,近鄉情更卻,此時沒有人知道,劉邦是提着一顆怎樣的人回到故鄉。

沛縣,是他混了四十多年的地盤。四十年歲月蹉跎啊,整天戴着一頂引領時尚的竹笠到處招搖過街。在這裏,他曾經是聞名鄉里的光,曾經是最大的氓加無賴。如果秦始皇不嗑藥患疾而死,如果沒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他還將繼續在這塊沼澤之地晃過無聊的餘生。但是,一切都被上天打破了。僅僅十幾年,他就以天下最輝煌的成就超越了項羽榮歸故里。這時,他已鬢髮斑白,遲暮年華。

一個人,他一旦成為這世上的富貴者,有三種人猶變得更加可貴。一種是兒時夥伴,一種是鄰居大嬸大媽,一種是兒時的老師。因為,唯有這三種人能替他保存着曾經天真純美的歲月和記憶。此時,當年看着劉邦成長的老師及大嬸大媽們幾乎全都作古,唯有睜眼活在世上的是兒時玩過伴侶。劉邦和這些鄉村夥伴們坐於一起,無不唏噓慨。時光就像沖天火箭,大家彷彿昨天還趟在沛縣的沼澤裏抓鳥捕蟲,或是上樹摘桃下水摸魚,一眨眼怎麼帶到另外一個衰老的世界。

幾乎每個西方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年輕的時候多努力奮鬥,渴望年老之時可以坐在某個海邊靜靜地看斜陽落去。縱觀劉邦的一生,他似乎全倒着走了。前大半生無所事事,後半生奔波不止。這不是命運的耍,這是上天以人書寫傳奇歷史的必然。哎,歲月易老,江山依舊在。舉起杯來吧,讓我們飲了這杯酒,盡了這份誼,不管人間天堂,仍然是永遠的夥伴。

劉邦喝得高興起勁時,不由擊築而歌。築,是古之失傳的一種彈湊樂器。藝術演繹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去支配藝術情,而是像神鬼上身一樣,你完全被情藝術控制。這種藝術境況,尼采稱之為酒神神。此時,已經陷入酒神狀態的劉邦領唱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時,一支由一百二十個兒童組成,並且被劉邦親自訓練過的樂隊齊聲與劉邦相和。歌聲慷慨昂,猶如草原上牧民高吭的歌聲,穿越蒼茫大地,直撞宇宙剛強如鐵的膛。酒和音樂真是個好東西啊,它不但能發積鬱,還能噴薄情志。劉邦醉意朦朧,不由翩然起舞,一股從未有過的傷之情油然而生,眼淚緩緩地溢出眼眶,淌在了臉上。

這淚水,是遊子辛酸嚐盡的悲鄉之水。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凡是背井離鄉之人,他要麼是受到本鄉土水困擾被遠離,要麼就是受到遠方理想的召喚和誘惑。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你賜予一些,又不得不從你身上取走一些。在這一刻,榮華富貴皆是身外之物。當黃袍下,當本真被還原,當衣裳被掀開,原來你背上深深地烙上了故鄉之印,你的內心深深地被故鄉的情絲糾纏着。

哦,故鄉。最初,你不過是一個地理學意義上的鳥巢。然而,當我走得越來越遠,當我漂得越來越久,這鳥巢就不知不覺地成為神的棲息地。最終,無論我做成多大的產業,無論變成一個多麼偉岸的男人,我,仍然是這個鳥巢裏飛出的一隻小鳥。

鳥兒戀舊巢,胡馬朝北望。這是動物界一種本能的衝動。在這一刻,劉邦卻淋漓盡致把它演繹成人類文化本能的衝動。於是,劉邦無不慨萬千地對沛縣父老鄉親們説道:“遠遊的人總是思念着故鄉,我雖然建都關中,但是將來我死後,我的魂魄還會喜歡和留戀故鄉。為表達我對沛縣的一份思情,我決定把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賦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納税股役。”這,就是一個遊子最原始,也是最美的對故鄉的回報。沛縣百姓一聽,無不歡欣喜悦。於是,他們繼續殺牛宰羊,強烈要求劉邦留下來多玩幾天。這一玩,十多天就過去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就算是今天,節放假也就十來天。這一趟回鄉省親,劉邦可是忙裏偷閒的,不能再這樣無休止的喝下去了。於是,劉邦對沛縣百姓説道:行了,聚會就到此結束吧。我這一路帶的人多,讓他們供應不起,我還是回去吧。

供應不起?劉邦這話一半是客氣話,一半則是過意不去。然而,這話傳到沛縣百姓耳裏,卻是另外一翻演繹。皇上你不要擔心,您吃得起,我們當然招待得起。你南征北戰,十幾年如一,好不容易路過故鄉一次,容易嗎?來來來,殺牛宰羊且為樂,勸君更盡一杯酒!於是,當劉邦剛剛離開沛縣,走到城西時,沛縣空城出而,再獻上美酒肥牛,以此拘留劉邦。

劉邦不得身,只得駐下,搭起帳蓬,又痛飲三天。三天後,沛縣父老突然集體向劉邦叩頭請事道:“皇上啊,沛縣有幸得免除賦税徭役,豐邑卻還沒有被免除,請陛下也可憐可憐他們一下吧。”劉邦先是一愣,後恍然大悟。原來這三天酒不是白喝的,沛縣父老就想他買一送一,順水送個人情。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老鄉親們,你們應該不會忘了吧?當初我才起義時,你們殺沛令響應我,可是豐邑父老卻護着雍齒背叛我,等於給我潑了一地洗腳水。這個恨,直到現在還在我心頭上久揮不去呢,叫我怎麼給他們好處?

於是,劉邦委婉地拒絕道:“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當然不會忘掉這裏。可是,往往歷歷在目,痛還在心頭。我看,免除豐邑賦税的事,還是以後再説吧。”沛縣百姓可不是傻瓜。什麼以後再説,你都六十二歲了,十幾年不回老家一趟,不在這時解決,以後估計只能在地下見到你了。於是,沛縣百姓再次請求劉邦,如果不答應,那行,繼續喝酒,喝到你想嘔吐為止。反正沛縣父老多,五個對你一個喝都不成問題。

劉邦這下真無奈了。不答應,走不了;答應了,心裏又是不。正當他猶豫之時,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個吳臣帶來的,英布成功被斬。一個是周派人傳來的,陳豨亦被斬首,叛亂之地全被平反。人逢喜事好辦事。行吧,就當是一事還一事。讓豐邑享受沛縣一樣的待遇,世世代代不税!

到此,沛縣百姓終於鬆開手,放劉邦回長安上班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