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回蓋九城請究陳案烏翼尉拘獲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説鈺福等,正在談得高興,忽見一人走過,會了祥某的茶資,約同着去看熱鬧。德樹堂聽了此話,不勝驚疑。暗想阿氏過部,怎麼這般快。莫非阿氏口供,已經確定了不成?因向神眼在福丟個眼。鈺福會意,讓了回同坐的茶資,同着德樹堂走出茶館。鈺福道:“啊,德子,你給我參謀一回。我不是愛犯財,莫非北衙門裏,阿氏圓供了嗎?”德樹堂道:“若真定準了謀害親夫,咱們的話,就算押寶押紅啦。”德樹堂道:“狗咬泡,不用瞎喜歡。案子到部裏,翻案的多着呢。如今的年月不像從先。早年營翼辦案,滿是一個套子。辦案之先,先跟科房先生商量好了。臨到過部,那部里科房,也是通同一氣。定案之後,連兵部辦保冊的,都是一手。你説那個年頭兒,有多麼好辦哪。如今你東奔西跑,費九牛二虎的火車勁,臨完了的話,還不定怎麼樣呢。漫説這宗事,就是破出死命,拿獲盜案的事,也許在部裏翻供。及至於有了保舉,也是官兒在頭裏,咱們得倆錢,究其實的話,你説是誰的功勞?”鈺福道:“我説的不是這個。我想阿氏一案,街市喧傳,都是疑範氏所害。獨我一人,偏説是阿氏。別説旁人,就是烏翼尉全鬧猶疑。如今北衙門裏,業已問出口供,雖説是渺渺茫茫,未見的確,然而揣情度理,不是阿氏所害,那麼是誰呢?若説蓋九城的話,不過是穿飾打扮,有些妖氣,其實也沒什麼。”德樹堂道:“話不要這樣説。一言四口,駟馬難追。走錯道回得來。説錯話回不來。現在一萬人中,足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説是範氏,獨有你我,按葫蘆掏子兒,偏偏的犯死鑿兒。要據我説,咱也得摟着來。不是別的,丟面子事小,保飯鍋實大。我勸你不用提了,以後得了消息,隨時報告。見了連二他們,也不必抬槓鬥嘴,圖什麼為這個得罪朋友呢?”二人一面説話,已來至帽兒衚衕西口,望見翼裏槍隊,並甲喇達德勒額等,皆在衙門對面小茶館的門首乘涼。見了鈺福等,道説辛苦。鈺福亦陪笑問道:“天這般早,就這裏候着裏呢?”德勒額道:“事沒法子。昨天翼裏頭,傳的是辰刻嗎。”説着,有左履小隊,帶着文光,範氏等一干人證,進了角門兒。鈺福道:“你忙什麼!得什麼時候走?怎麼的話,我得治餓去。”德樹堂道:“你忙什麼!天沒到晌午呢。”鈺福搖首道:“不成您那。昨天晚上,我就沒吃飯。為着不要緊的事,鬧了一夜,不但沒吃,而且沒睡。回頭天橋的話,我可不奉陪了。”説着,進了茶館,因為當差久,常來北衙門送案,所以茶館中人,都極識。這處茶館,也沒有旁人喝茶,左右是提署當差、營翼送案的官人;這處茶館,也沒有來此探監的人;或是衙門裏頭,有外看取保的案子,都在茶館裏頭去説官事。鈺福、德樹堂等,俱是人,將一進門,夥計就過來周旋,忙着沏茶,又打聽阿氏的案子,究竟是怎麼回事。德樹堂隨聲附和答了幾句,忽見門皂常某,同着幾人進來。衣服打扮,俱是鄉人模樣。進門要壺茶,坐在一張桌上,在回右顧的,啾咕半。鈺福道:“常爺,什麼事這樣呵?”常某轉過頭來,看見鈺福在此,叫過夥計來,便讓茶錢。鈺福謙讓一回,還是常某給了。鈺福稱謝道:“爺們兒什麼事?這樣忙和?”常某見左右無人,走至鈺福耳邊,悄聲道:“這幾位是東直門外的朋友,被賊所攀,先在東直汛收了半個月。昨天有朋友見我,討保出來的。”因見德樹堂在旁,又問起阿氏事來。鈺福把前前後後,述了一番。常某連連贊好,又道:“少不了你,得下賞來的話,別忘了我。”説着答答訕訕,又向那桌上去了。鈺福一面説話,已令夥計烙過過來,與德樹堂二人吃了。一時德勒額等,自外進來。嚷説車已來齊,立時就要起身,鈺福等忙的出來。

只見看熱鬧的人,人山人海,你擁我擠,有如看會一般。少時把阿氏帶出來,見她梳辮子身穿白布褲褂,福字履鞋,帶着手銬腳鐐。粉頸之上,帶着極的鎖練子。有槍隊官兵等哄用閒人。先有一個官兵,上車卧底。隨有官兵把阿氏攙上車去。阿氏之母,也隨後擁出。那些看熱鬧的人,因見報紙所載,皆替阿氏不平。今見這般光景,紛紛議論。有説是蓋九城害的,有疑是普雲害的。更有那‮婦少‬長女,見阿氏這般的慘,為這墜淚。那些官兵,一個個狐假虎威,連呼帶嚷。甲喇達德勒額等,帶着文光等一千人證,並有本旗佐領辦事的官人,帶着投呈保片,隨後相隨。文光是赤紅臉,兩撇黑鬍子,穿一件半舊的兩截掛兒。瑞氏、託氏,俱是隨常衣服。範氏是頭挽旗髻,穿一身花布褲掛,標緻異常。看那面上顏,頗有得意之態。阿氏、德氏母女,車在前行。文光等坐車在後。定在刑部對面羊館門外會齊,只見那官兵槍隊,盛盛武武的,喝道驅人。看熱鬧的鼻酸眼辣,觀之不忍。一個唉聲嘆氣的道:“中國官事,這樣殘忍,不何知年何月才見青天。”更有忍不住氣的人,語言烈,開口就罵。有罵問官受賄的,有罵差役不仁的,鈺福等跟隨在後,聽見這般議論,只好裝作不聞。走至大街,德樹堂向鈺福道:“你聽見沒有?你我二人,也在捱罵之內。你説這宗議論,可怎麼好呢?”鈺福悄聲道:“世上的事,左右是那麼着,糊裏巴塗,也就算完了。這宗議論,也不是有見識的人,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非是報紙走哄,就便把阿氏剮了,他們也不知其故。碰巧還拍掌稱快,傳作奇聞呢。”二人一面走路,一面談論,又探頭探腦的,細察阿氏神情,不在話下。

單説文光等隨着左翼原辦,到了刑部門首,候着官兵槍隊,把阿氏母女送進衙門去。站在牆陰之下,扇扇乘涼,專等文書投到,傳喚過堂。工夫不大,只見甲喇德勒額自內出來,悄向文光道:“這裏您託了人沒有?要不搭個天橋,恐怕報紙上一嘈嘈,就要翻案。那阿氏的口供,問着很難。昨在提督衙門,就是勉強着畫的供。先前過堂時,阿氏至死不認。我聽轉子常説,好費手啦。跪鎖上腦,刑法都用遍了,急的座上問官,無法可問,遂將阿德氏帶上,撇開了一收拾,好容易死説活説,才把女兒説好,對對敷敷的,把口供畫了。如今過了刑部,您要不託人的話,可就完啦,”鈺福也湊至跟前,唧唧噥噥的問道:“訂親之時,您怎麼不睜眼呢?”文光嘆口氣道:“提起話兒長。事已至此,不怕你二位笑話,錯非是親上作親。娶她那一天,也就成了詞啦,一來她扭頭別頸,不肯歸房,二來風言風語,我聽了好些個。我若不怕丟人,也早就休了。”鈺福是有心探問,看了看左右無人,悄聲道:“事已至此,你也不用隱瞞。既知道阿氏不正,早該把姦夫指出。子一久,姦夫可就走了。”文光皺眉道:“話雖如此,我也指不出誰來,不過風言風語,説她不正。究竟同誰不清楚?誰幫她下得手,我是絲毫不知。那天夜裏,若非小妾叫我,我還在夢中呢。”説至此處,忽見有言人走説。”阿氏母女,大概是收在北所司務廳裏,傳喚原告呢?”文光聽了此話,向鈺福二鞠躬,説是回頭説話兒。遂同了德勒額,隨從那官人進去。到了一處院落,冷氣森森,寂無人語。有皂隸高聲喊道:“帶文光。”文光戰戰競競,走至公室以內,垂手侍立。公案之後,坐着位年約四十,面如古月,兩撇黑鬍鬚的官員,左右有書班皂隸。望見文光進來,高聲喝道:“你是哪一旗哪一牛錄,細細報來。”文光道:“旗人名叫文光,是鑲黃旗滿洲,普津佐領下的領催。”問官道:“你兒媳阿氏,説親是誰的媒人?你兒子英,是誰給害的?死時是如何情形?你要據實供來。”文光答應聲喳,如將由,按着以前所供的,細回一遍,隨有旗佐領的辦事人,投了保結,帶了文光下來。然後一起一起的,把瑞氏。範氏籌,挨次問過。查與送案口供並無不合之外。仰告一千人證,下去聽傳。福壽德勒額等,帶領官兵槍隊回去差。鈺福把沿路見聞,也回去報告。文光、範氏等恐怕原述的口供,不能立時治罪,少不得夜研究,託人槍,好令阿氏凌遲處死。瑞氏是疼愛孫子,痛惜孫媳,又因報上記載,皆替阿氏聲冤。街巷傳聞,亦説範氏不正。老年人心實好氣,不免於家庭之間,鬧些麻煩。託氏因兒子被害,兒媳投缸時,自己並未在場,未免也有些生疑,因此家庭骨之間,在默默無形中,皆不和睦。那一些瑣瑣碎碎,鬧話言,不屑細説。

刑部已把此案分在山西司,行文本旗,傳喚文光等,到部廳審。文光帶了範氏、並託氏、霖等一齊到案。那刑部司員,因為報紙暄傳,不能不加意慎重。分司之後,先把送案的原文,細閲一過。然後才開庭審訊,這位承審司員,姓宮名,表字道仁,是恩科舉人出身,為官清正,審判極明。不管甚麼重案,一到宮道仁的司裏,沒有不即間清的。因此尚書葛寶華,侍郎紹昌,皆極倚重。今因阿氏一案外間報紙上頗有繁言,所以宮道仁更加註意。當升了公座,提取阿氏過堂。先把阿氏上下打量一回,見她兩道似乎非瘦的籠煙眉,一雙半醉半醒的秋水眼,腮如帶愧,若含嗔,羞羞澀澀的,跪倒案前。宮道仁見此光景,心裏好生疑惑。暗想我為官多年,所通謀害親夫,或因致死本夫的案子,不知凡幾。無論他如何兇悍,到了公堂之上,沒有不出幾分形的,怎麼這個婦人,這樣自如,莫非是被人陷害,屈打成招嗎?因問道:“你現在多大年歲?”皂隸亦喝道:“你今年多大歲數?”阿氏低頭道:“十九歲。”宮道仁道:“你把你丈夫怎麼害的?你要據實説來,”阿氏遲了半晌,細聲細氣回道:“那天我行情回來,忽然一陣糊。一心打算尋死,不想我丈夫醒了,我當時碰他一下,不想就碰死了。”宮道仁搖首道:“不能。不能。你説的這樣話,朦不得人。無緣無故,你為什麼尋死呢?”阿氏又回道:“我想我活着無味,不如死了倒乾淨。所以那晚上,決定要尋死。”宮道仁道:“案到這裏來,不比別處。你若説出實話,我可以設法救你。你若一味撒謊,或是胡拉亂扯,謀害親夫四個字,實在打不得。你若説出真話;誰把你丈夫害的,一定要誰給抵償,把你出來,不干你事。一來你丈夫的仇,你也給報啦。二來你母親,也免得着急。你放着節孝兩字,不留個好名,偏要往謀害親夫的罪名上説,這不是糊塗人嗎?”皂隸亦勸道:“老爺這樣恩典,你還不實説嗎?”阿氏聽到此處,嗚嗚的哭了。遲了半道:“我是該死的人,此時只求一死,大人不必問了。”説罷,淚不止。宮道仁再三詢問,仍然不説。問到極處,只説是惟求一死,請毋深究。急的宮道仁無法可問,看她情形,實不似殺人兇犯。有心用刑,又有些不忍。隨令左右皂隸,先將阿氏帶下,將範氏帶上。宮道仁察言觀,看着範氏神情,頗不正經。遂問道:“英被害,你看見沒有?”範氏道:“英被害時,我已經睡了。因聽院子裏有人的腳步聲兒,當時我以為有賊。又聽西屋裏喊了一聲,所以提燈出來,才知是英被害。”宮道仁道:“英之死,你既然不知道,阿氏投水缸時,你總該知道了罷。”範氏道:“阿氏跳缸,我也不知道。我從屋內出來,我丈夫文光,亦隨着出來了。他到西房去瞧,才知是出了逆事。當時我喊叫丈夫,先把阿氏救出,回她因為什麼下此毒手,後來我丈夫報官,把阿氏的母親德氏帶官,這就是當情形。”宮道仁道:“你説的這宗情形,是真話是假話?”範氏道:“家有這宗逆事,豈敢再説假話。”宮道仁冷笑兩聲道:“我且問你,那你聞聲而起,怎不到上房去呢?偏偏你丈夫往西房去,你便往廚房去呢,想來是殺人之初,你必然知道,不然,怎這般湊巧?”範氏遲了半,強答道:“事有湊巧,橫豎是英被害,神差鬼使,領我們去的。”宮道仁哈哈大笑,望着範氏道:“這些瞎話,你休得瞞我。你説的既這樣巧,我問你殺人兇器,你是怎麼藏的?”範氏發怔道:“兇器,兇器我如何知道?人不是我害的,雖説是從我屋裏翻出來的,究竟是誰放的,連我也不知道。幸虧我睡的機警,不然那兇手進去,還想要害我呢。大概是我一咳嗽,把他嚇跑,因此把兇器放下,亦未可知。”宮道仁道:“你這樣狡展,實在可惡。難道你兒媳阿氏為什麼殺人,你也不知這麼?”範氏道:“殺人為什麼,我哪裏知道。就請大老爺,追問阿氏。阿氏不説,還有她母親呢。素長素往,他們就鬼鬼祟祟,不幹好事。當初我們親家,就是上吊死的。深裏的事,我雖然不知道,揣度情理,定是阿德氏的。向來她們母女,專想着害人。我們家裏,合該倒運就殼了。又説阿洪阿之死,並未經官,是親友私合的。又説阿氏幼時,家裏不知教育,女兒人家,終際唱唱喝喝,不作正事。除去替花塗粉,撒嬌作態之外,一無所能。”這一席話,口齒伶俐,説的宮道仁也愣了。暗想這個婦人,可真個兇悍,她既把陳案勾出,便可以證明阿氏定然是謀害親夫了。因笑道:“你説的這樣玄虛,莫非你兒媳養漢,被你看見了不成?”範氏冷笑道:“看見做什麼,自她過門以後,不肯與英同房,那就是可疑之點。大老爺這般聖明,何用細問。”言道仁道:“好一個陰毒婦人!我這樣原諒你,你竟敢一字不説,還任意的污衊人。這真是誠心找打!”因喝皂隸道:“掌嘴!”左右答應一聲,走過便打。範氏冷笑着道:“打也是這樣説,難道殺人兇手,還賴在我身上麼?反正這光天化,總得講理。”皂隸喝着道:“快説,再若不説,可要掌嘴了。”範氏發狠道:“到這説理地方,不能説理,我亦無法了。”宮道仁道:“你怎麼這般刁惡?再若不説,我連你一齊收下。”範氏道:“收下便收下,難道兒媳婦謀殺本夫,還連帶着婆婆一同治罪嗎?”宮道仁道:“我且問你,阿氏過門後,孝敬你不孝敬你?”範氏道:“孝敬我也是面子上,我婆母丈夫,跟我姐姐,全是忠厚好人。我這眼睛裏不柔沙子。論起理來,她豈肯孝敬我。過門以後,我們是面和心不和。我同她雖不理論,她見我知她底細,她如何不恨呢。”宮道仁道:“你説的這般的確,阿氏的姦夫是誰,你能指出來麼?俗語説:捉好捉雙。你既説阿氏不正,就該有憑據才行。”範氏道:“這憑據我是沒有。她若同誰有事,她豈肯告訴我呢。慢説是婆婆,就是生他的母親,她也不肯實説呀。”宮道仁道:“這是揣度的話,不足為憑,你指出證據來,便可以按法論罪。若無證據,你們全家老幼就皆在嫌疑之中,又不止阿氏一人了。”範氏道:“老爺若問這節,須究問我姐姐,親事是她的主意,外甥女是她的外甥女。是好是不好,我如何能知道?”宮道仁道:“你既説底好壞,你都知道,此時又翻過嘴來,往你姐姐身上推,顯系信口撒謊,不招實供了。”因斥左右道:“打!”範氏聽一聲打字,忙又辨道:“我説的不實,您問我姐姐,便知是實是虛了。”宮道仁道:“這一層也不必問,指不出好夫來,定然是案中有你。”説着又喝道:“打她!”皂隸答應一聲,因為範氏口供,異常狡展,又兼她的像貌,有些兇悍之氣,先聽了一聲打字,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七手八腳,打她一陣,方出此不平之氣,因礙着官事官差,不敢出。今見坐上司員這樣生氣,遂過來一聲喝喊,拍拍拍拍的,掌起嘴來。打得範氏臉上,立時腫起。順着嘴嘴角,直血沫。嗚嗚的説道:“打也是這祥説,誰叫是暗不見天呢!”宮道仁道:“你不要口強,慢説你這刁婦不肯承認,就是滾了馬的強盜,也是招供。”因喝左右道:“帶下去收了。”左右一聲答應,登時帶下。

座上又傳帶文光。工夫不大,只見領催文光自外走來。見了宮道仁,深深的請了一安,皂隸喝聲跪下,文光低着頭,規規矩矩的跪在堂上。先把姓名年歲,報了一遍。隨又將親上作親,幾時娶,並英夫婦,素不和,以致二十七夜出,出了謀害親夫的事情,並於何時何處報了官廳的話,細問一遍。宮道仁道:“你説的話,我已經明白了。但此案真像,全不是那麼回事。你兒媳阿氏,本是清清白白的一個女子。你是為人父母的,乃竟敢隱瞞真情,庇護瀅妾,勾引姦夫入室,殺死親子,陷害兒媳。你這妄告不實的罪過,你曉得不曉?”文光聽了,猶如涼水澆頭的一般。遲了半,方敢抬頭回道:“領催實不曉得是實是虛,是真是假。只就我目睹的狀況,呈報的官廳。至於兇手是誰,我想三更半夜,只是他夫婦同室。小兒之死,不是阿氏害的是誰。至於其中是否有別的原故,還求大老爺明斷,領催是一概不知的。”宮道仁拍案道:“胡説!你説是阿氏所害,為什麼那把切菜刀,可藏在範氏屋裏呢?”文光道:“領催不知,只求老爺公斷。”宮道仁道:“知與不知,卻是小事。足見你管教不嚴,太沒有家法了。”文光遲了半,無話可答,料着方才範氏,必定招出什麼,所以座上有此一問。有心要探探口氣,又不敢開口,只得乞求問官,秉公裁斷,務將原兇究出,好與英報仇的話,敷衍幾句。宮道仁聽了,納悶的了不得。暗想英之死,是不是範氏所害,連他丈夫文光,也不知底細麼?因問道:“阿氏的姦夫,現在哪裏?你若指出名姓來,必予深究。若如此閃閃的的的,似實而虛,實在是不能斷擬。”文光道:“小兒住室,只有他夫兩口,並無旁人,半夜裏小兒被殺,若不是阿氏所害,他看見有人行兇,定要聲嚷。既於出事前未見聲嚷,乃於事後,反去投水缸,若不是畏罪尋死,何能如此。老爺要仔細想情,替我報仇。”宮道仁道:“你説的卻也近理。但阿氏面上,並沒有殺人兇。阿氏身上,又沒有殺人血跡。既是殺人時,你沒看見,那殺人兇器,又沒在阿氏手裏。動兇的原犯,焉能是她。即或是她,也必是有人待,把她出來的,或是另有姦夫脅迫出來的。不然,阿氏的擊傷,又是誰打的呢?”文光道:“未過門時,我見她端端正正,很有規矩,所以我極疼她,過門以後,我母親也疼她。我們夫婦,待她同女兒一樣。誰想到用盡苦心,哄轉不來,她終哭哭啼啼,無病裝病,獨自坐在屋裏,也是發愣。院裏站着,也是發怔。還不如未作親時,到此間住,顯着喜歡呢。此中緣故,我以為夫婦不投緣,以致如此。然察言觀,素常素往,並沒有不和地方。只是過門後,小兒與阿氏兩口兒,並未合房。初以為英愚蠢,好用工夫練武。後來內子斟問,敢情是兩不能怨。雖説她沒有劣跡,可是既將小兒殺死。她那素的心思,亦就可想而知了。”宮道仁道:“這些情形,文範氏知道不知道?”文光道:“知道。”宮道仁冷笑道:“她知道怎麼不説?難道你一家人,夫婦還兩樣話嗎?”文光聽了一怔,不知方才範氏供的是什麼話,因隨口亂應道:“這些事情,家裏都知道,豈能説兩樣話呢。領催有一字虛言,情甘領罪。”宮道仁道:“是了。這句話你要記下。”説着,反手一擺,皂隸喝道:“下去聽傳罷。”文光連忙站起,規規矩矩的退了出去。

宮道仁一面喝茶,看了看送案公文,正呼喚左右,喚託氏回話,忽見有皂隸走來,回講堂官來了。宮道仁不知何事,暗想這半天晌午,又不是堂期,堂官有甚麼要事來署?一邊納悶,忙着退了堂,整了整領帽袍,退入休息室中,跟隨着同寅司員,直上大堂,見尚書葛寶華童顏鶴髮,滿部白鬍須,穿一件藍葛紗袍,頭戴緯帽,紅的的的珊瑚頂,翠鮮鮮的孔雀領,戴着極大眼鏡,坐在堂上,一手拿着報紙,正在查閲新聞呢。宮道仁站在一旁,靜候葛尚書轉過頭來,方才走過作揖。葛尚書忙的還禮,摘下眼鏡來道:“阿氏的案子,問的怎麼樣了?”宮道仁見問,忙把阿氏口供,並範氏的形可疑,現已收押的話,細回一遍,葛尚書點了點頭,一手拿了報紙,遞與宮道仁道:“你看,報紙這樣嘈嘈,我也是不放心,所以到衙門來,似乎這宗案子,若招出報館指摘,言官説出話來,可未免不值。”宮道仁亦陪笑道:“司員也這樣想。全此案中真像,非用偵探調查,不能明晰。若僅據阿氏口供,萬難斷擬,”葛尚書道:“是極是極。我們堂刑的人。若把案子定錯,實於陰騭上有虧。若據閣下所説,我也就放心了。”宮道仁連連答應。葛尚書一面喝茶,一面叫皂隸出去,請了堂上的司員來,先與左右翼,內外城巡警總廳,並各處偵探局所,繕具公函,求各機關幫助調查,以期水落石出。堂主事沈元清,連連答應,又笑回道:“昨天紹堂已經給各處機關發了函去,大人既寫信,不如給各處行文,叫他們嚴密調查,以清案源。”葛尚書連連贊好,又囑道:“閣下就趕緊辦稿,另叫各界人士,指出錯謬來。方為合法。如今朝廷上鋭意圖強,力除舊弊,倘書役皂隸們再有待犯人及受賄循私等情,必須查明究辦,勿稍循隱。”沈元清連聲答應,隨即辦了堂諭,貼在壁上。又有各司的官員,回了回各司案件。葛尚書挨次看過,又因阿氏一案,囑咐宮道仁格外細心,然後才乘轎回宅。不在話下。

單説左翼翼尉烏珍,自阿氏過部後,因見報紙上屢屢指摘,一面與市隱、鶴公、普公、福壽等夜研究,一面督飭探兵,秘為採訪。這一連升來回説普津之弟普雲,確與蓋九城有些嫌疑,請即拘案等悟。烏公聞了此信,正在思索,忽有蘇市隱同着一個鬢髮皆白的老人進來。此人有六旬以外,穿一件藍紗大褂,足下兩隻雲履,載着深黑的墨鏡,手拿一柄紈扇,掀簾走進。烏公站起來,忙與市隱見禮。市隱笑指道:“這是我的至友原淡然先生。這就是烏恪謹先生。”二人彼此為禮,各道久仰。市隱道:“阿氏一案,原大哥很給費心,他同普津、文光,俱都相好。”烏公稱謝道:“好極,好極。我們的差事,叫大哥費神了。”説着,分賓主讓座。僕人送上茶來。市隱道:“秋水沒來麼?”烏公道:“自前次來信後,至今沒來。阿氏送部的那天,我特地去拜他一回,誰知他不忘舊惡,竟自擋駕沒見,你説這個人這樣悖謬:叫我怎麼辦呢?那我請你來,你又功課很忙,不肯騰個工夫,給我説合説合。鬧到而今,我也沒有法兒了。”淡然道:“秋水是哪一位?”市隱道:“原大哥的記,可實在太壞。那我同你提過,我們同人,因為他這宗地方,常管他叫荒公,又管他叫傻子,不管是什麼事情,他發起暈頭悖謬來,無法可治,成年累月,掣出糟錢,設立學堂捐些個,辦報館賠些個。作官他辱罵堂官,待下人他要講平等,茶天酒地裏要逞豪華,到了金盡囊空時,他還要恤人之貧,濟人之急。那種種荒謬地方,就不用提了。”淡然猛悟道:“哎,是了,不錯不錯,他是小兄弟,我們要格外原諒,不加計較才是。”烏公陪笑道:“兄弟也未嘗計較。那小菊兒衚衕驗屍,他同市隱哥一同去的,當回到舍下還在本翼公所聽了回口供。後來我託人調查,人人説阿氏冤屈,範氏可疑。他給來一封信,説阿氏殺夫是真,笑我們無故生疑,沒有定見,信內信外,刻薄了我兩句。從此就沒管。兄弟的意思,因為疑點甚多,惟恐屈在好人,所以才託人調查。據他一説,確乎是阿氏所害,無有疑義。可是原來函內,並無證據。淡翁想情,兄弟當如何處治呀!一來我們翼裏,對於這宗案子,本是過路衙門。再説是審問裁判,都有刑部主持,冤與不冤,我們是沒有力量的。你想秋水荒謬不荒謬?”淡然點頭道:“年輕好勝的人,大都如此。這阿氏一案,他只知其外,不知其內。兄弟與文光、普雲,全都識。大概情形,瞞不得我。上月兄弟與市隱在普雲樓上喝酒,因近納妾的陋習,很談了一回。後來那普雲也去了,我打聽文光的家事,他説的很詳細。那市隱找我,説是你老先生對於阿氏一案,極為認真,我才敢據實説出。其實與文、普二家,並無嫌隙。不過是因友致友,看着報紙上,這樣嘈嘈一個輕年女子,蒙此不白之冤,不忍不説,不能不説了。”説着,讓了回茶,便將普雲樓上,如何遇着普二的話,並普二替賃孝衣,當如何説笑的話,細述一遍。市隱亦接口道:“普二的神情,很透恍惚。不知通電之後,恪謹哥調查了沒有?”烏公正答言,忽見瑞二走來,回説:“鶴、普二位大人,普協尉福大老爺,現在公所相候,連升、潤喜等,已將小菊兒衚衕殺害英的兇手,捉獲送翼了。”烏公聽了此話,説聲就去。連忙着穿衣戴帽,留着原、蘇二人,在此少候。市隱驚問道:“原兇是誰,可以告訴我們不可?”烏公一面更衣,一面笑道:“所獲的就是普二。淡翁也不是外人,您陪着在此稍候,我去去便來。”説着,拿了團扇,帶着僕人瑞二,竟往左翼公所一路而來,要知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