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二十四灌足節星期四茉迪在半小時內打了三次畢爾曼的手機,每次都聽到該用户無法接聽的信息。

下午三點半,她開車到歐登廣場按他家門鈴,還是無人應門。接下來二十分鐘,她在大樓裏挨户敲門,想問問有沒有鄰居知道畢爾曼人在哪裏。

十九户當中有十一户無人在家。這個時間顯然不是登門造訪的好時機,接下來是復活節週末,情況應該也不會更好。八户在家的鄰居都提供了協助,其中有五人認識畢爾曼,説他住在六樓,是個彬彬有禮的紳士。至於他的行蹤,誰也無法提供任何信息。她好不容易打聽到有個名叫休曼的生意人,是與畢爾曼來往最密切的鄰居之一,他也許上他家去了。但這一户也沒有人應門。

茉迪沮喪之餘,拿出手機又撥了畢爾曼家中電話,在答錄機留下自己的姓名與電話,請他儘快回電。

她回到畢爾曼住處門口,寫了紙條請他與她聯絡,然後拿出名片,也一起丟進信箱。正要關上信箱蓋時,她聽見公寓裏的電話響了,便俯身傾聽,響了四聲後答錄機接起來,但聽不到有人留言。她關上信箱蓋,直瞪着門看。究竟為何心血來伸手碰了門把,她也説不上來,但令她大吃一驚的是門沒有鎖。她將門推開,看着門廳。

“有人在嗎?”她小心地喊道,並仔細傾聽。沒有聲音。她往門廳踏人一步後,猶豫起來。她沒有搜索令,即便門未上鎖,也無權進入公寓。她往左側的客廳瞄了一眼,正決定退出時,視線恰巧落在門廳的桌上。她看見一個裝科特麥格農手槍的盒子。茉迪頓時到強烈不安,隨即解開夾克、拔出警槍,她以前很少做這樣的動作。

她拉開保險,槍口指向地板,走進去往客廳裏面看。雖未發現任何異狀,她卻愈加憂慮。退出客廳後,往廚房裏頭瞧。沒有人。接着走過走道,推開卧室房門。

畢爾曼赤着身子趴在牀邊,雙膝着地,彷彿正跪着禱告。光從門口看,便知道他死了,後腦勺中了一槍,額頭被轟掉一大半。茉迪隨手關上公寓的門。打開手機打給包柏藍斯基時,警槍仍握在手中。由於聯絡不上他,便又打給檢察官埃克斯壯。她記下時間,下午四點十/又分。

法斯特盯着倫達路大樓的正門。然後看看安德森,又看看手錶,四點十分。

向管理員問到密碼後,他們已經進過大樓,還在掛着“莎蘭德一昊”門牌的門外傾聽了一會兒,屋內沒有聲響,按門鈴也無人應門。於是他們回到車上,將車停在可以監視大門的地方。他們在車上已打電話確認,最近姓名才剛剛加到倫達路公寓合約上的人叫米莉安·吳,生於一九七四年,原先住在聖艾瑞克廣場。車內收音機上方貼了一張莎蘭德的護照相片。法斯特出聲抱怨説她就像個姥子。

“真要命,這些女的長相愈來愈醜!會挑上她肯定是飢不擇食。”安德森沒有答腔。

四點二十分,正要從阿曼斯基辦公室前往《千禧年》雜誌社的包柏藍斯基來電,要求他們繼續在倫達路監視,一定得把莎蘭德帶回警局問話,但也叮囑他們別忘了檢察官並不認為她和安斯基德命案有何關聯。

“好了。”法斯特説道:“據泡泡的意思,在沒有人認罪之前,檢察官誰也不想逮捕。”安德森還是沒出聲。他們徽懶地看着路人在附近穿梭。到了四點四十分,埃克斯壯打了法斯特的手機。

“出事了。我們發現畢爾曼在自家公寓遭到槍殺,死了至少二十四小時。”法斯特一聽立刻坐直起來。

“知道了。現在該怎麼辦?”

“我要針對莎蘭德發出緊急通告,她現在是三起謀殺案的嫌犯。命令會送達全郡各地,我們得將她視為危險分子,而且很可能持有武器。”

“知道了。”

“我現在就派一輛警車到倫達路,警員會進入公寓加以封鎖。”

“明白。”

“你有包柏藍斯基的消息嗎?”

“他在《千禧年》。”

“他好像關機了,你可以試着聯絡並通知他嗎?”法斯特和安德森互望一眼。

“問題是萬一莎蘭德出現,我們要怎麼做?”安德森問。

“如果她只有一個人,情況又允許的話,就把她帶走。這女孩非常瘋狂,而且顯然殺紅了眼。她公寓裏説不定還有武器。”布隆維斯特將一大疊稿子放到愛莉卡桌上,頹然坐在俯臨約特路窗邊的椅子上,簡直累死了。他一整個下午都三心二意地,不知該如何處理達格未完成的書。

達格才死去幾個小時,出版商已經開始爭論如何處置他留下的工作,看在外人眼裏或許覺得諷刺、無情。但布隆維斯特卻不這麼想。他有如處於一個幾近失重的狀態,這種覺總會在最迫切的危急時刻出現,凡是記者或報紙編輯對此都很悉。

當其他人傷心之際,新聞人就會變得有效率。在這個灌足節星期四上午現身在《千禧年》辦公室的團隊成員,儘管個個震驚不已,最後專業仍凌駕於情緒之上,使他們發憤埋首於工作。對布隆維斯特而言,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和達格屬於同一類人,即使他們角互換,達格也會這麼做,他也會自問能為布隆維斯特做些什麼。一篇具有爆炸內容的文稿,這是達格留下的遺產,他為此工作四年,投入了自己的靈魂,如今卻再也無法完成。而他生前選擇了為《千禧年》工作。

達格與米亞的命案不會像前首相帕爾梅遇害一樣造成全國人的傷痛,其調查進展也不會有傷心的國人密切注意。但是對《千禧年》的員工而言,因為涉及個人情,打擊或許更大。而且達格在媒體界人脈廣闊,這些人也會追究底。

但如今布隆維斯特和愛莉卡有責任完成達格的書,並回答幾個問題:是誰殺了他們?為什麼?

“我可以重新架構未完成的內容。”布隆維斯特説:“我和瑪琳得一行一行地將尚未編輯的章節讀完,看看哪裏需要補充。其中大部分只需依照達格的註記校訂即可,不過第四和第五章大多以來亞的訪談為主,這確實是個難題。達格沒有註明消息來源,但有一兩個例外的情形,我想應該可以使用米亞論文的參考資料作為主要的來源。”

“那麼最後一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