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國企改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在信誠集團加緊建設的時侯,林夕也沒有閒着。

省裏下發了一份文件,要求全省所有國有企業要在9月末前全部改制結束,要達到人員全部解除勞動關係到位、企業質轉變到位。

由於青吉縣內企業工廠大部分為國有企業,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轉軌,大多數國有企業陷入了困境,已瀕臨破產、倒閉。

信誠集團的成功引進,使人們看到了一個為青吉謀利的縣委書記,也使國有企業的職工看到了希望,他們希望林夕能夠主持公道,讓瀕臨破產、倒閉的國有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三月份,全縣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啓動,看到此次省裏所給的優惠政策,一些已經被變買的國有企業職工不斷到縣委、縣政府上訪,要求徹查那些已經被買的國有資產。他們認為國有資產買賣過程中有貓膩。

特別是原縣鐵合金廠,在去年被買給了一個南方商人,評估資產時竟是負資產。也就是説,縣裏買了這户企業不但沒有得到一分錢,而且在未來幾年裏也收不到這户企業的税金,要用這筆税款來抵還企業的負債。

鐵合金廠的職工每人發了幾千元的補償金後,職工全部下崗了。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職工,被幾千元就買斷了工齡,他們一沒技術、二沒資金,以後的謀生成了問題。

從企業被買開始,鐵合金的職工就不斷上訪,縣裏不給解決,他們就到市裏、省裏,甚到到國家信訪局要求徹查。

雖然省市也來過幾個調查組,可進駐青吉縣後,最多不過一個月,調查組就走了。調查結果無一例外的都説這起企業改制沒有問題,而且應該被列為企業改制的典型進行宣傳。

而範寶林也正是憑藉着這些政績獲得了提升。

這天,林夕又被上訪的羣眾堵在了辦公室。來的都是各國有企業的職工,有的已經下崗了,有的正在準備下崗,大概有幾百人。

信訪辦、保衞科、國企改革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都上來幫助維持秩序。開始讓他們選出幾名代表,到林夕的辦公室與林夕面對面的對話,可人實在太多,涉及的企業也太多,就算一户企業選一名代表也要二十幾個人,辦公室裏本呆不下。

沒辦法,最後由信訪辦的江主任,組織羣眾到了縣委俱樂部裏面,由林夕和常務副縣長張濤,以及信訪辦、國改辦的領導到俱樂部親自接待上訪羣眾。

林夕等人坐在主席台上,上訪的羣眾坐在台下,由信訪辦的江主任主持。

首先提問的就是鐵合金的下崗職工。

“林書記,我姓吳,原來是鐵合金的會計。我知道你剛來,對鐵合金的情況還不瞭解。”林夕打斷了吳會計的話“你好,雖然我來的時間不長,但我對鐵合金的情況還是瞭解一些的,你們上訪的材料我也都看過了。你們説鐵合金廠改制變賣資產時,存在暗箱作,國有資產被賤賣給了現在的鐵合金集團,針對這個情況我也進行了瞭解。

但據我的瞭解並不像你們所説的那樣,當時的鐵合金真的是負債累累,資不抵債。可以説,你們的下崗買斷工齡的錢,全都是由現在的鐵合金集團墊付的,其中並不存在什麼問題。而且省市也多次下派調查組,也沒查出問題,所以你們所説的賤賣國有資產是不存在的。”林夕雖然口説鐵合金改制過程中不存在問題,但心裏也明白,國有資產轉制過程中不存在問題是不可能的。只是被掩飾的很好,沒有被查出問題而已。

他就不相信,在4000年,資產評估中,固定資產達2。4億的鐵合金廠會在短短7年間變成資不抵債的局面。要説沒有蛀蟲盜走國有資產,那説出去誰會信啊。

只是鐵合金廠改制是原縣委書記範寶林和縣長曾思江運作的,現在一個成了市委組織部長,一個還是縣長,林夕初來乍到,手底下連個通氣的人都沒有,當然不敢隨便去碰這個難啃的骨頭。

而且通過省市調查組的幾次調查,調查結果林夕也都看了,鐵合金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確實不存在問題。要説有問題,也是發生在改制以前,國有資產就已經被賣的差不多了,最後能有人來接這個爛攤子,就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所以鐵合金廠的改制問題只能先放在一邊,也許以後有機會,林夕會挖一挖其中的源,但絕不是現在。

林夕給信仿辦的江主任打了個眼,江主任心領神會,又開始叫下一個上訪者提問題。而且整個會議也沒有再叫一個原鐵合金廠的站起來提問。

其他上訪人員的問題相對而言,雖然沒有鐵合金的問題這麼尖鋭,但也不易回答。

其中原縣板簧廠的職工提出:“當初企業職工買斷工齡的錢到現在還沒有全部到位。林書記,這筆錢到底什麼時侯能給我們。而且聽説這筆錢被縣裏的人給挪用了,有沒有這回事啊?”據林夕瞭解,原縣板簧廠也是早年改制完的,企業整體出售時,資金已經打進了銀帳户。這筆錢足夠給職工們發放各種補償金。

只是當時由於縣裏最大的民營企業翔龍木業有限公司因資金週轉不靈,縣裏幫助聯繫貸款未果,最後沒辦法,由政府的幾名縣長擔保,把這筆錢借給了翔龍木業公司,只是這筆錢到現在也沒有消息。

林夕當場回答道:“同志們,請放心,這筆錢一定會很快到位的。”回過頭又對常務副縣長張濤道:“老張啊,由你負責此事,一定要儘快把錢發給職工。”張濤點頭答應。心裏卻暗道:錢能那麼好要嗎?據張濤所知,這筆錢木業公司已經還了一部分,可是帳上卻沒有錢,錢都被縣裏的領導以各鍾名義借了出去,怎麼要?

下一個是縣磚廠的職工,他們對此次的企業改制沒有意見,但卻提出了新的問題:“林縣長,為啥這次企業改制,補償金沒有以前的多了?”他們對每名職工每年工齡摺合為350元的補償金表示不認同。因為原青吉縣第一服裝廠改制時,每名職工每年工齡摺合的是494元。而且磚廠現在還有固定資產價值幾千萬,他們認為這筆錢也應該由企業職工平分了。

對於磚廠職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林夕讓信訪辦的江主任拿出了年初省裏下發的文件,林夕指着文件道:“這是省裏下發的關於這次企業改制的文件,文件上明確規定,國有企業職工補償金髮放每人每年不得低於當地上年人均收入。而青吉縣上年人均月收入就是346元,是符合省裏規定的,所以你們的補償金為每人每年350元。”

“而且國有企業不等同於股份制等其他質的企業。國有企業的所有資產都屬於國有,不屬於私人所有,所以有的職工主張均分磚廠是不合理的,是違返國家法律的。”林夕見有的職工恍然大悟的表情,又接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