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03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高煦不是花痴,他這樣説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寓意的。
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他的隱含意思,李世民與朱高煦一樣,都是次子,李建成對應朱高熾,都是太子,甚至連他們的弟弟也有對應關係,李元吉對應朱高燧,都是第三子。
這樣就很清楚了,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當上皇帝,朱高煦殺掉朱高熾,登上皇位。
朱高煦導演希望把幾百年前的那一幕戲再演一遍。
我們這裏先不説朱高煦先生是否有李世民那樣的水平,既然他堅持這樣認為,那也沒辦法,就湊合吧,讓他先演李世民,單從這齣戲的演員陣容和所處角上看,似乎和之前的那一幕確實十分相似。
但朱高煦導演也出現了一個致命的失誤,他忽略了這場戲中另一個大牌演員的受,強行派給他一個角,這也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他要派的是這場戲的主要角之一——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被挑中的演員正是他的父親朱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要把這場戲演好,演完,搞一個朱高煦突破重重險阻,戰勝大壞蛋朱高熾,登基為皇帝的大團圓結局,就必須得到贊助廠商總經理朱棣的全力支持。
朱棣不是李淵,事實上,他跟李淵本就沒有任何共通點,但他很清楚,上一幕戲中,李淵在李世民登基後的下場是被迫退位,如果這一次朱高煦像當年的李世民那樣來一下,他的結局也是不會超出劇本之外的。
朱棣雖然不是導演,卻是戲霸。
讓我演李淵,你小子還沒睡醒吧!
明朝那些事兒2朱棣篇第二十九章章節字數:3702更新時間:07-02-2216:24[366]太子黨的反擊就在朱棣漸漸對益囂張的朱高煦到厭惡時,太子黨開始了自己的反擊。
當時正值朱高煦主動向朱棣要求增加自己的護衞,這引起了朱棣的警覺,永樂十三年(1415)五月,朱棣決定改封朱高煦去青州,按説青州並不是很差的地方,但朱高煦為了奪權的需要,不肯離開京城,又開始耍賴。
這次朱棣沒有耐心陪朱高煦玩下去了,他直截了當地告訴朱高煦:你既然已經被封,就趕緊去上任,怎麼能總是賴在京城不走(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
朱棣不斷的打擊太子,無非是想告訴太子不要急於奪權,但他的這一行動卻給了朱高煦錯誤的信號,他誤以為皇位非自己莫屬,越發專橫跋扈,最終觸怒了朱棣。
捧得起你,自然也踩得扁你太子黨的英們抓住了這個機會,發出了致命的一擊,而完成這一擊的人正是楊士奇。
由於平表現良好,且自我改造態度積極,楊士奇和蹇義連監獄的門都沒進,就被放了出來,再次被委以重任。但千萬不要由此推出朱棣慈悲為懷的結論,要知道,他們的難兄難弟楊溥還在監獄裏看書呢,而且一看就是十年。
由此可見,特赦也是有級別限制的逃離牢獄之災的楊士奇自然不會洗心革面,與朱高煦和平相處,在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對時局的揣摩後,他鋭地抓住了機會,發動了攻擊。
説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與前兩次一樣,他的這次攻擊也是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完成的。
此次對話除了朱棣和楊士奇外,蹇義也在場,不過他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
朱棣問:“我最近聽到很多漢王(朱高煦封號)行為不法的傳聞,你們知道這些事情嗎?”這話是對楊士奇和蹇義兩個人問的,但兩人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蹇義雖然忠於太子,卻也被整怕了,他深恐這又是一個陷阱,要是實話實説,只怕又要遭殃,便推説自己不知道。
朱棣失望地轉向了另一個人——楊士奇,他注視着楊士奇,等着他的答覆。
楊士奇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經歷了那麼多的波折和陰謀,自己身邊的同伴不是被殺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為了自己的信念,他忍耐了很久,他曾經有很多機會向朱棣揭發朱高煦的不軌行為,但作為一個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權力鬥爭就如同劍客比武,一擊必殺才是制勝的王道,因為一旦寶劍出鞘,就沒有收回的餘地。
[367]朱棣已經喪失了對朱高煦的信任,他已經漸漸看清自己這個兒子的真面目,這是最好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拔劍出鞘!
楊士奇從容答道:“我和蹇義一直在東宮服侍太子,人家就把我們看成太子的人(還裝,難道你不是嗎),有什麼話也會不跟我們講,所以我們不知道。”奇怪了,這句回答不是和蹇義一樣,啥也沒説嗎?
要知道,自古以來最狠的整人方法就是先誇你,再罵你,楊士奇練地運用了這一技巧。所以別急,下面還有個但是呢。
“但是,漢王兩次被封都不肯到地方就藩,現在陛下要遷都了,在這個時候,他要求留在南京,希望陛下仔細考慮一下他的用意。”(惟陛下察其意)細細品來,楊士奇此言實在厲害,看似平淡無奇,卻處處透着殺機,要把朱高煦往死裏整,楊士奇之權謀老到實在讓人膽寒。
楊士奇終於亮出了他的寶劍,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對正確的人,使出了那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