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1251-12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他又錯了。

麻貴不知道的是,錦衣衞的工作雖然卓有成效,卻絕非盡善盡美,因為有一條最為重要的情報,他們並未探知:萬曆二十六年(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死於本,年六十三。

這位本歷史上的一代梟雄終於死了,他的野心也隨之逝去,歸於夢幻,但他親手挑起的這場戰爭,卻還遠未結束。

豐臣秀吉死後,本方面封鎖了消息,並指派專人前往朝鮮,傳達了這樣一道命令:極力爭取議和,如議和不成,即全線撤退。

撤軍期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五,此之前,各軍應嚴加布防,死守營壘,逃兵格殺勿論,並應誓死擊退明軍之一切進攻。

為保證撤退成功,當時知道這一消息的,僅有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寥寥數人,連許多軍高級將領也不知道。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豐臣秀吉的死訊竟然還是傳到了朝鮮,然而沒有人相信,因為據以往的傳聞計算,豐臣秀吉至少已經死掉了十多次。

於是,在前方等待着麻貴的,是軍最後的瘋狂。

明朝那些事兒6[1255]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是西路軍,主帥劉綎劉綎,字子紳,江西洪都(今南昌)人。應該説,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猛人。

劉珽的父親叫做劉顯,是明軍的高級軍官,而且經常領兵出戰,基本上沒怎麼在家呆過。但值得誇獎的是,雖然他長期不在家,劉珽的教育輔導工作卻一點也沒耽誤——劉顯打仗,是帶着兒子去的。

自幼出入軍營,詩作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天見慣砍砍殺殺。有這樣優良的家庭教育打底,劉珽很早就體現出了武將的天賦。他不但勇猛善戰,而且力大無窮,用的兵器也很特別——鑌鐵大刀。

所謂鑌鐵,到底是啥成分,已經無人知曉,但它的重量,史料上是有記載的:一百二十斤。

當然了,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也不算太重,只要身體還行,練一練也還舉得起來。不過劉綎同志不光舉,而且用,其具體用法,史料上是這樣形容的——輪轉如飛。

每次我看到這四個字,都有不寒而慄之

在戰場上用這種兵器,那真是想低調都不行,所以很快劉珽就出名了,而且還有一個響亮的外號——劉大刀。

劉大刀不但手裏的傢伙實在,人也很實在,説砍就砍,從不含糊。萬曆初年,劉顯奉命去西南討伐蠻族,大刀兄雖然才二十多,也跟着去了,並且在戰場上表現活躍,勇猛無畏,立下了戰功。

從此他就再也沒有消停過。

萬曆十年,他又跑到了緬甸,把當地人打了個落花水,並被升為遊擊。之後他揮舞大刀,聽從祖國召喚,哪裏需要就往哪裏砍,全國各地都留下過他的身影。到朝鮮戰役前夕,他已升任參將。

仗雖然打起來了,卻沒他什麼事,也沒人想用他,於是大刀兄坐不住了,自己提出申請,希望帶兵去朝鮮打仗。朝廷一想,反正這人閒着也是閒着,就派他去了。

劉綎的運氣不錯,剛到朝鮮沒多久就升了官,當上了副總兵,但在這次戰爭中,他卻並非主角,因為他資歷太淺,而且上面還有一個更猛的李如松,所以在朝鮮的這幾年,他很少承擔主戰任務,基本上是配合吳惟忠、查大受等人作戰。

明朝那些事兒6[1256]到萬曆二十三年,明軍撤軍時,他奉命留守朝鮮,幫助朝軍訓練部隊,當上了教官,直至再次開戰。

現在,他的機會終於到了。

在當時的赴朝明軍中,有三支公認戰鬥力最強的隊伍,他們分別是李如松的遼東鐵騎、吳惟忠的戚家軍,以及劉綎的車軍。

作為武將世家子弟,劉綎也有一支隸屬於自己的特殊部隊——車軍。它沒有遼東鐵騎的迅猛,也不如戚家軍善戰,卻被軍認為是最難應付的軍隊。

車軍,共計五千餘人,以川人為主。與遼東鐵騎和戚家軍不同,它是一支混合部隊,除了步兵,還有騎兵,火槍兵,當然,還有大車。

具體戰法是這樣的,每逢出戰,騎兵先行,步兵和火槍兵推着大車前進,敵人出現時,即迅速將大車圍成圓圈,組成車陣,火槍兵以此為屏障,用火槍對敵發動齊,完成第一波攻擊。

待敵軍鋭氣已盡時,便發動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陣,然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

很明顯,這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戰法,守時滴水不漏,攻時鋭不可擋,憑藉這支部隊,劉綎贏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

所以他一直堅信,在自己的大刀和車軍面前,所有的敵人都將崩潰,小西行長也不例外。

自從入朝以來,小西行長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順天。與其他人不同,他的腦袋十分清醒,所謂侵朝滅明,不過是痴人説夢,跟着混事就行。現在痴人已經死了,夢也結束了,就等着收拾包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