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1151-11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151]張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1525)生,湖廣江陵人。

少穎絕倫,嘉靖十八年(1539)中秀才,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人,人皆稱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徐階輩皆器重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階代嵩首輔,傾心委於張居正,信任有加,草擬遺詔,引與共謀。

隆慶元年(1567),張居正四十三歲,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進入內閣。

隆慶六年(1572),隆慶駕崩,張居正引馮保為盟,密謀驅逐高拱,事成,遂代拱為內閣首輔。

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頓官吏,貪吏聞風喪膽,政令傳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萬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百姓為之歡顏,天下豐饒,倉粟充盈,可支十年有餘。

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年五十八歲,去世,死後抄家。長子自盡,次子充軍。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世間已無張居正。

一個神秘的年份張居正死了,但生活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特別是對萬曆而言。

剛滿二十歲的他躊躇滿志,雖然他不喜歡張居正,卻繼承了這位老師的志向。自從正式執政以來,一直勤奮工作,夜不息,他似乎要用行動證明,憑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夠治理好這個國家,至少比那個人強。

所以從萬曆十一年(1583)起,他顯現出了驚人的體力和力,每天處理政務時間長達十餘個小時,經常到半夜還要召見大臣,而且今天的事情今天辦,絕對不會消極怠工。

這並非誇張,事實上,他還幹過一件更為誇張的事情。

萬曆十一年(1583),北京地區大旱,當年沒有天氣預報,也搞不了人工降雨,唯一的辦法是求雨。

雖然這招不一定靈,但幹總比不幹好。一般説來,求雨的人級別越高,越虔誠,求到雨的機率就越大。因為當時的人認為,龍王也有等級,也講人際關係,降不降雨,降多少,什麼時候降,馬響不響,那是比較關鍵的。

而這一次,萬曆打算自己去。

他求雨的地點,在南郊天壇。

皇帝求雨也不新鮮,但這次求雨卻十分不同,因為萬曆兄…是走着去的。

[1152]我來解釋一下這件事情的特別之處,當年皇帝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故宮,而天壇——就是今天的天壇。

去過北京的人應該知道,這兩個地方相隔比較遠,具體説來,至少有五公里。上個月我坐出租車去,還花了二十分鐘,而萬曆是坐11路車去的——兩條腿。

不但走着去,還走着回來,在場的人無不佩於他的毅力,同時也無奈於他的執著——皇帝走,大家也得跟着走。

除了徒步拉練鍛鍊身體外,萬曆對百姓生活也很關注,比如當時山東、山西、湖廣等地遭遇災荒,地方官報告上來説:按照考成法,無論如何我們也是收不齊了,麻煩您通融通融,把今年的任務降一降。

一天之後,他們等到了皇帝的回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覆:“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收了,全都免了吧!”這就是萬曆同志的覺悟,在張居正死後,他一直保持着昂的鬥志與熱忱,直到那個神秘年份的來臨。

人生很漫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歷史也是如此。

公元755年,當唐朝文明處於巔峯之時,一個叫安祿山的矮胖子突然起兵鬧事,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繁榮的唐朝從此陷入衰弱。

公元755年,這個年份就此成為了一個轉折點,被載入史冊。

八百年後,宿命的轉折再次到來。沒有原因,沒有預兆,停留在這個神秘的年份——萬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