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如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回到家中,舒玉先聽了一件奇事:白裏,舒玉她們走後不久。林如海就要出門辦事。隨身小廝去關廂裏僱小轎子了。林如海就在後門候着,四圍有數十個家丁伺候。待到轎子來了,轎伕們前腳剛踏出去,後腳就聽到一陣喧囂。林如海打開簾子一看,只見巷子口聚集了一干閒人,三三五五,議論紛紛。如海心中疑惑,便向左右道:“打轎到面前一看。”剛走到巷口,只聽有人邊走邊嚷道:“林如海,你出來!讓我見見你有多大本事!”轎子中的林如海大吃一驚,恐生不虞,慌忙打道回府。手拿藤鞭的護勇聞訊趕來了,林如海這才走下來。只見門外站着個七尺大漢與一個癩子地痞。兩人拿着兩把鋼刀,這刀都有一尺七八長,把上釘釘,背厚刃薄,光閃閃、冷森森的,甚是鋒利。
那大漢説:“林老爺,你前者奪走我的媳婦兒,也很算是英雄!今個我叫上兄弟來會會你,瞧你有多大能耐!”説着,轉身一抬腿,腳蹬大門,就闖進了林府。這二人一樣大嚷大叫,大砍大殺,家丁護衞都攔不住。
林如海是個讀書人,不善運動。自然跑不過這兩個壯漢。眼看那七尺大漢霍霍向自己而來,林如海趕忙大叫:“來人!把他們兩人擒住!”然後鑽進了後院庵堂中,栓上門閂。這才鬆了一口氣。那兩個大漢橫衝直撞追來,途中還撞翻了聞聲趕來的賈。結果賈碰翻了園中擺設的烏銀洋鏨香爐,當場閃了。
至於那嶽姨娘,早就嚇得魂不附體,哪裏還敢出來!
一陣雞飛狗跳之後,那鬧事的兩人便被捉到了應天府衙門。
刑具一上,兩人很快招供:是為了搶奪林如海的姨娘岳氏而來。在家人面前丟盡顏面,林如海肝火大動,轎子也不乘了,直接借了一匹青馬,得得得就騎回了家。喊來嶽姨娘道:“一女許兩家,不僅有妨於古禮,且無裨於今人。傷風敗俗。”等等等,便要攆走那嶽姨娘。嶽姨娘哭成淚人似得,一個勁地哀求林如海。林如海心有不忍,便在庫房包了一包銀子給她,就此斷了情分。那嶽姨娘一看到銀子就不哭了,立即用雙手去接。
豈料賈這時候帶傷上陣,哭着喊着自己受了大委屈。林如海素來敬重賈,而且想她是後宅主母,便將嶽姨娘由她安排。賈疼難忍,自然恨極了嶽姨娘。立即派人將她送了官府,又書了一封信給應天衙門,讓她今後充作官。那家表哥,也充作苦役,不知發配到什麼地方去了。那姨娘一家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舒玉評價:好剽悍的表哥!賈也是!
賈有傷在身,不能來請安。老太太見慣了鬧事的,也不想管大房的事。舒玉便自請去探望賈。進了東房,只見賈躺在牀上,太陽上貼着兩塊青緞子膏藥。身上穿着件月白棉綢,上頭罩着件藍布琵琶襟的對杉,着桃紅布里兒。額上覆着白縐綢汗巾兒。林黛玉正坐在牀邊,畢恭畢敬地服侍着母親服用湯藥。
但是賈臉紅潤,想來敵人倒黴讓她神大好。舒玉便讓洛蘭拿了帕子來,又喚瑞冬將房中的跌打膏藥送來敷用。賈不試那藥膏,只是看了看帕子,笑道:“我的兒,你倒是越發心靈手巧了。趕明兒,讓你做黛玉的嫁妝罷!”黛玉道:“娘能説這話,可見身體是大好了。可不要拿我打趣。”賈道:“趕走了那個姨娘,我這心裏比什麼都好受。”又很熱情道:“你們餓不餓?我剛叫劉善家的煲了香椿粥來。”也不待人説話,賈便讓人端上來。舒玉聽説過賈於吃上是行家。那劉善本是賈府的廚子,因為要服侍三小姐的伙食,就被賈母當做陪房送了賈,連林如海都對他們夫的廚藝讚不絕口。
但是林黛玉不喜歡香椿,扭捏着不肯喝粥。賈便教導道:“菜裏面使人齒頰芳香的是香椿,而使口中、腸胃污穢的是葱蒜韭菜。因為香椿的味雖香而淡,葱蒜韭菜的氣味卻很濃烈。濃則被時人追捧;淡則被人遺忘,哪怕是有幽香。玉兒,其中的好壞,你該能明辨罷?怎麼能因為口味不好就丟棄有益的香椿呢?”林黛玉連忙端起碗,很快喝了下去。賈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又叫劉氏端上來一盒甜棗,黛玉這才欣喜起來。舒玉看她們兩個母子情深,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不有些傷。便早早告辭了。接着轉路去書房看望林如海。
林如海不在。舒玉便打發兩個丫鬟去跟着劉氏學習廚藝。自己走到架子後看書。才翻看了一本《詩經集註》,便聽到開門聲響起。舒玉便在書架後站着。聽了一會,才知道是林如海正接見京城來的巡察使。
那巡察使向他説道:“令弟翰林院如涵並無暗疾,目下天子新修字典,翰林事多。他字典編成,定能蒙幸升遷,何得此時假病還鄉?”林如海道:“大人有所不知:舍弟是未足月出生的。從小就有了暗疾,時不時發作。恐不能再任主編一事,尸位素餐,捫心有愧。故才告病還鄉。”舒玉吃了一驚:三伯父要卸任翰林院的官?為蝦米啊!人人都説翰林院苦寒,這是肯定的。這就是一個清水衙門,比不得外放的官員“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是混了幾年翰林院,就代表你有了自己的班底。結識了一大批官場上的同僚不説,還能帶帶學生,認認老師,混混資格。多好的事情啊!
系統提示:【叮咚!半個月之前,有個金陵出生的舉人因為改編翰林學士為陛下編寫的字典,被判處了嶄刑。此事連累了幾百名布政使、按察史。因為他們看過那本字典,卻沒能檢查出其中悖逆…係數被連坐。】舒玉明白了:但凡大部頭的書,都會牽連一些士人因字獲禍,《四庫全書》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時期,舉人王錫侯就因為改編《康熙字典》遭了殺身之禍。想必三伯父覺得翰林風聲不對,想避開禍端呢!
正想着,便聽到一叢清客相公進來了。一人道:“只怕忠順王府今後越發仇恨,要設計來害北靜王了。不如讓三爺告老回家。”如海沉聲道:“休得胡説。這回那名謝舉人私自將陛下的名諱寫在字典上,是他自己犯了大不諱之罪!怪不得人家忠順親王的門客們到聖上面前去告御狀!我等蒙皇上隆恩,正當殫心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而徇情?”那清客嘆息道:“可是這回金陵薛家可要頭疼了:謝舉人與他是金陵老鄉。此人也正是通過走薛家的門路見了大臣,求取到翰林《字典》的。要是忠順親王那派的人到處胡説,只怕金陵那幾家,就算跳進了黃河水,也洗不清了!雖然與咱們不相干,但是主母她的賈家,可是與那金陵薛家有許多牽連…”林如海笑道:“不過一個儒生出來的醜事罷了。偏偏有人拿出來大做文章,你們且等着,不過幾天自然會消停的。至於薛家那邊,你且放心:神武將軍馮唐會為他們了干係。再不濟,還有義忠親王老千歲來幫襯呢!”偷聽幾個官場老油條談了半天話。舒玉算是明白了:如今這世道上,有兩大皇位的候選人:“義忠親王”與“忠順親王”金陵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是暗地裏支持這位義忠親王當皇帝的。而且四大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親戚關係。如今,一個走薛家的門路的舉子犯了事。此事牽扯到四大家族,可能對義忠親王不利。而義忠親王那邊的馮紫英,北靜王等政客,將會出場來幫助金陵四大家族度過難關。
薛蟠與薛姨媽認人不當啊。居然招惹了這麼個禍!
舒玉心中偷着樂:想當初賈也想走薛家的門路。看吧,這回人家出事了吧!而自個在的林家聽聞了風聲,就召回了在京城的林三爺。林如海雖然政績不咋樣,但是做人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肯定能將這事擺平的。但是四大家族的麻煩在後面呢。總之一句話:王爺惹了事,小的們也跑不了。而林如海説四大家族暫時會沒事。舒玉倒相信他的話:就算來個九龍奪嫡,也要到了皇帝即將掛掉的時候,才拿出殺手鐧啊!
待到林如海走了,舒玉才走出了書房。瑞冬上來,拍着口説道:“大小姐,您去哪裏頑皮了?我們都找了你好久了。”舒玉低聲囑咐瑞冬到別處看看。這事她誰也不想提及。只是扒着手指數着林三爺回來的子,恰巧還能趕上他自己的生。由於賈有傷卧牀,今年的壽宴就由沈倩來勞了。沒想到有個外男不請自來了——衞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