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春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次,舒玉就書了一封信
與喜梅。喜梅幾
前已經嫁為人婦。相公是個殷實的教書先生,曾高中秀才。夫
二人如魚得水,也算琴瑟和諧。舒玉
念她多年的陪伴,所以常常差人送賀禮與她。林家上下知曉舒玉心念舊僕,也不甚在意。哪裏知道舒玉這回在送的禮當中加了一封信。信的內容,也只喜梅,舒玉兩人知曉。
沈家畢竟是名門望族,與江蘇劉巡撫聯姻,也是當地一大盛事。舒玉知曉沈家有意請淮揚當地著名的戲班“二聯會”來沈家搭戲台祝賀盛事。她不能到場觀望,但是這不妨礙她戲沈家的決心。好在這個時代,一些著名的詩詞歌賦尚未寫出來。舒玉前世喜愛讀曲子,聽崑腔。就七拼八湊。管他紅樓夢原著,張恨水還是j□j的曲子詩賦全部倒了出來。連夜寫了一個戲本。名為《新玉蘭
夢》夾在賀禮當中送了過去。
喜梅看到信後,也就明白了舒玉的意思。她念主子救恩,本就是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何況此事關係舒玉的名譽,更是顧不得那麼多了。隔
下新婦打扮,喬裝成一個鄉下婦人到了集市之上。沿途打聽探訪,找到了那二聯會的所在。
恰好那戲班的主子劉靈官正在憂愁如何安排沈家喜事的曲目。知道沈家系名門望族,一般的曲目入不得法眼。那些演慣了的《牡丹亭》《鳳求凰》《西廂記》又被沈家人稱作不登大雅之堂。若是演繹《三國》《陶朱富》又不應景。他既有意藉着為沈家搭戲之事宣傳自家戲班的名頭,又苦於沒有一個大才子李漁來作《十二樓》來名鎮四方,正在愁煩這件事。忽見鄉下婦人攜一本《新玉蘭夢》來販賣,只説是家中的先生臨終所書,來典當個飯錢。
劉班主打開《新玉蘭夢》一讀,原來這書是講的進士沈分明的愛情故事。故事情節是:北宋末期,沈丞相有個兒子名叫沈分明,字涇。與劉尚書之女劉簾夢本是表兄妹。他們兩個自小認識,相處得猶如親生兄妹。哪裏知道長到九歲上下,元人入侵,遭遇國破家亡。沈分明輾轉幾回之後,終於在南宋中了二甲進士,當了大官。輔佐明主。
幾年之後,沈分明到親戚林家省親。卻遇上了長大了的劉簾夢。原來劉簾夢失去家人之後,就投靠林家當了個養女兒。與林家的親生女兒林月夜一塊兒長大,親如姐妹。不過無論是才華還是姿,劉簾夢都不及林夜月。
沈分明對幼時的好友劉簾夢以姐妹之禮相待。卻在廣玉蘭樹下,對天仙一般的林夜月一見鍾情,當即求娶林月夜。本來兩人的親事是水到渠成了。那劉簾夢因愛生恨,嫉妒林夜月得到心上人的寵愛。就暗地裏差遣貼身的嬤嬤去外面來個
氓,叫他做丫鬟裝扮,趁夜放進林大小姐房中,要栽贓嫁禍林夜月與小廝私通。
卻不料林家的廣玉蘭樹自小得林家人的恩德,已經成仙。看劉簾夢出此詭計,當即顯靈相救。那小廝攀爬廣玉蘭樹進了林家,被廣玉蘭樹仙所戲。以至於走錯了門。將劉簾夢的身子破了。劉簾夢自取其辱,含恨自殺。有情人林夜月與沈分明最後成了佳偶,在廣玉蘭樹下成親。後來沈分明官拜宰相,幫助聖上收了河山。萬世
芳。
劉班主反覆細咀嚼其中的好句子,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泥更護花。”
“淡極始知花更豔,一片心向海棠。”幾句,只覺得口齒生香。簡直是拍案叫絕。何況這《新玉蘭
夢》沒有聲
旎。卻有勸人考取功名,勸人向善的含義,圖的也很是吉利。劉班主哪裏能不高興,當即買下了劇本,吩咐幾個戲子加緊排練。只等到去沈家搭戲台時,好好出一番風光。又轉頭問喜梅:家中是否還有這等上好劇本?喜梅只説回家去尋,這一去卻再也沒有回來。劉班主惆然若失,悔恨未來及問對方姓名,家住何處。不能求取到更多的劇本。然而時間緊湊,也就沒有管這麼多。
另一方面,舒玉得到了喜梅的回信。知道這《新玉蘭夢》已經入了那二聯班的法眼,如今正緊鑼密鼓地排演當中。難得笑了笑:沈倩呀沈倩,沈渭呀沈渭。你們就好好等待這份大禮出現吧!因此一連幾天氣
都非常好。
九天之後,沈倩果真帶了燈兒歸寧。參加侄兒的大婚。原本打算是五天之後回來的,哪裏知道:兩天之後,沈倩就回來了。一進門,舒玉已經在堂上候着了。看沈倩面無人,舒玉心情非常地好。表面上卻裝作無知,甚至還為沈倩敬茶。沈倩顫巍巍地受了茶,燈兒在一旁服侍着,一個字都不敢説。舒玉十分“好心”地問道:“三嬸,沈哥哥的大婚可否熱鬧?您怎麼不多留點時
,這麼快就回來了?”
“…熱鬧,熱鬧得很吶!”沈倩反覆唸叨這一句,目光寒冷。只在大堂之中坐了一會兒,就出去了。當晚,三房中傳出來瓷器的碎裂聲:一向從容淡定的沈倩,居然失態到這種程度。將全家上下都嚇了一大跳。
林老太太從來不問外事,此刻也聽到了一些閒言碎語,親自去過問沈倩。沈倩居然難堪得連一個字都説不出來。林老太太再問舒玉,舒玉更是一問三不知。雖然林家人都不説,但是外面的風言風語傳得很快。舒玉沒過多久就打聽到了這場好戲的結果。不過她更興趣當
發生了什麼,就請來了燈兒。
燈兒一進門,就忍不住笑彎了。
“咯咯"個不停。黛玉不知情。只問道:“姨娘,有什麼事情這麼好笑?外間説的《新玉蘭夢》是怎麼一回事?”燈兒這才止住了笑,含淚道:“哎呦,這事兒説出來笑死人:沈家請來個戲班,上演了一出《新玉蘭
夢》。事後卻連是誰寫的都不曉得。白白讓嘉賓們看了一出上好的戲。二小姐先猜猜看:那才子佳人的名字叫什麼?”黛玉不屑道:“古往今來,那些話本不都是一個寫法:無非是寒門才子高中狀元,娶了出生大家的小姐?芝蘭寶珠,無非是這些叫法!”燈兒笑道:“二小姐,説出來真是好笑:那戲本的小生名叫沈分明,字涇。你想想:涇渭分明。這分明指的是沈家的公子沈渭嘛!那戲本的正旦名叫劉簾夢,副旦名叫林夜月。
“簾夢,夜月”可不就是暗指蘇學士“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一句?!真正是趕巧,這詩句還暗合了沈家新媳婦娉婷的閨名!”黛玉這才興趣:“哎呀,這正是太巧了!寫這劇本的人也真是獨具匠心,將一雙璧人的名字暗含其中。某非是有意為之?”林舒玉趕緊道:“妹妹,別打岔。聽姨娘説完。”燈兒繼續道:“所以説無巧不成書!”接着把《新玉蘭
夢》的情節複述了一遍,直把黛玉,洛蘭,瑾兒等人聽得是目瞪口呆,過了好久才回過神來。接着,屋中爆發一陣大笑。幾個女孩子都是笑倒在地:原來這劉小姐非但不是個正面人物,還是個妒婦。自小被人收養倒也還罷了。長大後就是一隻白眼狼。不記林家收養之恩。還因為嫉妒表哥與姐姐相愛,就設計陷害林小姐。最後自作自受,被
氓破了身,上吊自殺。
再想想這場演出的場合,可是沈渭,劉娉婷二人的大婚之啊。揚州當地有頭有臉的家眷係數到齊了。二聯班在前後,偏房中一共搭了五台戲。如此眾目睽睽之下,就算大夥兒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這名號的暗喻,待到想通關節了。沈家的臉面都丟盡了。聽説戲劇落幕時,就有一些聰明人醒悟過來,頓時笑倒在地。
之後這暗喻以一傳百。大夥兒回過神來,簡直是樂翻了天。好好的喜宴,成了看笑話的場合。主持沈渭婚事的是他的大嬸,這個貴婦人不通文墨。鬧好半天才知曉發生了何事。但是悠悠眾口是防不住了。這沈家的《新玉蘭
夢》當晚就
傳了出去。
由於其情節好看,辭藻華麗,還有意歷史,揚眉吐氣的意味。所以受到了百姓的極大歡
。一時間,梨園人人爭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相比之下,《玉蘭
夢》情節猥瑣,一味講訴*之事,毫無波折,猶如糞土一般。大夥兒都不願意將它與《新玉蘭
夢》相提並論。所以再也沒有上演。
也有好事者將兩本書放在一起對比。就説林夜月是林家大小姐舒玉的化身,知書達理,恪守分寸。而那劉簾夢就是沈渭的新劉娉婷。她因為嫉妒林小姐,所以造謠出一本《玉蘭
夢》誣陷林舒玉與衞若蘭的清白。由其情節的黃
與枯燥,就可以看出來:劉娉婷心中是多麼渴望*之歡,多麼善妒
惡啊!而正面男一號人物:沈分明(沈渭),不但沒有看上温柔嫺淑的大家閨秀林夜月(林舒玉)。卻娶了猥瑣的劉簾夢(劉娉婷),與劇本中的不符。這
本就是諷刺沈渭是個“是非不分明”之人。
更為誇張的是:由於這劇本實在太好了。上座率實在太高了。所以不過幾,除了揚州,全國各地的戲班都討要了劇本,
夜夜地上演。一下子
得是全國皆知。據説連深宮中的娘娘貴妃都聽説了有個玉蘭夢,堪比玉茗堂四夢。還含沙
影,諷刺了今科二甲進士沈渭是非不辨。所以特地請了人來表演,知曉其中含義之後,後宮樂得是一片和諧。
所以,這門親事結的,讓沈家很糾結。
劉娉婷的惡名遠揚,人人指桑罵槐,説她的惡名。而沈渭則被同僚嫌棄。得大才子
然大怒,找到二聯班的劉班主,要他
出編寫劇本的人。但是當初劉班主只是偶遇一個鄉村婦人
到了劇本。如今連她的長相都記不清了。哪裏去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