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一回看天下羣雄紛爭問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弟新書《玄門天道》已經上傳,還請諸位兄弟多多收藏、推薦。謝謝,雖然選在字數較少,但是存稿多,明天就開始強更了。

一隻奇怪的烏龜殼,引起了三界動盪。二百四十九億年的混元無量劫後,何人為主角,闡、截、佛三教演繹天地輪迴,無量量劫中,輪迴、生滅是宇宙的萬物的基本規律,其運轉的規律,謂之道;何謂道?極於情,方極於道。且看李玄演繹新的封神篇章。

古風一首:高卧九重雲,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待到千年後,沙門定當興。

混元道果前,萬物皆有因。

盛衰有定論,混沌開乾坤。

玄門都領袖,天道歸吾心——“捷報,捷報。”台南的大道上,一位身着黑盔甲的士兵,滿臉的高興之,騎着戰馬朝大都督府馳去。

“雞鳴關大捷,雞鳴關大捷。”台灣民眾也許不知道雞鳴關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但是捷報這兩個字倒是知道的,不就是打了勝仗了嗎?

“不錯,不錯,羅振川這小子總算開竅了,恩,雖然死了不少的人,但是總算攻下雞鳴關,也讓我軍少了一大阻力了。”李無庸一身儒裳,躺在躺椅上,一邊扇着摺扇微笑道。

微弓着的宋獻策也是一臉的喜,微笑道:“有了雞鳴關,這進入中原也是一馬平川,恐怕崇禎皇帝打死他也不會相信主公會從那裏進攻中原,那沿海的幾十萬人馬也等於是白費了。”李無庸聞言只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忽然説道:“最近可有中原的消息?”

“回主公的話,雖然在中原主公的產業受到了打擊,但是幾年下來,劉大人佈置的暗探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中原的一切哪裏瞞的過主公。”宋獻策恭維道。

“前不久李自成已經率大軍朝西安進發了,張獻忠也朝巴蜀移動,形勢已經很是明顯,李自成想佔據八百里秦川,擁潼關天險,然後伺機東征北京,而張獻忠面臨李自成這個強敵,也只能困守巴蜀,與秦良玉的秦軍在大山溝裏捉藏呢!”

“中原現在才是真正的亂起來了。”李無庸長嘆道。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城建立政權之後,即分兵據守防地,先據荊襄,次及承天、德安,漸及汝南,分設衞兵:通達衞制將軍任榮光以兵六千守荊州,分二千守荊州;通達衞左威武將軍蘭養成以步兵八百守夷陵;通達衞右威武將軍牛萬才以騎兵六百、帥標都尉張禮以水兵六百,分守夷陵;帥標威武將軍王文耀以兵六千守澧州;揚武衞果毅將軍白旺以兵三千守安陸;都尉董雲林以兵六百守荊門;帥標威武將軍謝應龍以兵三千守漢川衣馬家隔;左衞都尉馬世泰以兵六百守顯陵;襄陽衞左威武將軍高一功、右威武將軍馮雄各領兵二千;汝寧衞威武將軍韓華美以兵八百守信陽;均平之果毅將軍周鳳梧以兵二千守禹州、鄭州。然後自己在謀士牛金星與黃玉等人的勸説下,率領大軍三十餘萬,入秦川企圖奪取西安。

崇禎十六年,炎黃六年十月,李自成軍自商、華進西安。巡撫馮師孔率軍守城。主城守將王子,早有投降李自成軍之意,書於城下,開東門李自成軍。十二,城陷。李自成以秦王存樞為權將軍,永壽王存桑為制將軍。佈政史陸之祺、里居吏部郎中宋企郊、提學僉事鞏焴等俱降。李自成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發動民從修長安城,開馳道。並親赴教場校,明將白廣恩、高汝利、左光先、梁甫、陳永福等皆降。一時間李自成威望急劇上升,被譽為最有可能一統中原的人物。

潼關,一直是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到東漢時,曹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成安元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這裏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隋大業七年,移關城於南北連城間的坑獸檻谷,即溝口。唐朝天授二年,又遷隋潼關城於黃、渭河南岸。宋熙寧元年十年,遣侍御史陳洎擴建。明洪武五年千户劉通築城,明洪武九年,指揮金事馬增修城牌“依山勢而曲折”築城牆,後稱明城。可以説經過幾個朝代的修建,潼關堅固程度可以説是固若經湯了。已經是屢戰屢敗的三邊總督孫傳庭終於到了最後的關頭了,失去了潼關,他這個三邊總督就也算做到了頭了。十萬大軍扼守着這個中原最後的門户。

“白將軍,此次決戰關係重大,望將軍好自為之,早擊退李自成,陛下必將重賞之。”孫傳庭臉不大好,畢竟連續的敗績讓這位老頭十分的難堪。

“高傑將軍,你明壓陣,一旦李自成突破白將軍的防線,將軍一定要將其阻擋在潼關外,須知中原大地也只有我們這隻大軍了,馬士英、左良玉、劉澤清等將軍都在福建沿海防備李無庸這個逆賊呢!中原再也沒有什麼可擋之兵了,將軍緊記。”

“末將知曉。”高傑低着腦袋,眼睛中卻出了奇怪的目光。

“李將軍,孫傳庭雖然數次兵敗,恐怕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又兼潼關天險,此戰恐怕不能勝也!”劉宗晃了晃手中大刀有些擔心的説道。

“劉將軍放心,只要你殺敗了白廣恩,潼關必然是闖王的了。”李巖微笑道。

“哼,希望如李將軍所説的。”劉宗不屑的望着眼前的紅:“大明朝無將軍了,以前本將軍曾聽過,朝廷出了一位名將叫做李無庸的,以一萬大軍對付十三萬大軍,都能取得勝利,本以為可以與他對上一陣,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崇禎給反了,不好,大家還要同殿為臣呢!”在他的眼裏,天下的義軍都是服從李自成的。身後的李巖搖了搖頭,雖然只見過李無庸一面,但是也看出李無庸可不是普通的角

“眾將士,隨本將軍殺敵。”劉宗揮舞着大刀,撲了過去,如果説李巖是一位元帥的話,善於計謀於帳中,而劉宗卻以自己的武力來贏取每一次勝利,對於士兵來説,猛將來的更是可怕,更何況是劉宗這個與他們征戰了幾年的傢伙。

望着即將潰敗的白廣恩,高傑猛的吩咐道:“闖賊勢大,快撤,撤到延安去。”

“將軍,那白將軍怎麼辦?”

“哼,當初寶豐之戰,他也同樣是見死不救,今我又為何要救他,撤。”隨着這一聲“撤”字,明軍終於潰退了。崇禎十六年十月初三,李自成進攻潼關。三邊總督孫傳庭退保潼關。李自成軍攻潼關,白廣恩力戰。高傑因寶豐之敗,白廣恩先走不救,乃擁軍不顧。廣恩戰敗。李自成軍破潼關。文恩奔至固原,高傑逃至延安。孫傳庭登城固守,李自成軍從山後繞至城前而戰,城陷,孫傳庭戰死。明王朝也終於有了滅亡之兆,陝西到北京之間終於沒有了阻擋。

崇禎十六年冬,李自成的闖王大軍已經基本佔領了自己的老家秦川百里的陝西行省,闖王自從接過高祥的闖王大旗並且奮鬥十幾年後,終於看到了自己豐滿的羽翼,有了足夠動搖崇禎皇位的力量。

在長安各級文臣武將的擁戴下,在陝西萬民的歡呼下廢除大明國號,改國號:順。自然李自成成了大順王朝的開國皇帝,只等着打入北京登基了。大明朝的氣數真的是盡了。對於奮鬥了十幾年,眼看着大明王朝就要在自己的大軍的攻擊下崩塌的大順王李自成,此時的興奮,慨,和對自己將建立新的大順王朝的憧憬是沒有人可以理解的。想當年自己不過是個陝西小小的驛站的驛丞,因為吃不飽肚子,朝庭裁撤各地驛站絕了自己的活路這才被無奈跟着一幫當兵的軍户一起譁變造反,歷經十年的奮鬥就要有豐碩的成果可以採摘了!三十八歲西夏王室後裔自居的大順開國君主李自成心中澎湃着君臨天下的萬丈豪氣。

崇禎十七年,炎黃七年正月,又丞相牛金星等文臣炮製出來的“大順倡義天下征討無道明朝事”的檄文終於出爐了。檄文曰:自古帝王興廢,民兆於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捲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故特大軍,於本月二十,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將軍劉宗自長安領大兵三十萬,大順倡議上將軍羅汝義領大軍二十萬,朕親提兵百萬於後討伐無道,所過秋毫無犯。我為先牌渝文武官等,審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大順癸未十二月七

一紙出自軍師丞相牛金星的征討大明王朝的檄文傳遍天下,大順對明王朝的戰略總攻的號角開始吹響了。

而在此時的台南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崇禎十七年,炎黃七年正月十三,李無庸命人築壇於安平,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羣臣皆依次序排列。顧炎武、孔胤玉請李無庸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唐王。拜孔胤玉為太傅,宋獻策為軍師、王府長史,總理軍國重事。加施琅、劉啓、谷振東、羅振川為四鎮將軍,封關內侯,劉謙、曹百原、鄭森等文臣武將皆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