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子聞言淡淡一笑道:“父皇治下,有何動變?無非就是另立嗣君吧!我正求之不得呢。”獨孤氏大驚失:“怎麼?太子你、你莫非真想放棄重任,真的忍心太子妃和闡兒她們孤兒寡母的,卻自己一人在這裏獨享清靜?”太子怕獨孤氏傷心,忙説:“夫人,我也不知以後的情形會是怎樣的結果。只是一時半會兒的,我想我是不會就回去的。眼下,山上有個慧忍法師,每天要為我煎藥調理、養氣療毒的,如今才剛剛開始恢復,恐怕還要等一段
子才能好利索。”獨孤氏説:“太子可以帶上慧忍法師一起回宮,隨時為太子療傷,比待在山上豈不更方便?太子不知,自太子出宮後,太子妃因牽掛你,黑天白夜地
淚掛念,人實在瘦了不少。更不用説還陛下,還有闡兒和兩位小公主,三個孩子始終都在唸叨他們的父王。太子不在宮中的這些
子,兄妹三人讀書習武樣樣都很知道用功。每次我進宮時,都要一起擠在我懷裏,向我詢問他們的父王眼下在哪裏,什麼時候回宮?還説父王答應要幫他們抓蝴蝶、教他們
箭騎馬的…”提起外孫子和外孫女時,獨孤氏不覺潸然淚下,末了,竟致泣不成聲起來。
太子的眼睛不覺也濕潤起來,他顫着聲説:“夫人…夫人先請回京吧。請夫人先代我照顧太子妃和孩子們。過一段子…嗯,待我的身子再恢復一些,或許就會下山回宮去了。”獨孤氏見太子仍舊不肯立即就隨自己下山的主意,下得山來,忙來到李妃寮房,和李妃細心商議並曉之以家國利害,懇請李妃和自己一起上山勸説太子回京。
李妃道:“妹妹,太子平素的情雖説温良怯懦,有時卻也很執拗的。你我去勸,只怕行不大通。眼前有一個人的話,他興許還肯聽一些兒。”
“哦?有哪一個人竟有這般神通?竟比娘娘和陛下的話更能讓太子聽從的?”獨孤氏疑惑地問。
“公主的哥哥,少林寺的慧忍法師。”李妃説。
獨孤氏驀然記起來了——很久以來,獨孤氏雖説從未見過公主的這位哥哥,卻也隱隱約約地聽人説過一些有關他的事情:當年太子招兵納將,這位
哥哥憑着一身好武藝擂台奪魁後,跟隨太子西征北伐,幾番立下大功,成了太子最得意的左右輔將之一。後來不知何故,竟被陛下一道聖旨詔其去官歸裏,之後竟出家為僧了。
聽人説,公主的哥哥的去官歸裏之事,似乎與公主的斷髮拒婚還有些什麼牽連?只因事關皇家的尊嚴和隱情,陛下、李妃和太子對此事一直諱莫如深,外人自然也不敢問及。因而,諸多實情眾人自然不得而知。
獨孤氏決定見一見這個慧忍法師。一是好奇心的驅使,二是請他幫助自己勸説太子,請太子早下山回京,使朝廷和陛下早得安定。
在初祖庵侍衞的護衞下,獨孤氏再次沿着陡峭的山路攀到了五峯半山
。
慧忍正在山中採藥,師弟慧定找到山頂,言説隋公夫人來到山上求見時,便匆匆下山見客。
遠遠地,獨孤氏見身背藥簍的慧忍法師順着一條山道逶迤而下。陡峭的山路在他腳下,竟像是踩在一條雲帶上一般,載着他一路飄下山似的。
待他走得近些時,獨孤氏打量了一眼公主的這位哥哥:許是朝廷已下令斷除佛教的緣故,他蓄髮修行,滿頭長髮拿一條箍子橫着額頭勒了一道,一路走,一路隨風飄逸着。身穿着一件羽白
衲衣,
間扎着板帶,下面打着高高的綁腿,腳登一雙葛草編的羅漢鞋。走得更近一些時,獨孤氏看他一雙英氣
人卻深如碧潭的眸子,五官清秀,身段
壯,神情超然而灑
,透出一種遺世獨立的風骨。
待走到獨孤氏身邊時,一面放下藥簍,一面對着獨孤氏微微頷首一笑算是招呼了。他衣袂之間挾着的幾縷草木葉莖的清幽之氣,隨之淡淡飄來。
獨孤氏一時呆住了!
那一瞬間,她幾疑天人臨凡。
她驟然明白了:為何堂堂的大周公主會為了一個宮中僕婦的兒子斷然抗拒武帝的旨意,寧肯放棄榮華富貴,寧肯離開富麗堂皇的皇家宮殿來在這荒山野寺修行禮佛!
獨孤氏心內嘆,如此清雅的人品風骨,恁般過人的文經武緯,設若生在世族之家,何愁沒有錦繡前程?何愁帝王不肯嫁女與他?
這般思量着,不覺竟替他到幾分的惋惜來。
慧忍法師把獨孤氏讓在一處向陽背風、綠葉新萌的樹下。
樹下襬着的一方天然的青石案几。旁邊有兩三個樹樁做的兀凳。昨晚剛下過一場細雨,山風攜着濕潤的草氣和山泉聲響隱隱送入耳畔。幾隻山鳥在附近的葉叢滴滴嚦嚦地叫着。山下的四五月天,山上也就是三月陽的氣候。
慧忍法師令一個小沙彌端出幾隻緻的小藤筐來放在青石案几上,裏面盛着松籽、核桃等山果兒。又
待一位叫慧定的小和尚烹泉煎水。水滾開後,慧忍親自拿出幾盞青竹製的小竹甌來,泡上了幾種新制的山茶,放在獨孤氏面前:“夫人請用茶。”一路攀巖登石,獨孤氏此時又渴又累。她端起竹甌聞了一下,立馬覺得一股幽香直沁心脾,輕輕啜了一口,一時便覺神清氣
、滿口留香。
獨孤氏又端起另一個竹甌,微微品了一口,只覺滿口清醇、疲乏頓除,不口讚道:“呵!真是好茶。這茶是什麼名字?”慧忍微微一笑:“夫人先喝的是少室小芽,這一杯是少室松蘿。也有清除疲勞、解毒益腦的功效。相傳茶種為二祖當年從南方攜回。”獨孤氏驚奇不已,發覺豐慧忍法師不僅人品清雅超逸,且博學多才,果然非凡俗世間之人。
品了會兒茶,獨孤氏放下茶甌道:“慧忍法師,我今天上山來,原有一事相求。”
“夫人請講。”
“法師,我想請你幫我勸説太子下山回宮。太子身兼國家承前啓後的萬斤重任。雖有陛下遮攔,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獨孤氏直言不諱地説。
“夫人不必着急。當初貧僧接太子上山,一是擔心加害太子的人不會善罷甘休;二是貧僧在山上可以隨時為太子排毒理氣;三是離開宮廷也可使太子舒放心神。夫人請放心,太子不會皈依佛門的。太子遇毒之後雖有夫人為他求的還魂解毒散保住一命,然而畢竟也有些毒侵脈了。在山上,貧僧可隨時替太子療毒止痛,調理神智。”慧忍道。
“法師,太子乃一國儲君,若隱形太久,恐怕會生不測之變。太子早一天下山,便可使陛下早一天龍體安泰,使朝廷諸臣早一天解惑,迦羅和東宮太子妃也終得心定。法師何不和太子一起進宮,既釋了陛下和朝臣掛牽之心,又能隨時為太子排毒,豈不兩妥?”獨孤氏道。
慧忍合十道:“阿彌陀佛!夫人,山林清靜之地本身就是一種大自在,太子在此,既可忘卻凡世五苦積鬱下的沉澀,也有利於他元氣的早歸寧。貧僧請夫人勿以太子為念,也請從太子身心的長遠着想,容再寬限些時
,貧僧一定會送還夫人一個神清氣
的太子回京。”獨孤氏見慧忍法師如此言説,因她自己也一向信佛,自然明白箇中道理。只是仍有些憂慮地問:“可是,太子在山上也不能待得太久了啊。若有
人繼續加害太子,我實在擔心,憑你們這幾個人能不能抵擋得住?太子他究竟還要多久才能痊癒?”
“夫人放心,這裏山高路險、林幽僻。即使有千軍萬馬,太子隨便藏在哪個巖
中,憑他搜尋三五個月也難以找到蹤跡。貧僧在山上盡力為太子療理,統不過再有一個月時間,便可保無虞了。”獨孤氏沉
一會兒説:“如此,太子的事情就拜託法師了。”獨孤氏下山後,太子因有慧忍每
早晚排毒止痛,輔之以草藥扶理,近幾
來更覺神清氣
了。因跟着慧忍學了些坐禪入定,得了些山林自然的真氣,一天天覺得身上的元氣開始復甦,腹內的灼痛幾乎不再有發作了。於是開始跟着眾人一起在山間打柴、採蔬,做些簡單的體力活。舊
蒼白的臉,經風吹
曬,竟開始顯出幾分紅潤來。
武帝因在宮中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派人來到山上問寒問暖並送些補品上來。聽侍衞稟説太子在山間身子骨已經恢復,如今竟能砍柴提水、踢腿練拳時,武帝實在欣喜望外,加之朝中有人私議紛紛,武帝也覺得太子不能再久耽在外時,便決定微服出京,親自接太子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