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游擊戰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六十六章游擊戰憶起當時奉旨曉諭的太子裏三層外三層的圍着嚴實,面實不是很好,連來連續發生的事情太多了,部分士卒多有想法,為百姓裹脅着一同遮道乞留,提出“規復宮殿陵寢宗廟”的口號,且越勸,集得越多,且齊聲譁然道:“至尊既不肯留,小民等願率子弟,從殿下東行破賊,若殿下與至尊,一同西去,試問偌大中原,何人作主?”無不泣滿面,竟連太子雖聲撕力竭也無法可想。
奉命救駕的我不免也被圍了進去,自是心中暗罵這些被百姓遮道乞留動的熱血衝頭的白痴,背後定有人挑唆。這半道沒有補給沒有後援的,要能回頭再圖規復的話,也不用帶大隊人馬逃命逃的這麼辛苦了,再説好不容易身出來,那些君臣又怎肯託付安危讓那麼去冒險。
只是我也不願使軍士強行趨散,要是被人利用了民情,挑撥起衝突來造成死傷,不好留下殘民的口實,不正中某些人的下懷。
那留後之軍也是順水推舟,反正有人肯替去送死,留下抗阻滯後頭的賊軍又何樂不為,遂撥出千人份的敵軍衣甲裝備和一個月的乾糧,又討了遊擊將軍的頭銜,連駱谷之戰繳獲的千餘戰馬也撥付給他們。
甚至還留下為他們開了一個簡短的遊擊軍命名授銜加鼓勵送死的誓師會,不但拉上太子當場見證勉,還教他們高唱一曲《送戰友》,把那些傻瓜動的一塌糊塗。皆口口聲聲誓戳力國難,不敢忘公。
當然官面上對大部分將士們是另一番冠冕堂皇的説法,説目前暫時的撤退,為的是長遠的將來,必須護送國家的命脈和關鍵到達安全地方是更重要的任務,一定要打回來的,目前要一支奇兵長期潛伏的敵後,需要有犧牲神義勇之士,而且特別説明,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沒有任何支援的孤軍奮戰,結果還是有好些熱血沸騰的傻瓜上當,又藉口補充軍官力量不足,又把那些那些叫的最厲害的傢伙,當成礙眼的石頭也一併踢到遊擊軍中去,雖然有些看起來不怎麼情願的傢伙,看人的眼神不那麼舒服,但等一切他們有命回來再説。
因為那些容易熱血衝頭的傻瓜和豬頭,分兵時都派出去了。餘下的是那些中途收攏和投奔外軍佔了大多數,對西進牴觸並不是很大。越權委派遊擊軍的事情,我事後報請,自老皇帝得到了“如此…甚好”的默許。或因現在觀眾廣大地區,為叛賊所肅清。或許這隻逆向孤軍的存在,至少也可以轉移一下那些有意緊追不放叛軍的視線。
本以為追兵如,他們孤軍在後難得保全,哪知那留守的遊擊軍將軍羅冼,率領那羣騎馬的步兵。過州走縣而不入,幸運的錯開了敵軍阿史那從禮的大隊人馬。已達渭水以南一帶樓觀山區。
並且照搬了我面授機宜的諸如打土豪分田地之類的那套敵後作戰的説辭,藏兵山林,以山區為託,展開活動。在金明、豐林等縣襲殺了新任的偽官和舉城投降的縣令,抄了好些據説“從逆為惡”的大户,取得淄糧財貨大散於民,得從者眾。又收攏些各州縣逃還鄉里的散卒,一時聲勢大振。
好在還謹記所囑遊擊之要義,只募了些自備馬的或自身善騎的健勇,依所長,編列若干,以地方士人為前驅嚮導,輪分兵四出。輕騎快馬,接連襲取了關內道、京畿道,散落叛軍小股人馬和糧隊,對運輸隊往往只燒不搶,即戰即走,賊軍援之不及,竟被引出,反又平了幾處駐軍薄弱的據點。
這羅先祖籍幽州,據説將門之後,也有些手段,編練號令嚴明軍紀,嚴防細做的不錯。雖然多是烏合之眾,卻被整治的有聲有。那些遊擊理論被髮揮的甚好,散置多處營地,經常變換,以鄉民為耳目聲息,各隊所出任務,互不瞭解,防備走漏。而且每有行動,也只取少數從賊的開刀,那些淪陷敵後縣鄉,被抄殺的多了,附逆之官屬、大户始人心惶惶,也見打開了些局面。
不過隊伍壯大了,管理和後勤壓力也大了。曾在上洛拿龍武將軍調遣的手令,於商州軍民徵調過糧草和馬匹,打了道,順便也派人傳了消息過來,卻已經遲了好些子了。
而這些便是商州來使同行的校尉,向我詳細呈報的具體內容。當時雖然早前把某些不安定因素給放了出去,但我還是在靖難軍中做了一些準備,都是些這兵荒馬亂中承了他的好處,或者家人得到周顧的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協助羅先“自行處斷”掉一些礙事的東西,而這位新進的校尉便正是其中一員,所以我不用當心可信度的問題。並在我指導下適當修辭加工了般説法。
故而,以上種種雖僅是些小勝,引見了老皇帝卻大為嘉許,眼見得這隻孤軍敵後侍機頗有些反攻京師的味道。鼓舞軍民的政治意義遠高於軍事作用,自是錢糧人馬一應所需,酌情供給。
皇恩浩蕩之下,靖難軍所屬皆升一級,連帶龍武軍將屬也敍功各有賞賜。而這諸事籌辦,便盡落在我這位直屬主官頭上。
作為個現代人,我耳濡目染的,也知游擊戰中優劣成敗的一些典故。針對伴隨靖難軍游擊戰的擴大,將可能逐漸暴出的,帶兵士官不足,新卒不乏豪勇血卻缺乏合格的訓練,行動保密越加困難等諸多問題,自是召開軍議後,付諸各將羣策羣力大討論後,做了些佈置,議定派些幹人手去支援,其中包括些程十力手下的多年山賊落草經營經驗的,和解思手下的番兵遊騎出身的軍士,以及一些專事訓練的人手,貴不貴多的約二百員,連同大量兵器甲仗錢糧,由劍南軍前鋒,一併先發往樓觀山區最近的商州,侍機後輸給。,不過連來籌辦軍務輸給,把這漢中的郡庫、藩庫都被我這些龍武軍給搬的差不多,我便拿了上諭,名正言順親自的找上如今本錢最厚的節度副使崔圓,去要錢要物要人,聽説他們這出來就帶足了三個月的用度。把注意打上了他們。這劍南可是個富庶的大道。
唐代的道為後世行省之原形,按自然地理走勢而劃分的,所轄範圍極廣大,象河北道就是指的是真正黃河以北地區,最遠的可以延伸到外興安嶺、庫頁島、貝加爾湖地區,包括了今天的整個東北和華北大片地區,而所謂的河南道自然就包括了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所有廣大地域。
因此,這唐時的劍南道也是個大道,據當時地理圖志,包括了現今的四川、重慶、以及陝西、湖北、雲南、西藏的廣大地區。治下有,一府,一都護府,三十八州,一百八十九縣。另有數十羈縻州、僑治州不定。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擁有號稱天府之國的大糧倉和眾多礦產,相當的富庶。也是唯一設立節度大使的南方道。
劍南節度使,西據吐蕃,南鎮撫百蠻諸獠,節制有松、維、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邊軍和天寶軍、平戎軍、昆明軍、寧遠軍、澄川軍、南江軍等六大軍鎮。羊灌田等守捉十五,新安等城三十二,犍為等鎮三十八,(唐制,兵之戍邊者,分軍,守捉,城,鎮四級,此鎮非彼鎮,同寨同據點)劍南節度使的治所,就在號稱天下五大富庶繁華之地的益州地區,成都平原的中心首府-成都府,直轄兵三萬九百人,年供馬二千匹,衣賜八十萬段,軍糧七十萬石。(節度使轄下,另有成都團結營,在成都府城內,管兵萬四千人,年供馬千八百疋。由成都尹兼領,現今節度的成都行營北上後,成都城內防務便由這團結營負責)出名的本錢雄厚,富的油的存在。
説起這節度使,便要説到唐朝特有的差遣官制度,所謂差遣,就是正常行政體制以外,特派、專員質的官員,換做後世一個使用頻率教高的名詞,就類似於欽差的角,沒有固定的任期,但時間普遍要長的多。
唐朝雖然已經出現了後世行省的原形——道的行政區劃,卻沒有固定的官員建制體系,而是按照地方實際需要,由中央派出各種名目的,若名幹以“使”為名的特派官專員負責道一級的某方面的職責或特定的事務,職權範圍和期限也不固定,依需要隨派隨召。
就象我,授左金吾衞中郎,等於是我的俸祿的本官和職銜(相當於軍銜,衞各軍統帥,皆領銜於金吾衞),而官拜龍武將軍則是我目前的職位和差使,即所謂職事官。有另行職事薪俸。而行軍都部署總宿衞事,就是屬於差遣官,算臨時加授的職權範圍。另外還有東內供奉、散騎常侍其他一些都可領月例的兼職。以及司膳、司乘等無薪水臨時的權知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