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經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這麼放在軍中,就不怕他們反亂麼…”李元忠皺了皺眉頭,卻是想起當年橫羅斯城下葛邏祿突厥倒戈的往事。
“反亂,反亂也要有反亂的本錢…”曲環頓時冷笑了起來,衝陣三次還能不死的話,手中也應該沾上不少吐蕃人的血了,還想回頭或是倒戈過去,也要看對方肯不肯饒過他們。吐蕃人一貫恩怨分明,睚眥必報。
用那位大人的話説,這就是對吐蕃的禮尚往來而已。對他們這些俘虜來説,什麼身為吐蕃人的榮譽和還是傳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確保子不至於被配入營婦,兒子被當做貨物給賣掉。
就在他們的數百步外,前吐蕃戰兵甲巴,冷冷的砍倒面前的對手,扭過脖子不讓對方濺出來的血糊了眼睛,然後撲向另一個,他是青海部某位將軍的護兵,也是擁有鐵牌告身的勇士,但是勇士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神寄託,在聚龍泊一戰成建制被唐人俘虜後,也是第一批嘗試用戰功來贖回人身自由的吐蕃人,他還記得當初找回自己家人的努力。
“已經賣掉了?
…
”聽到這個隨軍商户無奈的回答,他覺得手腳發冷,天旋地轉的彷彿所有力氣都被出來了,滿心的沸怨像是要爆炸了一般。
“那就立刻給我追回來…陪多少錢都由軍中出…”帶他過來的那名唐人虞侯的聲音,在這時候咆哮起來“他們是犯我大唐的敵人,所以要承受任何代價…都毫不為過…”
“但是總府大人定下的規矩就是規矩,不管你是什麼人,…都不能壞了基本的規矩…”在等待和猜測的煎熬中過一天一夜之後。
“回來了…”他有些驚訝的看着,車牛車上爬下來痛哭涕的兒,跪在地上對着某個方向,咚咚響了磕了幾個頭,然後作為一個小頭目,重新踏上進入吐蕃的征途,作為吐蕃人的甲巴,這一刻已經死了…
青海的地勢東低西高,被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崑崙山等分割開來,高山、丘陵、平灘、盆地、高原、谷地錯分佈的格局,冬季寒而漫長(半年以上),夏季涼而短促。照時間長,太陽輻強。氣温和降水地區差別大,但是依靠黃河等水系的走向,河湟谷地、大非川盆地、西海平原和黑河河谷等地温暖濕潤的東部,顯然要比寒冷乾燥的西部更豐饒的多,也造成北方草原遼闊牧業發達,盛產良馬犍牛,而南向大小片山間多分佈河谷農墾區,盛產谷麥豬羊的格局。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崛起多個政權,實力和版圖最大的就是鮮卑餘裔的吐谷渾王國,次之為蘇毗女王國,連最古老的像雄國,也曾經據有一席之地,其他的西羌部落轉變來的遊牧農耕的小國,更是不計其數。
一大堆俘獲的青海部和吐谷渾族的僕、尚書、刺史、節度使、都督、將軍,就成了經略此地的最好的敲門磚。
大小積石山和西傾山都有多處銀坑,白蘭山有金河和銅,早在吐谷渾時代,就具有相當規模的礦業開採歷史,出產銅、鐵、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渾商隊很活躍,雖然比不上南平的產出,但只要能規復起來,對龍武軍來説,也是一大筆收入了,至於所需的人力和技術,龍武軍所過之處,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力。
還有一種被稱為地上財富的物產——藥材,青海之地,雖然多高寒灌叢、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等只適合長草而不長糧食的曠原之地,但是卻生長了大量野生藥材,對當地的藩人來説卻沒有太大的意義,在他們眼中,只是可食或者不可食的野草而已。
目前以及發現的有大黃、蟲草、羌活、雪蓮、貝母、紅花,還有雪蓮、甘草、蕨麻、茵陳、蓯蓉等,麝香、鹿茸什麼的在這裏也是傳統回易和走私的大宗。
有足夠規模的產出就意味穩定的收入,意味着往來不絕商隊和據點,以及進行駐軍的理由和財源,據大唐開國以來設立都護府的慣例,都是先羈縻,後歸化,取的統治的名份,收取税賦,然後潛移默化移風易俗,將這些世襲土管之地,逐一編管為正式的州縣,鼓勵開拓,所有田土財賦,自營自取,有很高的自主權。
與這些俘虜一起進入青海的,還有負責西北方向的長史魏方晉,他是來做“胡無人,漢道昌”計劃的善後檢討的。
當初的“胡無人,漢道昌”計劃,只是我讀了李白的詩後,一時頭腦發熱,對西北產生興趣的產物,最初投入的只有一隻商隊,十幾個人,一百萬錢運作的起始資金而已,但沒有到因緣際會,龍武軍在西北方面的各種利益和的深入和發展,變成兩個涉及無數人力物力,同時有多方參與的龐大運作項目體系。
其中的漢道昌計劃,最初的宗旨很簡單,就是通過一些手段,擴大大唐在域外番邦的影響,以方便獲取保護商業利益。
但是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明面上通過支持文化和宗教推介活動,排斥諸如大食等外來的影響,暗地裏利用軍事和政治威利誘為輔,利用大唐作為貫穿三大陸絲綢之路,最終消費地和產出地的資源優勢,藉助行棧抵店飛錢票號等金融和商業手段,對西域各國進行經濟滲透和影響,確保其傾向和利益歸屬。
而胡無人計劃,就更離譜了,本來是清查域外各國在唐代的勢力,通過官方和私下防範和杜絕的手段,儘量減少他們利用大唐的內亂而獲取利益的可能,當初就破獲過,有疑似大食背景的安息商人,以商業身份為掩護,在唐收集多種諸如制絹、織染、造紙等因為戰亂而散的工藝技術。,目前回紇已經塵埃落定了,而針對吐蕃的對策,通過僧人和商旅為掩護,收集情報,結好和收買一定傾向的官員貴族,對吐蕃的動向進行預警。
發展到後來,通過封鎖和走私破壞吐蕃的經濟,通過襲擾、破壞,燒掠起糧食產地,散佈言和鼓動騷亂,乃至挑撥吐蕃貴族派系之間的關係,以儘量削弱吐蕃對外戰爭的動員和準備能力,避免吐蕃人,在大唐內戰最虛弱的時候手進來。
我重來沒有指望,靠這些手段能夠真正打垮吐蕃這個國家,但能夠製造足夠的麻煩給吐蕃人扯後腿,讓他們無暇參合到唐人的內亂中來,目的就達到了,其他都是附屬的。
從某些方面説,這個計劃前半部分已經成功了,而且是相當的成功。由我決定大致方向,作為實際總攬全局的執行人,魏方晉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成功的策反和誘逃了文書臣相家族舂米氏為首的,因為崇佛而受到打壓的一干吐蕃貴族,將吐蕃醫藥文學音樂農藝技工等方面典籍一掃而空;通過適當的情報和散佈謠言,就讓少年贊普多年苦心積慮的奪權還政大計,胎死腹中;還有通過內部的攔截和適當修改馬向的詔令,犧牲大部分已經初見成效的情報王略為代價,對馬向滅佛運動的推波助瀾,以及將原本只是斂財為目的的抄掠行動,變成血腥無比的鎮壓和爭鬥。
然後吐蕃的內戰如期的爆發了,西北邊境因此安靜了好幾年…直到但是後來的發展,則是全面失控,剛剛經歷了滅佛內戰,內外困的吐蕃人比我們想象的要瘋狂的多,在那位馬向的一意孤行之下,斷然孤注一擲,破釜沉舟對河西發動攻略。
“我那些臣師,都説姑父行事空妄,假敵自重…”這是少年雍王的嘆。
“今昔方見姑父的先見之明啊…”這話説的我有些慚愧,這些年一直是我一個人在朝中呼籲,吐蕃人會狼來了,但實際上,吐蕃人真的來了,也與我有莫大的干係…
同一個時間,新就任的行西北三道營田轉運大使鄭元和,用焦頭爛額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雖然他又升官了,但是那位真正意義上的西北路善後處置大使,拍拍股就以追擊協糧的名義跑去了青海,又上表乾脆利落的把一大堆麻煩的後方丟給他。
而對吐蕃的戰事,一開始就從隴右打到河西,又從河西西部打到東部,可以説,除了靠近回紇的部分軍城外,連帶關係的部分地區,沒有不被吐蕃人肆過的。
現在吐蕃人總算被打跑了,但是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頭,正在廊、封各州瀰漫的馬瘟需要足夠的人力物力來控制,那些重新回到家園的百姓也需要重新安置,還要安排人手在一些灌溉方便的地區,搶種一些諸如大豆、燕麥、莜麥等速生種的作物,以確保冬天前有所收穫。
種子,耕牛,還有重建家園的物料什麼都缺,還有荒廢的水利河渠,這東西沒有堅持定期疏浚,就會淤起來,然後夏汛的洪水一衝,什麼都剩不下來。
而那些商家,也不是什麼善茬,讓他們捨得下大本錢,不餘毅力的資助前方作戰,那是因為軍隊可以保護他們在商路上的利益,讓他們投入鋪路造橋,也有可以看得到的預期好處現在能夠讓他們輸糧賑濟民,已經是最大限度的,安撫黎民的責任,本來就是官府的職責。
從相對充裕的劍南道、山(南)西、山(南)東道協糧,所幸朝廷並未宣佈撤銷戰區的軍管體制,而吐蕃人所過之處,官吏軍民或擄獲被驅殺,無數人口離失所,鄉里的基層體制一時半會還沒發恢復過來。州下縣屬大部分守官,都是戰後任命的。
壞處是這樣的話,他很難得到來自地方上的協助,好處是這些新任命的代守官,將更加依仗來自朝廷中樞的權威。
所以他可以用西北宣撫處置大使的名義,就地編管和徵集地方的人力物力,進行善後事宜。一面清查户口,一面丈量田地,將戰時未做完的事情,繼續完成,不過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物資來週轉。
管理朝廷撥付的振糧。其實是一件很討人嫌而又瑣碎的工作,就算他扣的緊巴巴的,計算好每一個環節的最小損耗,也只能勉強讓大部分人熬過青黃不接的那幾個月,但是想做點什麼,就無能為力了,畢竟做活出工也要消耗大量體力,如果沒有足夠食果蔬的補充,光靠吃糧身子也是撐不了多久的。而前來投靠和登籍的民還在增加。,從河西本地收集一切可用的物資,發動集體打獵和摸撈魚蝦,掘鼠兔等。包括那些疑似的瘟馬瘟牛也顧不得許多了,任何出現病症跡象的牲畜,都被強制徵收集中州城宰殺,烹煮醃製後做成簡易的罐頭,供給勞役的人口。
從劍南道到山南東道到荊南道,南方新收穫的薯幹、芋片、土豆粉,還有庫藏的十幾萬人份的過期壓縮口糧。
正在爭取,讓朝廷批准,將西北部分礦殖,拿出來招買,所得為重建西北防要之用。好在當初,某位大人,就有先見之明的冒天下之大不韙,以軍管名義圈佔了大片“無主”的田土、礦殖,其中靠近道路或是有河水運灌溉之利,都被劃出來作為軍屯莊的規劃地,好重建新式府兵和三極預備役制度。
其餘則還朝廷,作為在河西清丈田户的成果,其中大多是被隱匿的私田,既然入了朝廷的官冊,就別想吐出來了,只是作為實際的作者,肯定要承受更多的怨恨和毀言了。
“跟着軍爺有吃…”這成為一句最免費的口號,俘獲的牛羊和口,像是水一樣的遞解到後方來。各地糧院所像是不要錢一般的到處發放菜罐頭和餅磚,招攬願意協軍的人手。
於是人力也變得緊張起來。
這章沒時間校對,有什麼地方不足,請逐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