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篇第二百三十三章外學宗碩儒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魚朝恩汗淋淋。慌慌張張的跑進來的時候。
我正在對小白,解説我的新學。
“老大的心學”
“餓那個。|。志,要代傳於世而已”當然這所謂的學説,乃偽託戰國傳承儒家八派之一,在荀子、孟子所代表主之外,當年因為焚書坑儒,而出避域外的遺澤,所謂海外儒家。
而事實上,兩漢大興之後,經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外來和尚會念經的佛教和本土隨五斗米教運動崛起崛起的道教,先後對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中的統治地位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整個南朝五代北十六國,幾乎是佛道昌盛的時代,三國結束後短暫的曹魏、司馬晉,更是言毀謗,殺文士如切菜瓜,足足把文人殺的膽寒,以至於為了逃避現實,免費起清談説玄之風又經過了五胡亂華的破壞和廢止,舊有的儒家體系一度消亡和式威的,畢竟,北朝那些遊牧領袖或草莽出身的君王將相眼中,對儒家這種順安逆從統治思想多是不太看的起的,只有在新朝建立的時候,為了收攬一些遺老遺少的人心,招攬治國之士,才稍加禮遇,大多數時候也是繼承了魏晉的遺風,殺人文人儒士屠如戳狗。
在這種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全面危機的情形下,迫使傳統儒學,為了生存和出路,而不得不不斷的自我改進,以適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所謂痛定思變,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和思想體系被破壞,加上道教佛教的興盛,亦造成很大的衝擊。
直到隋朝一度還是崇佛滅儒的,到了唐朝貞觀年間,在唐太宗以經學為本的科舉制度倡導下,儒學才重新開始復興(隋雖然有科舉之説,其實是隋煬帝一時興起,對各世家保薦的子弟,進行重新面試),但與上古傳統儒學不同,這個時期儒學的特,已是兼容幷蓄了佛教、道家思想成果和諸子百家一些內容,甚至還收了遊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東西。
經過了各種思想衝擊和相互影響收,許多不合時宜的東西,經過南北朝政權統治更迭、社會動盪的洗練,自動被歷史淘汰和消亡後,變的相對的開放和更富有積極進去,更加務實的儒學。更兼自上而下胡風的影響,對人底壓抑很少,更沒有後來“存天理,滅人慾”那種苦修士式嚴格自律到變態的思想情態。
許多象初唐魏徵、儲遂良、虞世南、姚思廉,乃至近朝的賀知章、徐堅、張説等儒學大家,也同時通佛道等別家要義,因此象《西遊記》裏説描述的,釋儒道三教並舉同進,大道疏同三教合一的思想,也在這個時代由此產生。但是,伴隨着宋以後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獨尊的水漲船高,而對外的積弱無力和威脅,儒學也逐步走向注重夷夏之防,保守傾向的原教旨主義化,主張克己復禮,認為迴歸最原始的儒家思想,把大家都教化成聖人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造成儒學務實的空泛化和教條主義的泛濫。
自然,許多至聖先師孔子都沒辦法決絕的問題,妄想用儒家的大道理一概論之,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其目的只是為了滿足個人,造神封聖的慾望和渴求,所以説朱熹之絕對是一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本身的品德,並不值得讓人恭維,將儒家引上原教旨主義歧路,也是他的責任。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萬事師表”當聖人來膜拜也沒什麼。
只是後世不免有歪嘴巴和尚念亂了經,是以孔子號稱中國歷史上黑鍋之王,基本後人有想黨同伐異,都要偽託聖人言,拿他扯虎皮做大旗,儒家原教旨主義運動,在這個叫朱熹的學術恐怖分子時期達到登峯造極,他以及他的弟子,以正本清源之名,發起了了對孔子的封神運動,按自己的意思重新解釋四書五經(我們現在儒學都來自朱版註釋),進一步把儒家儒學,徹底宗教化,神學化,將自己封為儒教教主,方便以聖人之名,堂同伐異,剪除異己,消滅一切敢於質疑和聲音和存在的一種工具。
所謂史稱三千年儒學,自朱熹前那叫儒家,自朱熹後就有了儒教,孔子為神明,朱子為教主。
而原教旨主義其最大的特徵,就盲目的狂信,只要通過修習和理會古時聖人或者經典的思想,就可以解決世間一切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絕對不是教義的問題,只是你儒教信仰的不夠。或是你修養不足,讀書不,至於任何與之相違的想法,那都是異端説。
是以史稱“宋後八百年經史,世間論語,皆出朱子注云”伊斯蘭化原教旨主義的產物,就是從山中老人的阿撒辛刺客團,發展到滿世界跑的人體炸彈,汽車炸彈。原教旨主義的天主教,則催生了大名鼎鼎的十字軍東征,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和異端毀滅運動,而有中國特的儒家原教旨主義,勇於內鬥而怯於外敵,把軍人當成最卑下的職業,把當四等奴隸的歷史當成偉大的民族大融合,把口口聲聲奴才的時代,當成盛世因此在唐一代的儒學,因為其學源雜駁,百家紛説,官定的六學二館,除了經學以外,醫學、算學、律學、書學諸科並舉,到了玄宗一代,甚至出現了玄學(胎於道家思想的神秘學和哲學的混合物),也被相對後宋的朱子後理學時代,稱之為前理學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要建立一派學説,無論是所謂的為政資治、經世濟國之學,還所謂探究萬物演化之學之化學,窮究物竟其理的物理學,生生循環的生物學,乃至被稱為的《新樂府》風尚的文壇新詞,沒有相應核心的哲學理論和道德基礎是不行的,於是所謂融墨家之包容守成取法家的功利價值等,被假名為海外儒的大雜燴學説就誕生了。,我當然不是聖人也不是天才,不能憑空變成一套思想理論體系來,但勝在有無數前人的指揮結晶,所謂站在舉人肩膀上的成就,其實都是一些後人歸結出來的,屬於大而泛之勘稱雜燴的東西。其核心是來自王陽明的心學,和“永嘉學派”的功利學王陽明也叫王守仁,他既是中明最著名的學宗大家,也是平定過寧王之亂的一代名將,帶過兵打過戰,進入過權力中樞,也參與過殘酷的政治鬥爭,更見識過民生的弊苦,因此他主張的“心學”也要比只做學問,浮於世事的朱程之,更務實也更開明一些“宗經復古,切實尚用”事實上近代東南亞地區的儒家思想,都帶有他的濃重彩,據説他早年因為初篤信程朱之學﹐偏讀朱子遺書﹐循序格物﹐參悟“格致”的道理﹐但參悟不得﹐反致疾病﹐三十五歲時﹐因得罪宦官劉瑾﹐謫配貴州龍場﹐嘗=備艱艱陽之研究﹐而潛心佛老﹐然終不能立命安心﹐其經過了本身動心忍的種種驗驗﹐一夕頓悟“格致”之旨﹐始知聖道不假外﹐吾心之良知乃唯一體察之主﹐遂創“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學説。
“永嘉學派”誕生於商業極度發達的南宋,海上貿易的興盛,讓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反而獲得超過北宋的國家收入,因此相當部分文人,從中看到的是另一條發展國家的道路,對天理和人慾的解釋完全不同,也並不排斥追求利益行為和商業帶來的好處。與朱熹、陸九淵“存天理,滅人慾,講倫常”後理學相對立的,提倡功利主義,提倡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空談理,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工商業,主張提高工匠、商人地位之類的,葉適及其門徒因其年號,也被稱為“永嘉學派”不過,王陽明,在我那個時代,因為先朝的蔣光頭崇尚王氏學,甚至敗逃到海島上,還用他的名字來紀念的緣故,至國朝以農民舉事而得天下,在建國後基於敵人贊成必然是吾所反對的樸素道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在所有教科書中,王陽明這個名字都是和鎮壓農民運動儈子手、封建專制的頭號打手倆系在一起,真正研究他的只限於一個很小的範圍。
作為兼職圖書管理員的好處就是,你不需要真正研究過這些東西,無數先人名家總結概括幾章幾節的成果,就可以讓你對其核心內容,有足夠深度的大概認識。這兩家拿出來,都是考之嚴鑿有據,立之新穎成理,足以開宗裏派的東西。
因此,出於難以言明的惡意趣味,我甚至託請了一些貨真價實的名士大家,進行名為主持拯救海外儒家的拓展研究,幹一些其實是以儒家的名義反儒家的事情,看會有什麼結果出來。至於是否能假借儒家之名硬搞出了一個傳世的派,並不是我所關心的。
基於唐人拓寬的眼界的需要,還是對新事物與時尚的渴求,反正其宗旨就是探索事物的本質,進行類似物理化學醫藥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活動,以當代邊詩人岑參、王昌齡等大家為倡導,還出了不少海外遊記和風物紀。當然這東西和新生的成都官學一樣,只是一個四不象的大雜燴,還有待歸總和完善。正因為這樣,他們反而相信了這是我的師傳之學。
不過對小白來説也算是個新事物,那些教授奉陪上坐,談經論道,引古據今,説起來頭頭是道,不時還提出一些問題,君臣兩廂自得,正是説的起勁,見門外驚呼,頭帽歪斜,汗嘖紫袍的新任觀軍容使魚朝恩,甚至等不及通傳了,急衝衝的一把撞進來。
“素質啊素質,你太失禮了”小白有些不悦,冷起臉道“宮中的規矩都到哪去了”
“殿下孰罪”他着,用銀緞邊的寬袖抹了汗水“實在不得了,城中出大亂子了,五部十六軍,除了回紇營的人,…奴身實在彈壓不得啊”説到這裏卻是深深看了我一眼,不由我心中咯噔一聲,不站了起來,難道與我的龍武軍有什麼重大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