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篇第一百六十七章吐蕃問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來時,從高力士口中,我又知道了些三原李氏兄弟的八卦,果然是足夠強悍的一門眾。李靖,字藥師,就不用説了,出身名門,母舅就是隋朝名將韓擒虎,曾仕隋為殿內直長,韓擒虎每與論兵,輒嘆曰:“可與語孫、吳者,非斯人尚誰哉!”吏部尚書牛弘見之曰:“王佐才也!”連當時的左僕楊素,拊其牀謂曰:“卿終當坐此!”結果被懷大志的楊府家姬,紅佛女同志給聽見了,於是上演了一幕夜襲賓館美女主動推倒英雄,席捲主人家財物連夜潛逃,而轟動一時的桃新聞。
一生戰功無數,打的突厥,狼奔鼠逐,功授衞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唐太宗的陵上陪祭的十四國君王像,倒有小半是他的功勞,因此死後追大司徒,詔墳制如衞、霍故事,築闕於東、西突厥王庭所在的象鐵山、積石山,以旌其功。凌煙閣二十四姓功臣,有次殊榮者,僅此一家。
兄長李端,字藥王,以靖功襲永康公,梓州刺史。從弟李客師(這名字總讓我想起了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同志),曾任右武衞將軍,累戰功封丹陽郡公。可謂一門三公爵的超級將門、勳族。
雖然經歷了武周之亂的破敗,但是到了本代,李靖僅存的孫子李令問,又是老皇帝為臨王時地雅親舊。及玄宗即位。以協贊有功,遷殿中少監。後又以預誅竇懷貞之亂功,封宋國公,實封五百户。進散騎常侍,知尚食事,恩待甚渥。
聽得高力士的口氣,竟是可惜的很。
因為,這一門還是相當顯赫的。只是丁口不旺,親族也沒有什麼出的人才,如果襲蔭,按照減代之法,至少也是個國、郡級的高等伯,實封五百户的采邑。還可以繼續享用上兩代。
稍息亭坐,説了會話,再度傳喚進去的時候,內朝小殿中已經多了一人,卻是昨天位漢話利,叫江達央地副使,據説他乃是吐蕃另一支顯貴葛爾家的子弟,祖先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和親使者祿東贊,族中出過多位大、小倫(宰相)的名門,作為藩貢的子弟。早年在國子監授學過,對漢學頗有所成紜紜。
只是當他穿了一身大唐學士冠戴。應聲出現在內庭小殿時,還是着實讓我吃了一驚。全沒有昨天的居傲和冷漠,一副恭謙和城府地模樣。這些吐蕃人前倨後恭,不知道是賣的什麼藥。
居然是來要求和兼求親的,這可讓我很是驚訝了一會,歷史上明確記載唐朝只嫁過文成、金成兩位公主,這羣吐蕃人不是吃錯藥了,按道理這會,他們應該躲在高原上幸災樂禍。等待時機才是聽了一會,才明白過來。
通過走私商隊的遠及吐蕃腹地。和魏方進在松州的經營,我多少知道一些內幕,吐蕃作為一個多民族強力聚合在一起的半封建半奴隸國家,當初是各種易個妥協的產物,最早的吐蕃民族,是由十四姓部落小王所構成,所謂的贊普,只是其中最強健勇力者,被推舉出來作為軍事戰爭的總召集人,在鬆散地部落聯盟演變為一個強大統一的政治實體過程中,贊普也演變成以血統世襲地王位,這些小王則通過聯姻通婚,構成了吐蕃悉補野氏王族,時至今,各自有自己的領地、堡寨、莊園,田地、人口甚至衞隊族兵。
隨着吐蕃領土地擴張和征服,娘氏、韋氏、朗氏、沒廬氏等原蘇毗、蕃域諸豪宗巨族,加入上層貴族統治階層,構成了所謂內四族的一大批宗貴,他們同樣不僅皆有世襲采邑,而且各有世襲家臣,其家臣復又有自身封地、家臣、部曲,構成了層層如寶塔結構封建領主制度。因此為了更大的權利,王室和大貴族間角力鬥爭,一直充斥着陰暗和血的味道,以下克上,拭君叛離之事,屢見不鮮。
現任的吐蕃贊普據説還是李唐王家的親戚,高宗時和親的金城公主之子,三年前的前贊普赤德祖贊在羊卓扎蔡行宮,被大臣巴吉桑東贊與朗彌素二人所殺。由大臣尚結悉、尚息東贊、尚贊磨、論悉諾地三尚一論擁立13歲的赤松德贊為新贊普,剛即位不過兩年多。
按照吐蕃傳統制度,王子幼時,多由舅家出來代為輔政,稱為向倫(舅相),決斷內外,權力極大。因此雖然赤松德贊已經即位,但是,政權其實是由前贊普赤祖德贊地母舅“巴吉”(稱為“馬向”)所把持。吐蕃的軍國大事,朝政國策,皆出其手。而這位馬向,卻是一個鐵桿的苯教信徒。
苯教是吐蕃民族的原始宗教,屬於信奉萬物有靈説的撒滿教高原分支,主張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圖騰崇拜,以及占卜、忌、巫術、血祭等,現代的藏傳密宗的許多儀式,都來自其中。
由松贊干布時期,經文成公主引入吐蕃的佛教。經過芒松芒贊、都松芒波吉兩代,到了前贊普赤德祖贊時期,佛教雖然有所發展。現行的吐蕃曆法——火空海紀年法,正是這佛教昌盛的產物。
但是原始苯教在吐蕃傳數千年人們的心裏深蒂固,多數傳統吐蕃貴族對佛教持有排斥態度。佛苯鬥爭烈,連前贊普赤德祖贊,都抗拒不了地方本教貴族驅逐西域僧人的行動,只能在暗中扶植佛教,連派人去漢地求法取經,都是秘密成行。
本朝代攝政務的馬向亦是本教貴族的代表,因此這位舅相掌權後,頒佈的第一道政令,就是藉口社會上出現的不詳之兆,皆由信奉佛教所致。下令只准吐蕃人信苯教,不準信佛教,違者財產充公,放遠方,並且驅逐佛教僧侶,改大昭寺為屠宰場,將文成公主帶往吐蕃的釋迦牟尼像埋於地下,開始推行毀滅佛教之法。史稱“馬向毀佛運動”但實際吐蕃由許多被征服的部族國家所構成,許多外緣民族,如蘇毗、東女、項、羊同都與釋教、佛門有着千絲萬縷的干係。據我説知,這位舅相的佛令,已經引起了吐蕃社會個階層的動盪和混亂,甚至一些邊緣部族開始離心的傾向。這也給我向吐蕃的滲透提供了相當的便利。
i玄宗老皇帝。
歷史上吐蕃王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是將內部矛盾外引,發傾國之力,大舉進攻唐朝因平亂而兵力空虛的河隴之地;用勝利和武功來團結臣民,用戰利品和土地來安撫和平服不滿的新老貴族、領主。就是這位好外甥,在大唐內戰最緊要的時刻,給予了西北朝廷背後狠狠一刀,待到在平亂中筋疲力盡的大唐王朝回過身來時,連扶風都變成對吐蕃的戰爭前線。可以説就在吐蕃的威脅下,不得不對放棄殘餘的藩鎮勢力清剿,採取姑息妥協的政策,留下了諸多隱患。
結果內憂外患之下,連續數朝皇帝都沒能收復河西之地,甚至一度被吐蕃人打到長安,上演了一幕擁立皇帝鬧劇。史稱,西北之地,千里淪腥,漢家盡胡服。
但現下的大唐時局勢還未象歷史上那麼糟糕,西北朝廷的實力還算完好,因此西北那位皇帝岳父,還可以有餘地的留了足夠的兵馬,防患吐蕃一線,只調回了一些攻打吐蕃的衞、部隊,於是就輪到吐蕃人鬱悶了。戰爭得不到的東西,就改從另一個方向下手。
歷史上這位赤松德贊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史稱英主的人物。在位時間很長,剪除外戚,統一國政,興密教,抑苯教、驅顯教(漢地佛教)。併河隴,攻略安西、北庭,將吐蕃地疆域推進到與大食相臨,一生波瀾壯闊,史稱“太陽雄獅王”的雄主。
不過此時的他,太年輕了,既無威望,也無強勢的心腹和足夠分量的班底。因為血統的緣故,內四族的大臣們並不看好他,只是當初他是贊普生前指定最近的繼承人。
因為,按照吐蕃地傳統,吐蕃的婚姻家庭完全以男為中心,存在着強烈的門第差別。婚姻皆在相同或相近門第間進行,同王室悉補野氏通婚者僅限於韋氏、沒廬氏等少數最顯赫的家族,繼承的王子例如江達央出身的噶爾家族雖數世為相,卻並非高門,故始終末獲與王族聯姻地殊榮,且有嫡庶妾之分,等級非常嚴格。而先後和親文成、金城兩位公主,也只是作為贊普的從而已。
因此赤松德贊,有意效法松贊干布時事,想血緣上的舅家大唐皇帝求助。通過和親,借外力牽制內勢。
而這位江達央。作為邏些會盟中,宗貴留在王庭的伴當(變相的質子)。乃是赤松德贊自小的玩拌,擔負了正使之外,求取外援的秘密任務。
除了大力吹捧舅甥親誼“和同為一家”許了許多什麼“社稷葉同如一”
“各守本境,互不侵擾”
“煙塵不揚”
“鄉土俱安”
“永世睦好”的空頭支票外。甚至還表達了願意出兵助唐朝平亂“願解舅家憂”的意願。當然我估計他想籍以亂中取利,乃至把潛在一些絆腳石。藉機踢的遠遠之類,最大利益化地傾向。
不過這種讓曾經的敵國軍隊肆國土地行為,是那位自詡文治武功,行大治而晚少虧的老皇帝,在有生之年,不願意再增加地污點,因此基本是沒指望了。
不過顯然老皇帝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吐蕃現在局勢,什麼主少國疑,主弱輔強,權臣專政,足夠這一朝君臣有發揮聯想和方略的空間了,這個便宜遠房外甥,究竟可以挖掘出多少的價值。再加上有我在旁邊,旁敲側擊的揭一揭老底,這位年少赤松德的英主之路,顯然不大好走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唯一的犧牲,就是哪家宗室地女兒了,這些一出生就含着金鑰匙的宗室,國家錦衣玉食優養地代價,現在輪到她們為國家獻身了。
當然説到這裏,就要講講唐朝的和親制度,與多數朝代為了換取邊疆安寧的被動和親不同,唐朝的和親多數時候是在國家優勢的情況下,主動提出和親的,為的只是換取政治上一個大義,也就是是將來這些部族、國家之類的發生動亂時,一個及時介入的正當理由和名分,比如出兵扶持一個血緣上更接近中原或者更傾向唐朝繼承人,或者以保護公主為名,介入調停,或者在首領死亡的情況下,打着為女婿、外甥報仇的旗幟,大舉攻打敵對的勢力,拉攏親近的派系,維持一個對大唐有利的環境。
當然了萬一繼承人都死光了,沒有一個服眾的的,那也沒有關係,大唐可以打着舅家的名分,以強勢接受那些女婿、外甥們留下的部族、人口、土地之類的遺產,把其他親屬接到長安,學那位“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同學一般優養起來,把你的百姓變成大唐的百姓,你的將領變成大唐的忠犬,於是大唐開國一百多年,疆域越打越大,這些公主們的功勞和犧牲,不在少數的。
當時相對的,唐朝也沒有沉重的名教束縛和無聊的貞節情節,這些和親的公主,在和親的對象死亡後,還可以回國作為有功之臣,不受歧視的自行的再擇配嫁人,算是一個當時冰冷的政治易下,一個相當有人情味的傳統了。
吐蕃和南沼又是個例外,前者偏居高原地廣人稀,往往千里不見人煙,文成公主和親去邏些,整整走了大半年。又有高原上特有的缺氧、燒水不開,雪盲等天然障礙,武則天時,唐軍最遠一度打到邏些附近,但是因為補給線過長,而難以為繼。後者地處蠻荒,離天朝眼中不之地不遠,大部分地區,常年氣候暑熱濕,有毒蟲瘴疫之害,對軍隊戰鬥力影響很大,因此對這兩國的戰爭,懲罰意義大於佔領意義。因此當我無意説出,現代科學下解決之道後,吐蕃人那個緊張的。
當江達央,退下之後。
“臣願舉薦一人”我想了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