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国内,虽然大概是没有哪个不开眼地敢对陆舟开“死亡威胁”的嘴炮,但终究还是会对他的学术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听到了张教授的询问之后,陆舟却本没有放在心上似的,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
“人体冷冻休眠是一件很关键的技术,以后可能会用到。”张家福教授微微愣了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不反对你的说法……如果你坚持的话,我们这边确实没有任何问题。”陆舟点了点头,没有多废话,拉开了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份项目计划书丢在了桌子上。
“我们这边会提供必要的研究人员与部分研究经费,参与到这项研究当中。不过在临生物学这些领域,我们这边人才储备有限,需要你们这边提供相关的研究人员。”
“这个没问题,”张家福教授,“临生物学这块我们还是有不少人的。”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做新药研发的企业,恒锐制药在临生物学等等领域的人才储备还是相当多的,其中还有不少从国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挖过来的研究人员,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都是小牛以上的人物。
这一点,比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刚刚成立不久的金陵高等研究院来说,还是占了不少优势。
陆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具体的合作如何进行,完成合作之后的利益如何分配,这些你可能会关心到的东西都在这份计划书上,你可以带回去给你们公司的相关人员看一遍。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希望合作越快开始越好。”将计划书拿起来快速地看了一遍,张家福教授在看到了主要参与人员的名单之后,立刻说道。
“我有一个问题。”陆舟:“说。”张家福:“人体冷冻技术这个方向太冷门了,我们这边的研究员虽然有很多临生物学、生物制药领域的牛人,但低温生物学还真没有……”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你是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家,你读过这方面的paper肯定比我多。找几个从事过相关领域的研究员挖过来不就行了。”
“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张家福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研究低温生物学这种冷门方向,能在一区发论文的国内就没几个,你要的人我倒是有,但人家来不来还是个问题。”越是冷门的方向,圈子便越小,资源便越是集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牛的教授拿到大把的经费做实验、培养学生、发论文、注册专利、在国际一区期刊上刷脸,而弱的教授别说是在一区期刊上刷脸,指不定连免费的科研劳力都招不到,招到了也难得留住,指不定还得亲手动笔写论文。
人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转行去当码农或者干销售去了,把心态不好的老板气的自闭……这种事情在生物学实在是太常见了。
因此,陆舟想要找的那种人,不是找不到,但稍有能力,多半都是已经很牛了的那种。
说白了,既然人家已经够牛了,又凭什么过来给你打工?
然而,对于张教授的顾虑,陆舟却只是淡淡笑了笑,开口说道。
“你只管报名字,我负责谈。”看到陆舟脸上并不在意的表情,张家福犹豫了一下,试探着报了一个名字出来。
“刘作冰……”陆舟:“他是?”
“PLA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低温医学研究室主任……”顿了顿,张家福继续说道,“我和他在蓉城的学术会议上见过一面,聊过这方面的问题,他对人体冷冻技术的看法似乎比较乐观,在《AnnualReview-of-Physiology》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生物细胞冷冻修复的论文,这篇论文甚至能够在格朗斯特教授那篇《Nature》的引文中找到,只不过……”陆舟:“只不过?”
“只不过我听说他最近在评院士,未必愿意趟这浑水,”张教授的表情有些尴尬,“你想说服他帮忙恐怕不太容易。”院士评选这东西,并不是研究成果越多就越容易选上,到了马上就要开始增选的这个节骨眼上,不出错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在听到了张教授的顾虑之后,陆舟顿时来神了。
想评院士?
这就好说了啊!
陆舟脸上出了笑容,看着张家福开口说道。
“行,那就他了。”张家福愣了下:“你真打算把这个大佬招项目组里来?”
“既然你都说了,他是国内这方面研究做的最好的,”陆舟笑了笑,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那我自然,是找最好的!”第773章自成一系!
时间距离六月份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
各个有志参选院士的候选人,已经陆续递了3000字的基本材料,安静地等待着各学部第一轮评审的开始。
当然,这份安静之中,多少酝酿了一些暴风雨前奏的味道。
虽然第一轮评审不是各位大佬相互“厮杀”的主战场,但各种游说工作和拉帮结派已经开始了。今天哪位恩师设局吃饭,明天又是哪位素未谋面的师弟上门拜访。
有人乐在其中,来者不拒,也有人不胜其烦,干脆报名学术会议飞去国外。
整个学术界暗涌动,俨如一场江湖。
不,准确的来说,这就是江湖。
PLA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低温医学研究室。
两名站在冷藏培养箱前的科研狗,正“愉快”地做着实验。
相比起国内的高校,PLA总医院这种名字听起来似乎很牛,业内的地位也确实很牛不假,然而在两院的影响力,却未必比得上其他高校。
原因显而易见,这就好像为什么数学学部届届院士评选,院士更多的科学院却“打不赢”燕大、震旦两大学派一样。
往往人员越是混杂的地方,派系斗争越是严重,大家都来自天南地北的,未必就把自己看作和你是穿一条子的。
相比起其他派系的人,大家当然还是更倾向于培养自己这一系的人。
别说是学术界,任何事业单位,或多或少都带点官僚主义的残余,有些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之下,细胞低温医学研究室的科研狗们还是比较乐的。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导师刘主任,这一轮大概又是没什么希望。
院士评选这东西其实也就是随缘,估计刘主任自己也是清楚这一点,所以那3000字的资料,他到现在都没上去,甚至连走动关系都没有开始。
毕竟,游说拉票这些事情,不管选上没选上,都是要欠人情的。
且不说欠人情值不值,他之前已经落选两次了。
说是连续三次落选,按照规定将停止一轮候选人资格,并且曾经提过的材料不得再用。与此同时据学术界不成文的规定,或者说规律,三次落选之后,再想选上就很难了……
哪怕是一些大牛也不例外。
也正是因此,他的几个学生,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向看戏一样地瞧着这次增选。而不是像其他科研狗们那样,被导师拉去喝酒……
宋思远:“这次院士增选有意思。”卓睿才:“怎么说?”宋思远:“你看了华科院公布的进入第一轮初选的名单没?”卓睿才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看到是看过了,有什么问题吗?”
“往年院士增选都是神仙打架,像金陵大学这种院士平均年龄70岁以上,中砥柱都快准备养老了的老院校,基本都看不到什么名字出现在初选名单上了。”金陵大学虽然院士数量排名全国三甲,但老龄化严重,甚至就连强势专业物理,都已经很久没有院士当选了,难免给人一种英雄迟暮、山河下的觉。
然而今年这一届却是一扫颓势,不少金大年轻学者的名字,在初选名单上崭头角,一时之间,竟是有了些正在重回巅峰的势头。
卓睿才:“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金大这一系出了陆教授这位牛人,这要是都起不来那才反而叫奇怪了!别说人家金大底蕴本来就还在,就算是个二本院校站在了这风口上,只怕都能飞上天。”宋思远摇了摇头说:“不能完全这么说。”卓睿才:“那还能咋说?”宋思远笑了笑,头头是道地说道:“陆教授虽然出自金大数学系,但你觉得金大这座小庙能容得下他?他早就不能算金大这一系了!金大能有如今这一天,固然是陆教授成就了它,但能走到现在这一步,也是离不开它十数年的厚积薄发的。”被绕的有点懵了,卓睿才愣愣地问道:“那你说他该算是哪一系的?”他在学术界只能算是个新人,虽然身处圈内,却并不是很懂这些只有圈内人才懂的八卦。
宋思远斜了这位师弟一眼:“你看这次院士增选的投票不就知道了。”卓思远迟疑了一下,摇头道。
“我看不出来,总归不可能是金高院吧?”金陵高等研究院虽然最近风头正盛,在陆教授的带领下,做出了不少杰出的成绩,也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凭借着在部分领域强势的研发能力与话语权,在各大一区期刊频频刷脸。
不只是如此,由于其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不少有志回国的学者,都将这里作为第一志向。
但即便如此,金陵高等研究院想要单独作为一个学术界的派系,还是有点儿不太实际吧?
毕竟,它从成立到现在的时间,终归还是太短了。
看着一脸困惑的师弟,宋思远慨了一声,慢悠悠地说了四个字。
“自成一系!”坐在旁边写着报告,完全参与不到话题中的底层科研狗,脸上浮现了一丝震撼与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