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47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微微皱了下眉,陆舟没有看这两人,而是看向了在现场指挥的盛宪富:“你怎么把记者给请来了?”盛宪富一脸无奈地说道:“这真不是我请来的,一大早我就看他俩等在门口了……我还以为是您请来的。”见陆舟似乎并不喜他们站在这里,吴青青立刻解释道:“和盛教授没有关系,是金陵市政府邀请我们来这里做现场采访的……如果我们打扰到您的研究了的话,我们也可以现在就出去。”陆舟叹了口气:“算了,你们来都来了,想留着就留着吧。不过一会儿实验开始了之后,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四处走动,更不要打电话。还有,如果想拍照的话,最好趁现在。”在理论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这两个领域,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似乎很喜搞这种宣传,其中的典型大概是CERN,不管做不做实验,隔三岔五就开场新闻发布会。

不过陆舟倒是没什么这个习惯,在他看来除了最终的实验成功之外,那些阶段的成果即便值得高兴,但也实在没什么好宣传的。

毕竟那些东西,理论上想要多少都是可以的。

吴青青笑盈盈地说道:“我知道了!对了,在实验开始之前,请问我可以采访下您吗?”陆舟想了想说:“如果不会耽误很长时间的话。”

“请陆教授放心,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不会耽误您工作的,”微笑的说着,吴青青翻开了笔记本,开口说道,“在涉及到核这个字时,很多人都是谈之变。我想请教陆教授的是,可控核聚变真的像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安全吗?或者说如果STAR装置发生了核会怎么样?”听到这个外行的问题,陆舟咧嘴笑了笑。

“见过氢弹爆炸吗?”吴青青愣了下,迟疑道:“……在电影里见过。”陆舟继续说道:“如果发生了意外,你大概会看到一束光,或者本看不见,然后上亿度的高温会把你体内的每一滴水蒸发殆尽,在被烧焦之前你大概会被体内的水分引爆。不过我保证,这个过程不会让你到疼。”看着两个面渐渐苍白的年轻人,陆舟笑了笑。

“以上,都是我骗你们的。”

“哈,哈哈,”吴青青尬笑了两声,“陆教授,您可真幽默。”科学家都是这么开玩笑的吗?

说实话,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收敛了说笑的表情,陆舟缓和的语气继续说道:“放轻松点,聚变反应和裂变反应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退一万步,今天进行的只是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并不会涉及到真正的聚变反应。”听到今天竟然不涉及聚变反应的部分,吴青青连忙问道:“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和真正的聚变反应点火有什么区别吗?”陆舟:“区别就在于我们向反映室内注的是氢气,而不是它的同位素——作为核燃料的氘氚。”正说话间,调试设备的工程师们,已经完成了实验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闲话就说到这里,陆舟示意两位记者安静地呆在一边,同时示意工作人员没收了他们的手机和相机并且关机,紧接着看向了站在那里等候多时的盛宪富。

“准备好了吗?”盛宪富表情郑重地点头:“准备好了。”陆舟点了点头,看了眼戴在手腕上的银表。

还差两分钟,就是下午3点整了。

该做的工作,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

视线穿过了落地窗,落在了那台匍匐在实验室中央的钢铁巨兽身上。

用庄严而稳重的声音,陆舟开口说道。

“那就开始吧!”第515章不只是三十分钟上京市。

CTV《科学之路》演播室中,一场关于可控核聚变的节目正在进行着。

大家收看本期科学之路,我是主持人程楠。”

“在关于科幻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描述。而可控核聚变这个单词,也仿佛凝聚了我们对能源的所有幻想……”

“本期节目的主题,便是那令我们神往的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

“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华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及总工程师,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周承福院士,为我们讲解可控核聚变的前世今生……大家!”啪啪啪——!

在主持人带动下,现场的观众们鼓动了热烈的掌声。

从演播室的幕后走上了台前,两鬓斑白的周承福面带微笑地向观众们点了点头,随后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在了沙发上。

这些天来,他在上京开会,正好碰到了《科学之路》栏目组的邀请。由于最近也不是很忙,他便过来转了一圈。

虽说科学家和演员不一样,不需要曝光率这种东西,但对于他们这些从事未来学科的研究人员,适当地接受采访也是有必要的。

毕竟花了这么多经费,他们总得让公众们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能改变什么。

“在场的观众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了,就在几个月前,坐落在金陵市的仿星器STAR装置成功完成了点火实验。算上这台仿星器在内,包括磁约束的HT—7和EAST等托卡马克装置,还有惯约束的神光,以及最近新提出的反场箍缩在内,我们国家科研人员几乎已经包揽了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所有技术路线,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STAR装置之前,我们国家对于仿星器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我想请问周院士,对于这国内第一台仿星器装置,您有什么看法。”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笑了笑,谦虚地说道:“说是点火太夸张了,毕竟氚很贵,在解决氚滞留和等离子体辐照对第一壁材料损伤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般都是用氢气做实验。”主持人:“您对STAR装置了解吗?”周承福淡淡笑了笑:“了解的不多,但也还算是了解吧。”主持人:“那可以请您和我们讲讲,这个STAR装置都有哪些特点吗?”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嘴角咧开了一丝弧度,开口说道。

“要说特点的话,就如你说的那样,它大概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仿星器。”

“至于它的原型,你们也许没听说过,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其实就是德国的WEGA装置。这台装置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退役的,后来便一直存放在德国法兰克福。再后来陆教授去德国访学的时候,大概是正好看中了,于是就在两国游说了一番,花了5亿欧元的研究经费把它从德国人那里买了过来。”主持人脸上出了吃惊的表情:“5亿欧元?换成RMB那得将近40亿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这么烧钱的吗?”观众们也是纷纷面诧异的表情。

40亿!

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周承福笑了笑,对自己说的这个数字倒是没什么觉。

“那得看你和什么比了,比起研究数学肯定是贵了不少,但比起空间站和强子对撞机,还是稍微便宜一点的。”当然,这个一点究竟是多少,就不太好说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涅磐重生之后STAR装置,能够复制螺旋石7—X创造的30分钟的奇迹吗?”似乎是不太意涅盘重生这个词,周承福下意识皱了皱眉,不过很快意识到这是在节目中,于是一瞬间眉头便舒展了。

“30分钟?”笑着摇了摇头,周承福云淡风轻地说道,“能连续运行个两分钟,都很不容易了。”主持人一脸惊讶的看着周承福,继续问道:“您不看好这台STAR装置吗?”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侃侃而谈道:“不是我看不看好的问题,螺旋石7—X之所以能完成三十分钟的长时间等离子体约束,主要是得益于其特殊的外场线圈设计,以及最关键的水冷偏滤器。”

“这个水冷偏滤器,虽然WEGA装置上也有,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了,比起现在正在螺旋石上服役的那个还是差的太远。如果STAR仿星器打算复制螺旋石7—X的成功,他至少得在冷却装置上做出革新,但很显然他并没有做到。”这倒不是他瞎说,螺旋石在三十分钟长时间约束上取得的成功,主要便是得益于水冷偏滤器的功劳,至少对外德国人是这么宣称的。

而那个最新设计的水冷偏滤器,自然不会出现在WEGA装置上。

更何况哪怕不看这些因素,单说那篇科学评论文章出来之后都已经快两个月了,到现在为止STAR仿星器研究所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现在周承福基本上可以笃定,不是陆舟不想用事实反驳他,而是STAR装置本做不到。

也正是因此,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就没什么力了。

“……目前来讲,国际可控聚变研究的主还是托卡马克,再然后就是光点火的惯约束,以及你刚才已经提到的反场箍缩。”

“理论上每一条技术路线都是能够走得通的,只要解决了在这条路线上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最终通向的终点最终都是我们所追求的聚变能源。就好像皮卡和小轿车,都是四个轮子的,只要过了收费站,一样能上高速。”被这句形象的比喻给逗乐了,现场的观众出了会心的笑容。

停顿了片刻,周承福继续说道。

“仿星器在工程上的难度太大,相比之下托卡马克的设计更简洁,工程上实现的难度也相对较低。”

“我们没有必要每一条技术路线都去尝试,与其尝试每一种可能,不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可能实现的几个方向上。”

“比起毫无章法的胡尝试,这才是务实的选择!”

采访结束之后,回忆着先前演播室里的掌声,离开演播室的周承福一身轻松,只觉得心情说不出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