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陆教授啊,实在是太谢你了!”
“单就今天一上午的时间,我们至少拿到了2亿美元的订单。”
“这一杯,我说什么也得敬你!”即便已经过去了数个小时,孙经理依然忘不了,上午曹工在展示他们的SG—1导线技术的时候,那些外国专家们脸上的表情是如何的震惊,如何的诧异,以及如何的不敢相信。
身为宝盛集团的经理,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看着自己经营的企业走在世界的前面,更加地令人动了……
和孙经理碰了下杯,陆舟笑了笑,客气地说道。
“不必谢我,这是你们应得的回报。”2亿美元的订单已经很多了,以现在的汇率换算,得接近14亿RMB了。
按照现在SG—1导线的成本,陆舟略的估算了下,价值2亿美元的导线,至少能够装备三台中小型仿星器聚变装置的外场线圈。
如果是托卡马克的话,这方面的需求可能会稍微少一点。
不过因为他对托卡马克了解的不多,所以没法估算一个准确的数字。
“哪里的话,没有你们的技术,单凭我们自己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一口干掉了杯子里的白酒,孙经理红光面地说道,“以后陆教授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还望不吝赐教!”第508章碳基片的展望材料研发的投资是个大坑,但那也得看投在谁身上。
从SG—1导线中尝到了甜头,孙经理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紧抱着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大腿不放手了。
而对于陆舟来说,孙经理愿意请教他,他也很乐意指点他们。
往大了说,可以帮助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对他而言也是有利可图的。
就拿SG—1材料来说,宝盛集团生产的每一厘米SG—1导线,都包含了专利成本。这笔收入虽然不像锂电池带给他的那般丰厚,但也相当的可观了。
思索了片刻之后,陆舟用闲聊的口吻说道:“关于你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也不太好说什么。不过既然你们已经在碳基材料的生产上建立了优势,为什么不考虑将这一优势扩大?”听到这句话,孙经理脸上立刻出了重视的表情。
“哦?陆教授有何高见?”
“谈不上什么高见,”陆舟笑了笑,停了片刻之后,继续开口说道,“只是我听说,最近加州大学有个研究团队,通过一种有意思的方法,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了只有1个纳米宽度、50个纳米长度的石墨烯纳米带。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引起了IBM的兴趣,被业界广泛看好用于次世代碳基片的生产。”众所周知,5纳米是硅基晶体管的物理极限,一旦晶体管尺寸低于5纳米,电子的行为将受限于量子不确定的影响,产生量子隧穿效应,穿过他们原本不可能穿过的“墙壁”。在这样的情况下,硅基晶体管将变得不再可靠,片制程工艺的升级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面对这一挑战,寻找新的材料取代传统的硅材,生产尺寸更小、能更佳的电子器件,几乎是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共识。
而据已知的研究成果,目前被认为可行的几条技术路线中,已经存在着纳米碳管、二硫化钼、黑磷、石墨烯、二硒化钨等选择。
因为自己是研究碳纳米材料的,陆舟自然是更看好石墨烯这条技术路线。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已经观测到莫特绝缘体的情况下,石墨烯也确实有作为半导体材料被应用到电子器件中的潜力。
片啊……
听到陆舟这么说,孙经理不有些头疼。
虽说这大腿够的,但总是往坑里跳,也让人够伤脑筋的。
“陆教授……该不会是建议我们往片这个大坑里面跳吧?”看到孙经理脸上为难的表情,陆舟哈哈笑了笑说,“你们又不是电子企业,让你们去开发片肯定是不现实的,我只是觉得,既然我们已经完成了几千纳米宽度的石墨烯材料的生产,为什么不试着挑战下几个纳米宽度的石墨烯纳米带?我知道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但我觉得咱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出来。”陆舟倒不完全只是说说而已。
在飞机上和巴旺迪教授闲聊的时候,他便有了这方面的打算。
当然了,现在的研究肯定还是以可控核聚变为主。
更何况就算他对碳基片这种黑科技兴趣,金陵高等研究院也没这方面的人才。
还是等到可控核聚变项目结束之后,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