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如这位博士生所说的,在讲座的后半段,陆舟所讲的内容已经从浅显易懂的那些科普内容,深入到了可控核聚变的核心领域之一,即关于高温等离子体的研究中。
关于这些内容,其实他已经写过几篇论文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马普协会那边也就他最主要的那篇论文,在去年的欧洲核子峰会上替他向同行们做了简单的汇报。
但相比起单纯的论文,以及别人基于他的论文做出的总结报告,自然是远远比不上他这位论文一作本人进行的讲解要鞭辟入里。而对于那些可控核聚变领域以及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他在讲座中讲述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教授从省会那边赶来的原因。
如果不是时间上来不及的话,说不准还会有国际友人专程坐飞机过来,从国外赶过来听他的这场报告会。
在白板上写下了最后一行算式,陆舟的讲解,同时也进入尾声。
将记号笔放在了多媒体讲桌上,他停顿了片刻,看着台下的听众们,继续开口说道。
“贵校是核工程领域的强校,诸位也都是未来和工程领域的中砥柱,我们核工程事业的未来,就靠你们了!”第493章有兴趣过来吗?
阶梯教室内响起了整耳聋的掌声。
在一片掌声中退场,陆舟走下了阶梯教室的讲台。
在阶梯教室的门口,等到他接受完媒体的采访之后,吴卓华校长带着学校的几名校领导和教授,向他这边走了过来。
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吴校长上前来说道:“谢陆教授为我们湳华大学的学子,带来的这场生动的演讲啊!”站在旁边的几名学生听到之后,顿时胃疼了一下。
将讲座从头听到尾,除了开头和结尾之外,他们完全没有觉到哪里生动了。
陆舟笑了笑,谦虚道:“算不上生动吧,只是我个人对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理解,以及一些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研究,讲的可能枯燥了点。”这时候,一名站在旁边、模样看上去不算很老的教授,笑着开口说道:“怎么会枯燥?听了您的讲座之后,我可是受益匪浅啊。”陆舟:“过誉了,请问您是?”吴校长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湳华大学核物理研究所的李昌夏教授。”陆舟伸出了右手:“李教授你好。”
“你好你好,”握着陆舟的手晃了晃,李昌夏教授笑容面地说道,“早就听闻陆教授年轻有为了,没想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陆舟笑了笑说:“李教授不也是吗?”
“别看我头发是黑的,其实我已经三十五六岁了。”李教授笑着打趣了一句。
“三十五岁已经很年轻了,”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龚教授呢?我听说他是核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李教授表情有些微妙,轻咳了声说,“龚教授他……已经不在研究所挂职了。”陆舟:“是退休了吗?”李教授不好意思笑了笑,“那倒不是,他现在是衡州的副市长兼九三学社市委主任委员,已经不参与学校这边的事务。”原来是从政去了。
陆舟了然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现在核物理研究所是谁负责?”李教授点头道:“现在是我在负责。”听到这句话,陆舟略微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虽然不是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但高校中由中青年教授做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条件往往都不会特别好。
因为一个科研团队能争取到多少资源,往往都是由学术带头人本身的资历来决定的。
似乎是看出了陆舟脸上的意外,吴校长连忙笑着说道。
“我们李教授虽然年轻了点,但能力还是相当可靠的。仿星器项目是我们学校的明星科研项目,也正是因为李教授他们的努力,我们湳华大学才能与澳洲国立大学达成合作,把这个H1仿星器项目给签下来啊。”听到吴校长这么吹自己,李教授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谦虚道,“主要还是龚教授的功劳。”
“请不要误会,我没有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只是觉有点意外。”说到这里,陆舟看向了李昌夏教授,笑了笑,“方便的话,可以带我参观下核物理研究所吗?”李教授立刻点头道:“当然没问题!我这就带您过去。”核物理研究所位于湳华大学校园环境清幽的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核物理与核工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后者是湳华大学的强势专业,但前者却谈不上什么强势。
因此,整个研究所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也不算很大,主要是基于学校的核物理系以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两个校级研究团队的基础上组建的。
原本吴校长是打算带着校领导的团队一起跟过来,但陆舟以“不想打扰湳华大学的常工作为由”,委婉谢绝了他的提议。
太多外行在旁边跟着,很多东西聊起来都不太方便。
跟着李昌夏教授来到了核物理研究所,陆舟在他的带领下简单地转了一圈,一路上一边闲聊着国内外可控核聚变前沿领域的研究。
说到ITER项目的进展,李昌夏教授的脸上便是一脸神往。
“现在国际上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据ITER项目的时间表,2025年打算在巴黎那边建造一个商用示范堆。我们国家也打算建一个,时间安排差不多也是2025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控核聚变技术或许会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技术突破。”陆舟:“不过看起来你们似乎不是很受重视?”李昌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算是2025年,那也是未来的事情了。”在研究所里转了一圈,两人很快来到了李教授的办公室。
走得有些累了,陆舟也没客气,便在办公室里的那个沙发上坐下。
李昌夏坐在了他对面,同时吩咐他的博士生去倒了两杯茶过来。
“说起来一直没有机会拜访您,有几个关于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您,不知道您方不方便?”抿了一口茶水,陆舟笑了笑说:“不用这么客气,你问吧。”点了点头,李教授认真地开口道:“我们在对离子回旋波与等离子体耦合过程进行研究时发现,离子回旋波与等离子体耦合过程难以很好的进行,请问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陆舟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我在pppl实验室的时候,有见到过类似的研究。论文应该是发在了物理学快报上,具体第几期我记不住了,但你应该是可以找到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据论文中阐述的内容,增大中心区等离子体密度或刮削层密度,以及减小抛物线区或指数衰减区的密度梯度,应该可以使离子回旋波更好地与等离子体耦合。如果不确定的话,你可以试着采用等离子体平板模型对离子回旋波与等离子体的耦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李教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将陆舟的话记了下来。
陆舟语气轻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嗯,确实还有一点。”抓住这个机会,李昌夏教授将其在研究中遇到的理论方面的问题,都向陆舟请教了一遍。
而对于这些问题中,自己能够回答的部分,陆舟也都一一作出了解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这么在办公室里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
合上了笔记本,李教授不好意思笑了笑:“抱歉,耽误了你这么长时间。”陆舟不在意的笑了笑,用轻松的口吻说道:“没事,通过这些讨论,对我而言也能产生一些启发。”停顿了片刻,他继续说道:“说起来,H1—Heliac的情况现在如何了?在研究所里转了一圈,我都没有看到。”听到陆舟问起H1仿星器的事情,李昌夏教授不面难:“现在就想看到恐怕有点难,去年十月才完成配套设施项目的工程招标,大概今年能落地吧。”
“太慢了,”陆舟摇了摇头,“我记得17年这个项目就启动了吧。”
“是啊,”李教授叹了口气,笑容多少有些无奈,“但没办法,赶上龚教授忽然退出项目,再加上学校这边也有学校的难处,否则我们也不想拖这么久。”视线绕着办公室环视了一圈,陆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终于说出了今天此行的来意。
“说起来,金陵那边的STAR仿星器研究所马上就要完工了。”看着李教授脸上有些羡慕的表情,他停顿了片刻,抛出了橄榄枝。
“有兴趣过来吗?”第494章整装待发庐,科学岛。
华科院物质研究所。
站在研究所主任的办公室里,盛宪富将一份辞呈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后退了半步,看着脸上错愕的老领导。
“我是来辞职的。”被这份辞呈得有些措手不及,老领导不敢相信的看了眼桌上的那份辞呈,又看了看眼前的盛宪富。
“辞……辞职?”
“是的。”点了点头,盛宪富知道递出这份辞呈的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深呼了一口气,用平静的口吻继续说道。
“你知道我是研究仿星器的,这个机会很难得,错过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知道您不想在周院士和陆教授两个人之间选边站,如果我执意要去,所里肯定会为难。既然如此的话,我辞职就没问题了吧。”老领导摇了摇头:“你这是何必呢?不管周院士的做法对不对,那也是他们两个人自己的事情,掺合这种事情,纯粹是给自己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