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还记得,”巴斯紧跟着说,“我记得最初采访他的是《每邮报》,但并没有后续的报道。”靠在办公椅上转了个圈,拉尔特捏着下巴沉思:“所以?”
“我刚才在维基上查过,黎曼猜想认为所有素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佩雷拉转了转笔,陈述自己搜索到的二手资料,“而据维基上的内容,哥德巴赫猜想也是素数问题,所以……两者之间会不会存在什么联系?”她并不是很懂纯数,也不一定看过论文,但好歹受过大学的教育,至少会运用搜索工具。
听到这里,拉尔特眼睛一亮。
这么一说,似乎有点道理啊……
巴斯嘴道:“我记得哥德巴赫猜想不是1+1=2吗?”
“哦,巴斯,一看你就没文化,连我都知道,1+1=2是皮亚诺公理。至于哥德巴赫猜想……总之是素数问题,”拉尔特哈哈笑着,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我立刻飞一趟尼利亚,新闻稿你们可以开始写了,就写……尼利亚教授因为他的国籍和肤,受到了不公众待遇。哥德巴赫猜想的荣誉,本来应该有他一份,但美国学术界的冷漠,让他与自己的荣耀失之臂。”在美国什么新闻最能引人们的眼球?
至少目前来看,百分之八十和黑人有关。
如果再延伸一点,伊诺克教授拿到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是为了非洲的失学儿童,那么一定可以将那些人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
巴斯皱了皱眉,小声嘀咕道:“可是那个陆舟不是白人,少数族裔和少数族裔之间构成种族歧视吗?”如果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是白人,而被忽视成果的是黑人,那么他们的报道毫无疑问是轰动的。如果克雷研究所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好吧,其实解释也没有用,因为最终都会变成“狡辩”。
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个黑人都能正确理解,“1+1”和“1+1”的区别。
而北美的国情,比起圣母和政客,学术界绝对是“弱势群体”。
但问题在于,陆舟的身份有点微妙,在北美也算是少数族裔……至少在定义上是。美国学术界冷漠地对待了一位尼利亚青年,但并没有讨好一位白人英。
这不够新闻。
编辑部里陷入了沉默。
就连先前因为大新闻而陷入狂喜的拉尔特,也因为这一问题陷入了思考。
然而就在这时,正在查资料的佩雷拉,忽然动地喊出了声来。
“我想到了!”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搞个大新闻的方法!
第244章三小时就够了尼利亚,埃基蒂州,埃基蒂联邦大学。
站在教室里的伊诺克教授心情并不愉快,甚至有些烦躁。
同样是发在Arxiv上的文章,佩雷尔曼的庞加莱猜想得到了学术界认可,那个陆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唯独他的论文被扔进了“一般数学”的分类。
而且最近他才搞明白,这个分类已经成了垃圾堆。
教室里,怂恿他证明黎曼猜想的学生说道。
“伊诺克教授,请问黎曼猜想可以被用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吗?”伊诺克教授随口说道:“是的,当然可以,哥德巴赫猜想很容易,素数的分布紧密相关于一个心构造的黎曼ζ(s)函数,本质上它是素数问题,在我建立的黎曼ζ(s)函数体系之下,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只需要三个小时。”有学生问道:“那希尔伯特23问呢?伊诺克教授,对您来说应该很容易吧。”
“当然,也能很轻松的解决,”伊诺克教授语气轻松,胡分析道,“黎曼猜想归结底是希尔伯特23问的第8问,但已经笼罩在我建立的ζ(s)函数体系之下。它就像‘犀牛’泰森,在擂台上是无敌的。”学生起哄道:“伊诺克教授,是时候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会考虑出山,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记住,我的孩子们,真正的强者对解决具体的问题不兴趣,他都不屑出手,因为那都是高斯、欧拉这类二数学家干的事情,”伊诺克教授摆了摆手,“好了,这堂课结束了。你们回去的作业是一篇论文上来,论文的主题就是基于我的ζ(s)函数体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方法已经给你们了,相信对你们来说,这很容易。”教室里一片哀鸿遍野,一群学生们抓着头发,面面相觑,脸上都是痛苦的表情。
伊诺克教授教授的论文太难看懂了,虽然他们喜听伊诺克教授讲故事的,但每次作业都会让他们绞尽脑汁。
觉心情恢复了不少,伊诺克教授心意足得收起了教案,准备往办公室走去。
然而就在这时,他在门口看到了一位白人,以及埃基蒂联邦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
“伊诺克教授,这位来自美国的先生,想和你聊聊关于黎曼猜想的事情,”拍着伊诺克教授的肩膀,这位黑人老头脸堆笑,甚至可以说讨好,在他旁边低了声音,“好好表现。”当然,他讨好的不是伊诺克教授,而是一百万美金。
对于这个小国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一笔巨款。
在此之前没有人相信这个教数论的证明了黎曼猜想,尤其是《每邮报》的记者来过一次就不再来了之后。
但现在,美国记者来了这里。
也许,克雷研究所真的接受了他的论文?
在尼利亚的社会中,美国人和英国人虽然都是白人,但前者的地位稍稍高那么一点,尤其是在某个黑人当上总统之后,那里甚至已经被夸大成了天堂。
如果克雷研究所真的接受了伊诺克教授的论文,那他毫无疑问会成为“人上人”,说不准还有机会移民美国,到时候指不定还得仰仗这位兄弟……
不只是尼利亚,这是整个非洲都弥漫着这种“逃离思想”,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受过真正意义上教育的人。
伊诺克教授看到眼前的美国人愣了一下,倒是没有向旁边那位黑人老头一样被唬住,而是皱了皱眉,“你是?”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华盛顿时报》的记者,你可以叫我拉尔特,”拉尔特耐着子挤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虚伪的笑容,并且伸出了右手,“关于黎曼猜想我想和你聊聊,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如果不是为了那个大新闻,他简直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他无法相信,从他离开机场到这里,他已经被勒索了七万奈拉……虽然只是几百美元的事情,但还是让他相当火大。
他发誓,这是他最后一次来这里出差。
伊诺克教授上下打量了拉尔特一眼,谨慎地说道:“……我的办公室就可以。”伊诺克教授的办公室很,明显没有经过打理,袜子甚至就那么丢在课本上,而且课本明显已经落了灰,甚至还挂着蜘蛛网。
拉尔特皱了皱眉,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落脚站着,清了清嗓子,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了解到,15年年底的时候,您向克雷研究所寄了一封信,声称证明了黎曼猜想。但据《每邮报》的采访,克雷研究所对你的论文不予置评。我们了解到你的情况之后,立刻跟进了这件事情……”坐在了椅子上,伊诺克教授怀疑地看着拉尔特,显然不相信他能帮自己到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我的论文在Arxiv上就能看到,你为什么要专程来一趟尼利亚?”拉尔特诚恳地说道:“我打算帮你一把。”
“帮我一把?”伊诺克教授了鼻子,“你不如直接把钱给我……”
“不是钱的问题,你难道不觉得很气愤吗?”拉尔特盯着伊诺克教授,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我刚才将你的课从头听到尾,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出的数学家,但有些人因为你的肤,忽视了你的成果。明明俄罗斯人,法国籍的秘鲁人,甚至是华国人,都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但唯独你,被排除在外!”伊诺克教授的表情有些怪异。
因为将这话说给他听的,竟然是一位白人。
不过,这位记者确实成功挑起了他的怒火。
是的,明明他也将自己的证明投稿到了Arxiv上,凭什么他的论文被扔进了“一般数学”的分类无人问津。
拉尔特盯着他的眼睛,乘胜追击道:“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能确保在黎曼猜想成立的情况下,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吗?”
“当然,”伊诺克教授毫不犹豫道,“这很容易。”拉尔特打了个响指,“OK,我会为你解决机票和签证的问题,同时你一路上的开销,《华盛顿邮报》也会报销你的……”
“等等!”伊诺克教授打住了拉尔特的话头,“我没明白你的意思,你究竟想干什么?!”拉尔特:“我们会在普林斯顿为你安排一场报告会,报告关于你证明的黎曼猜想,以及在那个什么函数体系之下,轻松地解决一系列素数问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当然,在高等研究院的一号报告厅是不可能的,不过旁边的普林斯顿酒店却无所谓。那里只要出钱,想包几天都没问题,事实上很多学术会议本身就是在酒店里开的。
当拉尔特将自己的想法和韩国的金主说过之后,那边很快便把钱打了过来。
对于文鲜明同志来说,能不能让华国当一回事儿不重要,只要能恶心一下邻国,就是PLA往海里扔个“气球”,他也能拎出来做点文章。
“等等等等,太快了,我还没明白你的意思,你让我在普林斯顿开报告会?”伊诺克教授的眼神有些闪烁。
论文投稿是一回事儿,但上台报告又是另一回事了,简单来说,他还没有最好准备。
“是的。”拉尔特嘴角咧开了一丝笑意。
被那眼睛盯着,伊诺克教授想要拒绝,却又说不出口,最终咽了口吐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