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77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神经紧张,各国使节很少私下接触。像欧文这种信奉中庸之道的家伙,就更不敢直接找苏联大使谈话。

“对对胡,给钱吧。”周赫煊推牌摊手,他才不想介入两个外国佬的话题。

表面上看,苏联和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是对中国抗战的极大打击。但事实上,这是对中国很有利的,因为苏联和本签署合约的目的,是为了让本放心南下,可以提前让本和英国打起来,并且把美国也拖入战局。

美国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苏密约已经签订了,只能说服苏联加大援华力度,让本对苏联有所顾忌,不敢真的放心进攻东南亚。

今天的牌局只是初步接触而已,互相试探试探,然后各自把情况发回国内。

说起苏联和本的互不侵犯条约,崔可夫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从国府那里搞来本在南方的军事布防情报(中国从一架坠毁的军飞机上缴获的),复印之后发回苏联,斯大林收到这份情报以后立即答应和本签署密约。

那份军事情报,把军对东南亚的战略企图暴无遗,这让斯大林终于松了口气,于是添把火让寇放放心心南下。

“开饭了,”崔慧茀走进来,笑道,“各位先生,吃完了再打牌吧。”崔可夫耸耸鼻子,兴奋地说:“是麻辣火锅,我已经闻到香味了。”周赫煊道:“还准备了高度白酒。”崔可夫拍着周赫煊的肩膀哈哈大笑:“周先生,等你以后去苏联,我请你喝纯正的伏特加。”众人围着火锅坐下,欧文没有再提正事,而是跟崔可夫说起中国军队的情况。

崔可夫一边大嚼肚,一边摇头道:“中国的军队太糟糕了,贪污腐化成为常态,官兵矛盾十分严重。士兵生活困难,无法足温,健康状况更是恶劣。我曾到前线阵地考察,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102师居然有一半以上士兵患有疟疾,而且得不到医治。后勤部门说已经调派了药品,前线指挥官又说没有收到药品,我搞不清楚他们谁说的是假话。还有中国的参谋总部官员,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300个师里有多少士兵,因为大部分的部队在吃空饷,一个编师只有四五千人属于常态。”张恨水听得一脸羞,这虽然不是他干的,但作为中国人,还是不想听到自己国家的军队被外国人如此鄙视。

崔可夫几杯酒下肚,越说越起劲:“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获取这些类似情报没有任何困难。因为中国军方就没人认真管理过这些事情,我可以轻松打听到,本间谍同样可以。中国前线部队的情况,对于军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中国的军队很难打运动战,一是他们的士兵太糟糕,二是他们的行动路线很容易被敌人获知。中国最明的指挥官们,每次打运动战时,都不敢把太过具体的命令下发到部队,这也算是他们的补救预防措施吧。”欧文仔细聆听并记在心头,他需要知道这样的消息,而崔可夫也是故意告知的。

几人打牌到傍晚,各有所得,都心情愉快地离开周公馆。

周赫煊则叫来林国达,吩咐道:“国达,把这份报告送去云岫楼,亲手到蒋总裁手上。”周赫煊又不是傻,两个外国佬在自己家打牌,百分之百会引起蒋介石的怀疑。他干脆主动把欧文和崔可夫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让老蒋明明白白的知道,剩下的就不关他的事儿了。

欧文和崔可夫显然也是清楚的,所以他们故意选择在周公馆接触,以此来打消蒋介石的警惕之心。

此后的几年里,周公馆几乎成为这些外国使节的特定场所,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打麻将吃火锅。周赫煊烦得都不愿自己写报告了,直接让崔慧茀、马珏,或者是林国达代笔,反正都要给蒋介石过目。

第979章【抗战时期的教育】周公馆的常家用,都是在张乐怡那里支取,然后由崔慧茀调度使用并记账。

七月只过了一半,崔慧茀就喊没钱了。

张乐怡把钱给崔慧茀以后,忍不住在周赫煊面前抱怨道:“唉,这米价又大涨了。”

“涨了多少?”周赫煊随口问。

张乐怡说:“涨了三分之一还多。”周赫煊有些惊讶:“马上就要收获稻谷了,米价应该下跌才对。就算是法币贬值,按理说也不应该米价大涨啊。”张乐怡解释道:“政府刚刚颁布了法令,今后田赋一律不收法币,改收实物。粮商们一个个都开始屯粮,市面上的粮价也全线上涨,连带着蔬菜都开始涨价了。”周赫煊顿时无话可说,粮税只收实物,这是倒退回哪个朝代了?

国民政府自己发行的纸币,现在连自己都不认了,这让老百姓如何是好?农民才是真的苦,辛勤劳作把粮食种出来,一大半都要上政府和地主。剩下一点余粮拿去卖,得来的钱几乎是废纸,估计买食盐等必需品都不够用。

国府如此做法,必然让法币大贬值,而且贬得比前几年更狠。

不过法币的大崩溃,还要等到美开战以后。

在1941年之前,法币是可以在全国通的,包括共据地和占区。而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本彻底占领上海,没收英美等国银行和国在上海的财产,法币与美元、英镑的兑换途径直接断掉。

如此就酿成一系列后果,法币不再被国际社会认可,而且失去了外汇兑换途径。本又趁火打劫,一边大肆制造伪币,一边把占区的法币拿去国统区和据地购买物资,造成国统区和据地法币泛滥且物资失严重。

终于,共据地受不了了,不得不驱逐法币而自己发行“抗币”。

国民政府没办法啊,只能继续使用,由此法币变成了只在国统区通行的地方货币。那币值是打着滚儿的往下跌,不怪孔祥熙无能,就算把全世界的经济专家都请来也没用。……合川,育才学校。

上半年的学期刚刚结束,但下学期的经费还没着落。特别是法币贬值,粮价飞涨,这让陶行知急得团团转,奔走数倒是筹了一些钱,但那点钱都还不够给老师们发工资的。

“叮铃铃!”陶行知接起电话,有些烦躁的问:“你哪位?”对方说:“我是中央银行的邱毅成,行政院段处长的侄子想到中央银行工作。这是个纨绔子弟,我们领导不想要,就问他是哪里毕业的。那小子非说是民国十八年从晓庄师范毕业,但又拿不出学历凭证。陶先生,那小子下午要来找你开证明,希望你不要给他开任何证明。那是个混账公子哥,来中央银行工作只能坏事,对国家对百姓都没有好处!”陶行知问:“他叫什么名字?”

“段志开。”对方回答。

陶行知说:“你下午派人把那个学生的档函函件送过来。”晓庄师范是陶行知以前办的学校,内迁时他把所有档案都带到了重庆。

这种找人开后门的纨绔子弟,换成别人直接就推掉了。但陶行知却认认真真去查档案,果然发现1929年那一届有个叫段志开的学生。他收到中央银行的函件后,立即回函写道:经查证,该同学确系1929年从我校毕业,学习成绩合格,学习社会学……

中央银行收到回函气疯了,连忙打电话过来:“陶先生,请你通融一下,帮我们把这个关系户推掉。这小子真不是个东西,本事都没有,进了中央银行也是个吃闲饭的。”陶行知不咸不淡地说:“不管他现在好与坏,也不管你们要不要他,我只是真实的反映情况。他就是晓庄师范毕业的,我只能证明这个。”两天后,那个叫段志开的青年提着礼物上门,说要谢陶校长帮忙。

陶行知闭门不见客,只写了一张条子:“我是从事教育的,一直在强调真实,但愿你没把我的真实用坏。”段志开拿着字条愣了半天,也不知在做着什么思想斗争,突然放下礼物转身就走。他没有去中央银行报道,而是选择参军打仗,最后牺牲在抗战场上。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七月下旬。

陶行知从合川来到周公馆拜访,他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听说周赫煊捐款大方,于是来这里碰碰运气。别的学校多少还有点政府拨款,但育才学校却是民办的,所有经费都靠陶行知到处化缘解决。

“陶校长,稀客,稀客!”周赫煊笑着接。

陶行知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周先生,实不相瞒,我这次是来请求帮助的。育才学校的经费不够了……”

“需要多少?”周赫煊直接问。

陶行知说:“一万法币。”周赫煊笑道:“现在物价飞涨,一万法币哪够用?我给你十万!”1941年夏天的一万法币,只够买几十袋面粉。

陶行知刚坐下就重新站起来,抱拳道:“都说周先生是及时雨,这回我是真的相信了,陶某不尽!”周赫煊说:“以后学校资金不够,尽管来找我。”陶行知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不停的抱拳挥舞,连连说道:“多谢,多谢!”希望小学这些年也是一直在办的,军入侵华北之前,周赫煊就让文绣等人带着学生南下。现在大后方已经有80多所希望小学,主要收战争孤儿和贫寒子弟入学,顺便也帮一些低级知识分子解决了生计(当老师)。

如果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有什么施政亮点,那无疑要数教育事业了。

抗战初期,蒋介石就特别做出指示,把学生从征兵对象中剥离出来,并大力发展教育来为战后恢复做准备。八年全面抗战打下来,国府的地盘越来越小,经济越来越困难,但教育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大后方)在校小学生数量,从1936年的300万,增长至1943年的676万。在校中学生数量,从1936年的48万,增长至1945年的120余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含专科),从1936年的4万,增长到1945年的8万余——其中还去除了大量辍学参军的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