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7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劼人不仅是翻译家、编辑、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个实业家,曾出任民生机械修理厂厂长和嘉乐纸厂董事长,践行实业报国的理想。就算没有遇到周赫煊,他也会在明年全身心投入造纸行业,现在遇到科学养技术,李劼人立即就产生了兴趣。

被关在整齐划一的竹笼里,养场负责人介绍说:“那边养的是母,这边养的是公仔刚刚孵化出来,我们就要分类养殖,母专门用来下蛋,公则做食售卖。”李劼人小时候也是苦出身,留学法国靠的是勤工俭学,他家以前也养的,顿时疑惑道:“刚孵化出来的仔怎么辨认公母?”养场负责人笑道:“这就要多亏周先生了,他发明的‘分法’非常好用,只需掰开小股就能辨认雌雄。”

“原来周先生还有这等本事。”众人大为佩服。

陈翔鹤说:“怎么把都关在笼子里?这也太不自由了。不自由就难以快乐,不快乐就长不好。我看农村养,都是要按时放养的,这样养出的才能长得壮,不生病。”养场负责人解释道:“农村放养,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节省粮食,让自己觅食;二是为了健康,长期关着养容易生病。但我们科学养就不用这样,因为蚯蚓足以把,而且我们对舍定期打扫,保持通风,防止患病。关养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的运动量,让长得更快。”陈翔鹤恍然大悟,赞叹道:“世间处处皆学问,受教了。”其他人都是走马观花的看,心里想着怎么回去写宣传文章。李劼人则要细致得多,他详细询问了各种数据,包括每天喂料多少,产蛋多少,几个月能有经济回报,看样子已经动了开养场的心思。

周文已经接到组织命令要去延安工作,他在旁边听着种种数据,打定主意要把科学养方法带去延安,于是说:“能不能给我一套详细养资料?我想系统的为民众介绍它的好处。”

“当然可以。”养场负责人笑道。

冯玉祥说:“想开养场的可以找我,重庆那边正在培训技术员。只要是开科学养场的,只需支付少额技术咨询费,就能获得农林部技术员的定期指导!”周文以前是上海左联宣传部长,名气很大,别说周赫煊,就连冯玉祥都知道他是共的人,至少也是倾向共的人。

周赫煊低声道:“延安那边,已经有人把养技术带过去了。”周文愣了愣,随即笑道:“多谢提醒。”作为宣传酬劳,每个作家都拎了几个蛋回去,冯玉祥身为科学养推广负责人,他还是可以调动一批经费的,送这点蛋绰绰有余。

随后的几天,关于科学养的文章陆续见报,迅速在成都及周边区县引起热议,不时有资本家前来打听消息。

而正当周赫煊准备离开成都时,突然有人到旅店来拜访:“周先生,《中国队长》里的剑仙李童林,可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周赫煊糊道:“你问这个干嘛?”那人说:“我一直在寻访高人学习道法,学成之后,就到前线去打本鬼子!”周赫煊对此人的脑佩服不已,随口问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那人说:“我叫南怀瑾。”第921章【未来的国学大师】几十年后,人们提起南怀瑾,都要尊称他一声国学大师。

这位先生儒道佛三修,涉猎很广,路子很野,但也雅俗共赏,在普罗大众之间极有影响力,更为两岸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二共识”正式谈判前的第三次两岸密谈,就是在南怀瑾家中谈的,正式谈判的具体期也是南怀瑾提出的。

虽然南怀瑾后来历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但他绝对跟学霸沾不上边。甚至因为数学成绩太差,南怀瑾小学毕业成绩倒数第一,只能拿到肄业证书。

不过,南怀瑾在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读《资治通鉴》。他18岁读《四库全书》,20岁读道家典籍,26岁读《大藏经》,28岁读《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终其一生涉猎众多,而且没有特定的师父,大部分时候全靠自己悟。所以说他路子很野,他对儒道佛三教经典的解释,在很多人看来纯属离经叛道。

在读书自学传统文化期间,南怀瑾也读了很多学校,比如浙江国术馆、浙江艺术院国术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社会福利系等。

此时的南怀瑾刚22岁,是一个狂热武术好者,甚至考取了武术教官资格。他如今担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政治教官,并在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但主要力都放在求佛问道上。

周赫煊跟南怀瑾应该很有共同话题才对,因为他对佛道两家的理解也是野路子,其中某些观点还颇受南怀瑾的启发。

周赫煊说:“剑仙李童林没有现实原型。如果硬要找一个出来,那就算剑仙林景林吧,我创作漫画时图便宜,稍微修改了李景林先生的名字。”南怀瑾问:“李将军真有那么厉害?”周赫煊摇头道:“他剑法出众,拳脚功夫厉害,但也仅此而已。真要论实战,他肯定打不过万籁声,我是说两人巅峰的时候比拳脚功夫。”

“可惜了。”南怀瑾非常遗憾。

周赫煊突然觉得很没意思,如果他面对的是40岁的南怀瑾,两人肯定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但22岁的南怀瑾太稚了,很多书都没读过,更没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青年而已。

南怀瑾却兴致,他喜四处拜访名人异士,并从这些前辈身上学习,而周赫煊正好就是个非常合适的学习对象。

“周先生对道家有研究吗?”南怀瑾问。

周赫煊说:“研究谈不上,只是看过几本道家典籍而已。”此时的南怀瑾虽然已经开始学佛,但更痴于道家。他也不客气,更不因周赫煊的名气身份而局促,当即便提出问题:“周先生以为,儒家和道家的隐士思想有何差别?孔子的隐士思想是否受到老子的影响?”这个问题,一般人还真问不出来。

周赫煊苦笑道:“孔子是否受到老子的影响,恐怕只能问孔子本人。至于儒道两家的隐士思想,除了醉心于修仙的以外,其余应该是没什么区别的。他们的宗旨都是救世治国,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道家隐士主张因势利导,以柔化万物,居山林而润天下;儒家则是积极入世,在万不得已之下才退隐,退隐之后还想着做‘山中宰相’。”南怀瑾总结道:“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以行?”这是老子对孔子说的话,意思是:大丈夫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跑,平时修身潜伏,则可进退自如。

周赫煊补充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话是孔子对学生说的,意思是:国家有道,那就该大胆做事大胆发言,如果国家无道,那就要努力做事小心说话。

南怀瑾又问:“当今之世,有道还是无道?是该乘时而驾,还是蓬累以行?”周赫煊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这话也是老子对孔子说的,意思是:你说的那些,倡导它的人骨头都腐烂了,只有他们的思想还在,就不要拘泥于此了。

南怀瑾道:“其言在耳,也是金石之言。”周赫煊懒得再吊书袋子,说道:“今时与秋战国不同,民族主义的兴起,让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深入人心。而本对中国的侵略,也不像战国争雄。国民政府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隐士思想绝不能有,因为奋起抗战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南怀瑾说:“我不是有隐士思想,而是对当下的很多事情看不惯。李宗吾先生离开成都以前,我们经常在少城公园聚会,他对时局骂得很凶,我也深以为然。因此我现在很矛盾,一方面想要热血报国,一方面又对国府的某些行为深恶痛绝,这该如何面对?”周赫煊笑道:“孔子不是讲了吗?邦无道,危行言孙,少说话多做事。”南怀瑾诧异道:“危行言孙是这样解的?很多人都理解为‘保持品高洁而谦逊待时’。”

“你管它那么多,自己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对的,别信什么权威解读。”周赫煊理解儒家文化也是野路子啊。

南怀瑾释怀道:“周先生说得是,没必要信权威。”周赫煊突然说:“对了,你刚才说,你跟李宗吾先生认识?”南怀瑾笑道:“当然认识,有段时间天天见面。他特别喜骂政府,骂官僚,骂起来都不歇嘴,我们连话的机会都没有。”

“李先生如今还在成都吗?”周赫煊问。

南怀瑾说:“他回自贡隐居了。去年蒋总裁读了《厚黑学》,痛斥李先生道德败坏,还下令要通缉他,幸好有吴稚晖求情才逃过一劫。”周赫煊哈哈大笑:“以蒋总裁的道德观,不痛恨厚黑学才怪了。可能是这本书把他的暗面都写出来了吧,有一种隐私被人揭的强烈羞。”

“可能吧。”南怀瑾也忍不住笑起来。

其实李宗吾的著作不只有《厚黑学》,四年前那篇《中国学术之趋势》就很有意思。前者属于哲学书籍,后者属于学术著作。就思想学术水平看来,《中国学术之趋势》在民国是排得上号的,其中一篇《宋儒之道统》放在当时属于奇文,从学术上把宋儒贬得一文不值。

除此之外,李宗吾还写过《制宪与抗》、《社会问题之我见》、《政治经济之我见》、《考试制度之商榷》等论述实际问题的文章。可惜,世人只记得他的《厚黑学》,只知道他是厚黑教主李疯子。

南怀瑾突然说:“周先生若是想见李宗吾先生,我们可以一同上路,我正好要去自贡。”第922章【三昧真火】跟南怀瑾一起去自贡的,还有个叫钱吉的和尚(已经还俗)。

南怀瑾刚到四川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是钱吉母子收留的他,两人一见如故,并迅速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