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32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惜,蓝衣社最终沦为特务组织,成为维护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工具。

而腾杰这个热血报国的蓝衣社创始人,也很快遭到排挤,渐渐失去对蓝衣社的掌控。

等腾杰离开会客厅,蒋介石又拨通一个电话,问道:“邓泽生(邓演达)还是不肯合作?”

“他死不松口。”电话里回答。

蒋介石目凶光:“那就杀了吧。”如今政治形势严峻,蒋介石知道自己难逃下野的命运。但在下野之前,他必须为以后的复出做准备,提拔复兴社首领腾杰是其一,秘密处决邓演达是其二,暗中联络汪兆铭是其三。

可怜邓演达这位高喊“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的国左派,就此死于派系斗争当中。

对于此次政治斗争的失败,蒋介石下野后回老家写记,总结经验道:今次革命失败,是由于余不能自主……内胡汉民、孙科,一意迁就,乃至于不可收拾。而本人无干部、无组织、无情报,以致‘外派’唐绍仪、陈友仁、伍朝枢、孙科勾结倭寇卖国,而未之预知陈济棠勾结古、桂各派,古应芬利用陈逆皆未能信,乃至陷于内外挟攻之境,此皆无人之所致也……

如果蒋介石没有在记里说谎,那么广州国民政府和本人是真有勾结——粤桂联军在南方出兵,阎锡山在西北复出,本人在东北入侵,三方相继发难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蒋介石痛定思痛,从此疯狂地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同时发展特务组织来巩固自身统治,他不愿再吃“无干部、无组织、无情报”的亏。

第441章【七人背】“停止内战,一致抗!”

“宁死不做亡国奴!”周赫煊坐着黄包车,穿行在寒风凛冽的北平街头。街上数百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正举着标语高喊口号,沿途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北平这边的游行属于小打小闹,真正的大游行在南京那边。

月初的时候,北平各校数千名学生卧轨三天三夜,迫使铁路局往南京发车,与来自山东的数千名学生联合进行游行示威活动。

学生们抵达南京后,分化为“进派”和“缓和派”。

进派”借住在中央大学,“缓和派”借住在金陵大学,天天上街搞游行,把南京国民政府搞得焦头烂额。

但这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不能轻易得罪。南京当局一边安抚,一边给予照顾:每人发两条军用毯,每餐二荤二素一汤,外加面包、黄油和饼干做点心。若有参观中山陵和游览市容来不及回校吃饭的,还可以凭餐券在全市任何一家餐馆免费吃饭。

刚开始,学生们把这些嗟来之食都扔掉,后来估计是钱不够用,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

就在蒋介石宣布下野的三天前,他(九一八以来)第18次亲自出面与游行学生谈话。

“缓和派”学生团体得到安抚,在南京当局组织参观游玩一天后打道回府,“进派”还在继续闹游行示威。

两天之后,上海十几所学校的数千名学生赶来汇合,杭州、安庆、芜湖、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也陆续前来,示威学生总人数再次过万,全都住进了中央大学。

蒋介石宣布下野那天上午,学生们首先来到外部,把外部的牌子、汽车、桌椅、门窗和文件柜砸得稀巴烂。接着学生们又前往国中央部,这里正在召开国四全会议,学生们跟国的诸位大佬碰个正着。

学生们叫嚷着要蒋介石出面表明态度,老蒋坐在里头不动声,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他刚刚被得宣布下野,辞去国家主席和三军总司令职务,这种事情已经不归他管了。

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以及教育界大佬蔡元培站出来,前者负责治安,后者负责劝说学生。

蔡元培没说几句话,就跟陈铭枢一起被学生们抓住,旁边的卫兵连忙朝天开警告。声把学生们彻底惹怒,一个叫薛讯的北平艺术学院女学生,照着蔡元培的脸就给了一耳光,其他学生也纷纷开始围殴。

打完陈铭枢和蔡元培,薛讯高喊着“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往部冲,跟宣传部长张道藩、组织部长陈果夫等人狭路相逢。于是乎,国大佬们就跟学生们在过道里打起来,桌椅板凳互相砸,玻璃、吊灯稀里哗啦尽皆碎裂。

这场闹剧众说纷纭,其中头绪很难理清。

但双方肯定都有不少人挂彩受伤,京沪卫戍司令被学生打晕,蔡元培被学生们当人质劫持,闹得最凶的学生也被抓捕。

周赫煊在北平看到这则新闻时,不由自主地想象蒋介石当时的反应。老蒋应该是幸灾乐祸吧,让你们联合起来老子下野,老子现在不陪你们玩了,你们自个儿慢慢处理去。

“先生,到了!”黄包车夫提醒道。

这是北大和西山中间的一片荒地,周赫煊带着孙永振下车走去,立即有几个学生过来问候。